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婿科举路(208)
南宫云辞并不是个溺爱孩子的,不过她还是说“等他大些再带他出门去。”
说起来出门,徐京墨就一肚子的火,眼看着就要春收了,洞溪村和二兴村又闹起来。两个村甚至大打出手,还有几个百姓受伤。
南宫云辞亦是有所耳闻,“你要亲自过去?”
“只能亲自过去,两个村是为了水源打起来的,这水源就一个,但是谁都要用水。”
南宫云辞一脸古怪地看着他,“难不成徐大人还会分江断渠?”
徐京墨轻轻敲她一下,“我哪有那本事,不过是以前看过一点水利工程的书籍,也许能用上一二。”
渔阳的官员在他的有意无意的影响下,已经学会如何有效的汇报问题了,就像这次的水源之争,就是因为水源在两个村中间,两个村都想要多些水源,就都派村民去守着。一来二去,抢水就演变成打架了。
被敲了的南宫云辞嗔他一眼,“若是陛下没有免税,明年你要怎么办?”
最差的结果就是照实交税,但是渔阳的粮食都归朝廷,“吕大人已经应允我,渔阳的粮食可以自行支配。”
真希望今年能大丰收,这样明年才有好日子。
徐京墨带着观言一起去了二兴村。一路上,能看到被压弯了腰的麦穗,沉甸甸的感觉让人心里无限欢喜。
“少爷,要不要停下来去看看?”
“不必,先把正事儿办了,然后咱们四处走走。”徐京墨害怕底下人虚报收成,所以打算各处去转转,他不可能守着每个地方清点粮食,但是只要给人一种感觉他清楚收成就足矣。
再来二兴村,村长已经换人了,虽然还是牛家人但是他为人公正许多,至少不会因为姓氏就区别对待村民。
这位新任的牛村长是个长相憨厚的中年汉子,他儿子就在官学读书,能得到这个免费的读书名额,他心里一直很感激徐京墨。读书要找到好夫子才行,他可是打听过,官学里教书的夫子都是举人老爷。
别说举人了,他们村里连个秀才老爷都没有。想着他儿子跟着举人老爷念书,他就高兴,他一直叮嘱儿子要努力,最差也的要考上秀才,以后他们二兴村才不会被人欺负了去。
“牛村长,这水源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徐大人,二兴村在洞溪村的西南方向,虽然也挨着水源,但是算是他们的下游。您知道,种庄稼离不开水,他们洞溪村的人欺人太甚,派人去拦截水源,闹得我们都没水可用。”
徐京墨心说这看着老实的人也算不得多老实,两个村都有出手,只不过是洞溪村更过分
一些。心里这么想着,面上却不露声色,他装作信以为真的样子,又问道“水源之争,可会影响今年的收成?”
“暂时不会,但是没有足够的水肯定影响春耕!”
近些年,也算得上是风调雨顺,但是种庄稼,谁不想地旁边就是水源呢。洞溪村和二兴村相邻的这条小河,水流不曾中断,但也不是那种汹涌澎湃的河流,按牛存在的说法就是两个村子都想把水引到自己的村里,才起了争端。
徐京墨总觉得这事儿不是分水的问题,若是分水,为什么以前没有冲突,如今却能打起来?
休息了一晚,卸去一身的疲乏。看到观言准备好的煎蛋和清汤面,食欲大开,一碗热汤面喜下肚,徐京墨整个人都舒坦了。用过早膳后,他们才动身去洞溪村。
洞溪村的王村长一早就候着他们了,“徐大人,草民王安,齐武三十年秀才,洞溪村村长。”
原来是个读书人,怪不得谈吐有些文绉绉的。
“王村长,本官听闻你洞溪村与二兴村因为水源的事情大打出手,究竟是何原因?”
“徐大人,我们两个村都临近小苗河。以前村子里汉子多,可以挑水去上游去浇地,如今因为许多人都去参加劳役,人手不足,那些远离小苗河的庄稼就很难被灌溉到。”
都是给朝廷种地,虽说没有明面上的粮产要求,但是多劳多得的道理他们是听明白了的。所以才想着自己挖一条沟渠把水给过去,让东北边的庄稼也能很好的被照顾到。
去岁,官府统一安排的耕牛是帮了大忙,但是这牛不属于他们,他们从河里挑水去地里,全靠人挑肩扛,到了今年春耕,留在村子里种地的人更少了,这才想着要挖水渠去水灌溉。
徐京墨想了想又问,“东北边的地势可是高于小苗河沿岸?”
“是的,东北边是坡地,村民们把水送上去很是费力。”
徐京墨跟着王村长一路前行,他看着地里的庄稼嘴角不经意挑起,“收成不错!”
王村长是村长,但是也要下地干活儿,读书人又怎么样,没什么比吃饱肚子更重要的。他指着徐京墨左侧的田地说,“这儿的地本来就肥,还靠近水源,是上等的良田,比起下等田亩产能高出三倍。”
“一亩良田能产多少粮食?”
“约莫两石多,不到三石的样子。”
一石就是一百二十斤,也就是平均一亩地能产出三百左右,上等良田可能三石多不到四石,下等田也就不到两石。一亩下等田都不够养活一个成年人的,算上老小,一家五六口,起码也要十亩下等田才够。
区区几十两却是许多人家终其一生也凑不够的数额。
一行人走了许久才到东北边,看那地里庄稼的收成明显不如河边。不过徐京墨也发现了问题所在,东北的边地势更高,但这个高是说是要上个坡,上了坡以后,一样是大片的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