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穿越就成了亡国公主(230)
郁宁深深的叹了口气,果然不能小瞧任何人。
这世上的聪明人太多了,她虽然有天然的优势,但是这些危险的利器,也保不住哪天就成了别人刺向自己的武器。
如今,她更是能够理解,为什么系统在武器的兑换上,限制如此之大。
“晋国这些人,殿下准备怎么处置?”
见到郁宁迟迟没有后话,谢维不禁再次出声询问。
郁宁看了看谢维三人,不出意外的从他们的眼中看到了仇恨的目光。
她沉思了片刻道:“明日午时,于东城门外,当着三军将士的面,斩首示众吧!”
谢维等人闻言,大松一口气。
虽然他们也并不认为郁宁会轻易放过晋帝等人,但是清楚的听到这道命令,他们这些日子的忍耐,才算是没有白费。
因着郁宁等人远道而来,众人接着简单的交谈了几句后,就各自离开。
第二日,午时时分,郁宁当着三军将士的面,亲自监斩了晋帝等人后,晋国终于宣告灭亡。
“殿下,如今大禹大部分江山都已经归属宁国,接下来殿下是不是该考虑更进一步了?”
从刑场回来后,苏浮生单独面见了郁宁。
闻言,郁宁沉吟片刻道:“苏大人的意思是,称帝?”
苏浮生微笑着点头。
称帝……
这是郁宁最开始参与角逐天下的时候定下的目标之一。
她没有想到,这一天居然来得如此之快。可是仔细回想,又觉得已经走了好长的路。
面对这个问题,她难得的有些迟疑。
“现在称帝,会不会太早了一些?”
毕竟陇右道石氏还在一旁虎视眈眈,晋国残余的势力也仍未扫清。
另外还有安东道丁氏和剑南道姚氏,也不知道他们如今态度如何。
苏浮生自然明白郁宁的担忧,但是他却仍旧肯定道:“现在就是最好的时机!”
第159章 称帝
郁宁到底是把苏浮生的建议听进去了,第二日就召集在禹京城的众人商议此事。
果然,这件事得到了众人的一致同意,于是称帝一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接下来要讨论的就是称帝的时间和地点。
“臣以为,如今宁国疆域广阔,滢汶岛等地更是远悬海外,仍旧将都城设在杭州一地较为合适。”
苏浮生首先说出了自己的建议。
众人闻言,有的点头,但是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想法。
“如今北方未定,都城设在杭州一地,恐怕不利于收复北地。”
出言的人是邢北,他自来文武双全,如今在军中已是仅次于谢维的大将,在思考政事上,更是远超军中众人。
郁宁听完点了点头,“二位说得都有理,这都城必须得同时兼顾南北两地,还需交通便利才行。”
说着,她让一直随侍在一旁的邢悠取出大禹地图,悬挂在墙上。
她指着如今众人所在的晋都道:“晋都周围被战乱所毁,短时间内难以恢复,况且地势靠北,已不再适合成为如今的宁国国都。”
说着,郁宁用手中的碳笔,将图中的晋都划掉。
这个说法众人都没有异议,只有李彦眼中划过一道沉色。
他虽然一直知道郁宁从来都没有光复大禹的想法,但是见到对方对昔日的禹京城没有一丝留恋,仍旧有些唏嘘。
不过,他这点情绪也只是转瞬即逝,大禹朝已经成为明日黄花,他如今也是宁国臣子,自然也应该跟着向前看了。
郁宁划掉禹京城后,手来到了杭州所在的地方。
杭州地处沿海,交通便利,而且还有闫氏世代的经营,商贸繁华、人文丰富。宁国接手后也一直在大力发展,如今杭州码头的繁华甚至已经超过了滢汶岛码头。
杭州城外的工坊,这几年也已经修建齐全,城内各种设施也逐渐完善,不怪苏浮生建议定都杭州。
可是,邢北的担忧也有道理。
杭州地处东南,如今南地基本平定,剩余的晋国残军、陇右道的威胁和安东道的不定因素,都在北方。
如果定都杭州,军令从杭州城传到北地,花费的时间太久,也不利于军队后勤物资的调动。
想到这,她虽然不舍,仍旧缓慢地在杭州的名字上划了一道叉。
苏浮生见此,叹了口气,也知道郁宁和邢北二人的担忧不无道理,没再多说什么。
只是,排除了晋都和杭州两地之后,众人再次陷入为难之中。
“殿下觉得襄州如何?”
半响,邢北出言打破沉默。
众人闻言,将目光移至地图上的襄州城。
襄州位于南北交汇之地,地处汉江,交通便利。
襄州周围地势平阔,人员密集,建立都城,倒真的不失为一个良选。
郁宁将襄州圈了出来,也在思考都城建立在襄州的可行性。
李彦此时却出声道:“若是考虑襄州何不选择洛阳?”
见众人转头看向他,他沉静了一下,才接着道:“洛阳虽靠北了一些,但是同样地处平原,城池雄厚,交通便利。而且相比襄州,南北都有屏障,更不易被敌所围,岂不也是建立都城的好地方。”
郁宁将洛阳也圈了起来,“你们怎么看?”
众人闻言纷纷思索起来,襄州和洛阳两地都是自古以来的重镇,接纳都城的人口自是没有问题。
接下来要考虑的就是两地的地理位置。
苏浮生首先道:“要是考虑南北兼顾,自是襄州更好,可是接下来宁国的重心必在北地,选都洛阳,倒也不是不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