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七十年代女知青奋斗记(294)+番外

作者: 容姝姑娘 阅读记录

“最近家具厂收木头的事情我也听说了,咱们制药厂合作的村子都是采用林下种植的模式,听说不少村子想和木家堡制药厂解约,关于这个,我尊重大家的意见,只是咱们毕竟是签了合同的。

制药厂不仅和大家签了合同,我们跟下游出售药品的合作商、医院、企业单位也是签订了合同的。一旦原材料出了问题,产品不能按时交货,制药厂是要赔偿违约金给他们的。

所以,不是我不讲情理,咱们既然签了合约,便要按照合同来。需要解约不想继续种植的村民们,只要赔偿了合同上规定的违约金,便可以解约。

我听说在国外很过工厂争抢原材料供应的时候,挖墙脚的品牌方会帮助农户赔偿违约金,不知道家具厂能不能帮大家赔偿这笔钱。如果实在没办法,我们只能向法院起诉,到时候这笔钱会由法院代收,强制执行的话,山林也在执行范围之内。”

白露这话一出,整个会议室里鸦雀无声。

百姓们大多是不识字的,当初签订合同都是由村委人员来帮忙看,所有人的合同都是一样的。

木家堡的合同其实一点都不苛刻,他们确实限定了违约金。但违约金的条款是这样的,木家堡为种植户减免部分种子、种植技术和幼儿教育服务给村民。

如果双方遵守合同,那这些服务是免费的,一旦出现毁约,如果是木家堡毁约,那么他们他们需要赔偿农户们上一年销售额的双倍金额给农户。

如果是农户违约,那么他们需要赔偿这些免费服务的金额乘与违约年份。

合同里清晰的注明了,发生大规模的病害而造成的药材减产,只要上报制药厂核实后,不属于违约,天灾造成的灾害也不属于违约。

当时大家看着小河村一年的收入红了眼,没人觉得这份合同有问题。那个时候谁会想到他们有一天会解约呢?

可如今,别的不说,那些送了孩子来上学的人家,他们收到的入学单子上写的是学费120元/年(减免生由木家堡制药厂支付)。而除了前两年学校规模小由村民自己选择孩子送过来之后,剩下的年份,凡是签订了20年以上合约的的家庭,都可以送孩子过来念书。

这个比县城的学校贵太多了,但县城的孩子们连食堂都没有,学生们要自己背粮食去做饭,学的也只是基本科目。

木家堡制药厂有最好的宿舍,食堂每天供应肉食,价格比国有工厂食堂还便宜,学生们还能靠学分换取饭卡充值。

在这里可以学中医、武术、英语、俄语,还有其他特长,拥有十几位大学教师,开展的还是小班教育,一个班级十个人。学成了保底是木家堡的工人,那些优秀的学生,进入了军队和其他部门,这简直是通天大道。

有这样的学校,凡是签订了合约的,谁会选择送孩子去县城?他们为了孩子,大多数选择了签订长约。

当时觉得占便宜了,但此刻代表们计算着数字,加上种子和指导服务,但凡有一个孩子来上学啦,他们便面临着一两千块的违约金,孩子多的,那........

以往大家觉得白露是菩萨,这一刻他们忽然反应过来,她在出席各种活动的时候,为什么一直以商人自居,商人哪有做亏本生意的。

白露并不觉得她黑心对不起这些人,如果没有制药厂没有学校,村民们的日子和以前不会有区别,他们的下一代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文盲,只能继续种地。

现在他们的孩子最差也是初中毕业,且都有了工作,他们的年收入超过了国有工厂的工人,制药厂的材料收购价是随着物价上涨的,白露并没有对不起他们。

她做这一切,不就是为了姚县的生态,为了药材基地吗?

村民们可以凭自己的本事走出大山,白露会为他们高兴,但树林是天生地长的,他们不能杀鸡取卵。

第154章 把他卖了也拿不出这么多钱

木家堡合作户代表大会上,白露索要违约金是阳谋。合同是农户们自己签的,签订的时候制药厂和村委会也解释过这个违约金的问题,制药厂并没有欺骗他们,只是他们自己没有当一回事。

但这事儿还是给白露招来了不少骂,普通人就是这样,你能给他带来利益的时候你千好万好,一旦他觉得你挡了他发财,那么你便是这世界上最可恨的人,他们会用最脏最恶毒的话来咒骂你。

会议结束之后,不少代表在制药厂闹,但碍于木家堡的巡逻队,都被劝了回去。这些代表们回村之后又立马召开户主会议,把白露的意思原原本本的传达下去。

当场就有不少年轻人沉不住气想到木家堡闹事,他们觉得地是他们的,林子是他们的,他们想种什么不想种什么是他们的权利,大不了把种子钱还给木家堡,至于孩子的教育费,那可是木家堡说免费他们才送去的,娃儿们读书还耽误了家里的活计呢,凭什么要他们给钱,还要十倍的给,他们觉得白露这是抢劫,是欺负老百姓。

但这些代表们没发现,他们在给户主开会的时候,各村的妇联也在河边、井边给洗衣服的妇女们开小会。

“牛宝山那个暴发户听说了吗?就是去深市发家的那个。”于朝阳洗着孩子的外套,状似无意的提了一句。

“知道,就那个陈世美嘛,朝阳你咋想起提他了?”

“我听说他没去深市前,可是难得的老实男人,家里里里外外的活计都能干,大家都说他媳妇嫁了个好的。可这人才去了两年,挣了万把块钱,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抛妻弃子。后娶的这个是隔壁省的,家里穷,但是人家年轻漂亮,才18岁,给了360那家就欢天喜地的把人送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