关灯
护眼
字体:

赘婿科举路(166)

作者: 子非陌 阅读记录

这不大不小的风波,似乎没在朝上引起一点注意,但是真的如此吗?

尹琪、罗浩、孟自强、刘民意四人顺利考上了考庶吉士。一进翰林院就被徐京墨提溜去办差了,忙得脚打后脑勺。

徐京墨让他们整理考功司历年的档案,然后还要从户部要档案找出各地的纳税情况。这差事不算多难,但是极其繁琐,别看只找三年,简直是海量工作。

为了方便后续的工作,徐京墨专门制了个统计表,就按照新的吏制考核标准所制。他们只需要将数字填些就去即可,不过为了日后备查,这些数字的出处都要进行标注。

起初,他们也不理解这样做的意义,等那个表格被他们逐渐填满时,他们才知道这样的方法究竟有多好。间接、明了,甚至那样异常之处可以一下就被发现。

孟自强被徐京墨安排去核对九州的情况,因为他对数字要比旁人敏感的多 。

“徐大人,这税收并无异常。”

他怕自己误事,硬是核对了三遍才来找徐京墨。

徐京墨脸上露出了那种“果然如此”的表情,“无妨,九州之事不要对人多言。你对家中的粮食生意可有了解?”

“略知一二,以前不肯好好读书,父亲就带着我去铺子里,叫我做生意,想着若是我考不上,起码也能考生意好好活着。”

“临安的粮价一般是多少?”

“大概是一石600到700文。临安和江都都是产粮的地方,一般粮产区的价格都卖不起来。所以这些地方的粮商才会将粮食往外卖去。”

像江都,因为不缺粮,就种了许多的桑树用以养蚕,江都的丝绸出名也是有这个原因的。而临安,则是种了许多的茶树。

徐京墨已经要到了自己想要的答案,其他的他也不打算多说。他喊来了其他几人,“你们手上这些东西尽快整理好,陛下催的紧。”

“您要外放了吗?”刘民意想问很久了,他记得徐夫子说过想去地方上为民办点实事。

“若是顺利,年底我会自请外放。你们不必担心,白大人、小岑大人都是很好的上官,你们留在翰林院也能学到许多。”

他日若是想调去六部或者外放,翰林院的起点是最好的选择,何况他们进来就有正经差事,日后再做安排时就会更有优势。

离开前,他要将一切都安排好。

徐京墨忙着给皇帝交差,南宫云辞则是忙着收网。

“墨雨,粮铺的情况怎么样了?”

“小姐,去岁自我们的粮铺开起来以后,本地的粮商就开始降价,往年过年期间的米价最高,约莫能涨两成,今年过年期间的米价也就是一石一两银子。”

南宫云辞又问,“其他时间呢?”

“从最初的900文/石,到现在是500文/石。”他们已经开始亏本出售了,但是还不够。

“我们转手的收益如何?”

没错,南宫粮铺的打法就是我假装要和你竞争,然后等你不停降价我再去买,买了以后再卖去其他地方。

本地的粮商都以为唐家是给她供应粮食的,却不知唐家是帮她卖粮食的。那些船来时是空的,走时确实满载着粮食的。为了掩人耳目,每次的船都是双数,两个一模一样的船,一个是空船,一个是载着其他货物的。

码头上,熙熙攘攘的都是人,乍一看从船上卸粮食和往船上装粮食的又有什么区别呢?

“到现在一共赚了四万两银子。”墨雨做事很谨慎,为了不引起本地粮商的注意,她收粮的动作很缓慢。

粮食不能一直放着,等过一年以后,就变成陈粮了,价格会会很低。他们最开始收粮的价格卖出去,甚至还会微亏。反倒是徐家的玲珑点心铺帮忙消化了不少粮食,才让他们少亏了些。

徐子凌本来打算按原价买粮食的,但是南宫云辞怎么可能让她吃这个亏,坚持用市价卖她,这样也能帮她省下运费。等到后面粮价跌下来,她才大批量的往外卖去。

每个地方的粮价都不一样,唐家是建议她往金陵和西凉卖,因为这些地方的粮价一般都是800-900文/石,算上运费,她就算亏也不会亏很多。若是往临安、江都这些不缺粮的地方卖,是卖不起价格的。

南宫云辞想着这粮铺至少要亏个几十万两,哪想到京都这些粮商那么蠢,一个个的比着降价,很快京都的粮价就低于700文/石,她不仅不亏,甚至还能赚钱。

她无意于将农户拖入商战之中,这些百姓一年到头就指着地理这点出息活命呢,所以她打算收网了。

“你安排下去,周边所有的村庄都去谈一下,只要签下与我南宫家合作的长契,今年收粮的价格不低于去年的九成,往后的价格不低于市价。”

京都的粮商洗牌以后,这粮食的买卖价格也该要恢复正常水平才是。

她拿下京都本地的粮食以后,原有的那些粮商就只能从其他运粮来卖,成本一定会高于她。谁掌握定价权谁就掌握了市场,至此,南宫粮铺的生意就算是立下了。

墨雨也是个很有能力的人,“小姐放心,最迟十天就能定下。”

眼看着就要到秋收了,她们放出消息,今年的粮价还要跌。那些粮商已经在买粮与不买粮之间徘徊,就算要买也一定会死命的压价。这种情况下,她再去与那些农户谈,会不好谈吗?

“你多去找紫阁,最近多注意些,防着有些人狗急跳墙。”

南宫云辞可是知道这群一心看钱的商人心有多狠,之前找了人来他们粮铺闹事,幸亏金吾卫的人帮忙,才顺利解决了麻烦。一计不成,自然还会有第二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