赘婿科举路(209)
“你们是想怎么做?”
“小苗河不能逆流,所以我们想从高地分渠。”
高地?从哪分渠都不可能直接让河水爬坡而上的,徐京墨看着远处似乎是他们挖渠的地方,灵光一现,“你们可是想从更上游直接改道?”
王村长支支吾吾道,“不是改道,只是分渠。”
徐京墨看他一眼,朝着前面走去,洞溪村是想让小苗河从上面转道到这片高地,再从高地流去下面。怪不得二兴村要闹,昨儿倒是他错怪牛村长了。
按这法子改道,洞溪村是肯定不会缺水的,只是二兴村还能有多少水就不好说了。日后若是两个村子闹矛盾,洞溪村稍一拦截,二兴村可能就一点水都没有了。
“王村长,如此改法你可知道后果。”
被问到的王村长,显出一丝窘迫,他当然知道,但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他们洞溪村的利益。他有个兄弟在渔阳府衙当差,他听他说过徐大人可能根据他们种粮的情况给他们分地,种的好不就是收成高,以后真的分地,那可是属于自己的土地。
正因为如此,他才召集了村民去分渠,大家伙儿都信他,只以为这是为了更好的给朝廷交差,能多分点口粮。
看他迟迟不语,徐京墨也有些无奈,“不管你们是什么打算,都不能这么做。”
高地用水的问题,他倒是有个法子,且等他找木匠来试上一试。
第91章 竞价
王村长一副英勇就义的表情,倒叫徐京墨不好再说什么。
洞溪村给小苗河改道的事被叫停以后,村里的人都战战兢兢地,生怕村长惹怒了官老爷被惩罚。
“少爷,还要再此处停留吗。”
“还要些日子,匠人们可都到了?”
徐京墨召集了周边的工匠,他有法子解决往高地送水的难题。不需要改变河道,这样既不会影响二兴村,也能缓解洞溪村高地用水的问题。
“都到了,您要的木料也都放在院坝了。”
“去请他们过来。”徐京墨拿起自己这几日绘制的图样走去了旁边的院坝。
被喊来的木匠都像鹌鹑一样站在院子里,徐京墨为了不让他们紧张,都已经特意换了套常服,不过看起来效果一般。
“你们可有人做过水利设施?”
下面鸦雀无声,一旁的几个衙役都替他们着急,有机会不好好表现是不是傻?
徐京墨有些无力,因为之前的种种渔阳的百姓并不信任官员,至多是畏惧。他拿出自己的绘制的图递给观言,“洞溪村高地用水难的事情有法子解决,不过要看各位的手艺如何。”
他想的法子其实就是龙骨水车,龙骨水车的运转不费力,但是可以将低处的水提升到高处,最适合洞溪村这种情况。
被喊来的这些木匠还是有本事的,他们传看着徐京墨的画稿,渐渐琢磨出了味道。一个老匠人低着声问,“徐大人,这水车人是不是要用牛才拉的动?”
“不必,成年人都可以,也可以用牛或者骡子,让水车动起来并不难。”徐京墨没法给他们解释力学的问题,只能等东西做出来让他们亲自试上一试。
龙骨水车主要由木槽、刮板、链条、齿轮和木轴组成。木槽就是盛水和输水的主体,是长条形的;刮板则是连接在链条上的,承担舀水的功能;链条和齿轮就是这个水车的动起来的关键。
水车上下还安着两个齿轮,链条环绕在齿轮上,木轴带动齿轮转动,而后刮板就会在木槽中循环运动,当水从刮板上倒入木槽以后,就可以顺着木槽流到需要灌溉的田地中。
这些木匠听完就明白是怎么回事,一个瘦小的木匠壮着胆子问,“大人,这种水车可以在其他村里也装上吗?”
“当然可以,草图是根据书上的描述画的,但是尺寸就未必合适了。你等就在此处研究,做出来了,每人奖励五两银子。若是有哪个村子需要,你们都能去做,不过不准漫天要价。”
那瘦小的木匠听了这话,跪下给他磕了个头,“谢谢大人。”
家家户户都要种地,总有人远离水源。有了龙骨水车,再自己挖渠引导水流,就能帮上大忙。被喊来的木匠一个个干劲儿十足,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先商量出一套尺寸,然后同比例放小,试了两次就成了。
徐京墨本想着要一个月才能做出来的龙骨水车只用了十余日就做出来了。
洞溪村的事情解决以后,徐京墨就开始了“巡视”之旅。渔阳十四个县,等他跑完,各地的收成也都陆续报到了渔阳府。
一连在外奔波一个月,徐京墨也有些吃不消。让人给他按了好一会,才松快了下来。
“一会去看看谦儿,他生你气了,说你出去玩不带着他。”
徐京墨想到儿子嘟起嘴吧的小样子,就觉得可爱“等他开蒙以后,
恐怕巴不得我天天不在家。”
南宫云辞似笑非笑地说,“可能不会,我闲来无事,教了他几句诗,他基本听上两遍就能记住。”
徐京墨一呆,难道自己儿子有过目不忘之能?这可是所有读书人梦寐以求的本事,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但是不是书读百遍牢记在心,科举路必须要过背书这座大山。
“阿辞我们可能要努力一下给他填个弟弟或者妹妹了。”
儿子有读书的天赋,除非他自己不愿意,不然肯定是要走科举这条路的。本朝虽然没有严禁商人入仕,但是为官者本人不可为商。
手握权柄之人经商只会以权谋利,不利于社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