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刚穿越就成了亡国公主(231)

作者: 枳静 阅读记录

邢北也点了点头:“丞相所言有理,为了今后北地的战事,定都洛阳比襄州更合适,而且就如李大人所言,洛阳北有蒲州、南有襄州作为屏障,也更有利于防守。”

众人听完,纷纷出声赞同。

郁宁见此,哈哈一笑道:“行,既然众卿都意在洛阳,那就定都洛阳!”

说完她在地图上的洛阳二字上,划下一个重重的三角符号。

都城的地址选定,称帝的时间倒是好选择了。

考虑到远在杭州的宁国朝臣过来路途遥远,所花的时间定然不少。洛阳城内的整修,也不是一时片刻能够完成。的众人最后选择在六月初六,这个诸事皆宜的日子。

祯文三十三年,六月初六。

洛阳城外聚集了大量百姓,城门上张灯结彩。

城内的水泥路面上更早早就清扫得一尘不染,街道两旁的房屋上都挂满了红色的彩带。

百姓们汇聚在道路两旁,兴奋地等待着一睹新帝的面容。

此时洛阳城中心,最新修建的广场之上,郁宁正一袭玄色衮袍站立在祭坛之前。

宁国朝臣早已从杭州赶来,此时所有人肃立在祭坛下方,排列成两侧,注目于高台之上的身影。

朝臣之后是整齐排列的宁国军队,足足两万人,组成四个方阵,军威凌烈。

广场外是看热闹的百姓,尽管离得太远,他们根本就看不见任何东西,但是从未见过皇帝登基的好奇心,更何况还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女皇帝,这让群众们看热闹的心情涨到了极致。此时这些百姓正鼓足劲地踮着脚,努力伸长着脖颈争相向前望去。

外围的吵闹声,被层层军队过滤后,已经几不可闻。

祭坛此时的氛围仍是端庄肃穆的,郁宁对着祭坛上代表天地的灵牌,缓慢地鞠躬了三次,最后才站直身体,双手将握着的香,插入坛中。

关于这次登基大典要用什么形式举办,曾在宁国朝堂中引起过一番争议。

跟着郁宁从滢汶岛而来的臣子,大多觉得不用拘泥于形式,但是后来加入的朝臣,思想还没有被彻底影响,认为登基仪式是向天下宣告宁国的正统,不可或缺。

郁宁中和两边的建议,在以往的登基仪式上进行了简化。

由于郁宁并不打算将宁国和大禹挂上联系,所以也省去了祭祖环节,最后决定祭拜完天地后,在洛阳城内外巡视一周,就算完成了此次的登基仪式。

见郁宁插完香,旋身转过来,祭台下的众臣,立刻躬身:“参见陛下!”

广场上的军队紧跟其后,齐声喝道:“参见陛下!”

“参见陛下!”

“陛下!”

两万人整齐喝出的声音,扩散开来,周围的百姓也跟着欢呼着:“陛下!”

“陛下!”

“陛下!”

在全城百姓的欢呼声中,郁宁在洛阳城新建的皇宫中完成了登基仪式,宣布定国号为大宁,年号改为开宁元年。

第160章 天下一统

郁宁称帝的消息没过多久就传遍天下。

各方对此反应不一。

百姓大多是津津乐道,对于这位有史以来的第一任女皇帝,大多平民百姓的态度是包含崇敬和善意的。

宁国曾经治下的百姓生活越过越好,自是无不依戴,其他地方的百姓也都听闻宁帝的勤政爱民,好多人都曾梦想过自己能到宁国治下的地方生活,更或甚者早就日日祈求宁军早日收复自己所在的地方。

雪花盐和糖霜的普及,让如今天下大多数百姓,都能吃得上盐,品得起糖,更是大大改善了贫民百姓的生活。

所以百姓们对郁宁的称帝,是乐见其成的。

在读书人里,郁宁的名声就没有这么统一了。

宁国推行简字,让女子也能读书做官,这在部分古板的读书人眼中,是违背了礼法和教义,是扰乱了世道运行。

这些人听闻郁宁称帝后,更是哀叹连连,直呼天道将乱。

但读书人中也有部分人对郁宁特别推崇。

宁国治下的孩童,免费入学,所有庶民都可以接触曾经遥不可及的知识。清宁城和杭州城中建立的两座阅书阁,更是收揽天下藏书,供世人免费查阅。

印刷术和造纸术的发明,让昂贵的书籍,成了人人都能看得起的手中读物。

这对那些出身贫寒又心怀抱负的贫民学子来说,简直是天降福音。

自然,他们对于郁宁称帝一事也是拍手叫好。

只有地主乡绅,在面对郁宁称帝后,人人变得提心吊胆。

宁国的政策,现在大宁朝治下的百姓,几乎都有听闻,甚至亲身体验过。对地主乡绅阶级来说,曾经自己享受的优待,几乎都被剥夺,自是不愿意看着宁国的势力扩大。

可是这件事也是他们阻止不了的,宁军强势,各地政策推行基本没有反抗成功的。

他们中聪明一点的人,已经在改变自身,以求在新朝中找到自己家族的落足之处。

死板一些的哀叹之余,也只能顺应大势,看着自己的家族渐渐衰落。

天下各个阶层的百姓反应不一,但是总的来说也没有对新生的大宁朝产生大的影响,郁宁除了让人注意监视民间舆论外,也没有做更多的应对。

可是各地诸侯的反应,就是大宁朝堂重点关注的对象了。

原本与宁国交好的剑南道姚氏,在郁宁登基后,家主亲至洛阳道贺,并对大宁朝称臣。如今姚氏小公子,姚希玉也仍在洛阳城中学习。

姚氏的反应在众人的意料之中,不过对方能主动称臣,仍是让宁朝上下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