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一片孤城万仞山,春风再度玉门关(606)+番外

作者: 箫亦如 阅读记录

萧承言震惊,他从不知这些。

而跟着皇后的宫人,也磕头认着。甚说出能证明皇后清白的证物放置在行宫。太后娘娘也是知的。

萧承言却是听闻常苒很久前就在四寻医者,还同她说没有长生不老药及永驻容颜之药。但她都未分辩过。

急召派了两队人马出宫,一个去行宫禀告太后之余拿医者入宫另一队拿了芷兰进宫。

芷兰最是从小跟着的,也心眼最少。若是这事有蹊跷,定是能探出什么的。结果芷兰进宫后,回答也如是,更是答完哭着要磕向棺材,以死明智,只求让她能作为殉葬,一直陪着皇后。

西知也进宫,可阻拦不得。只是在地上跪着。默默流下眼泪。

医者到了,暮年之人。说辞、药方一一对的上,却是全都能对上清楚。又找来好些太医,看着重在瑞王府寻到的药仔细分辨,其上能分辨出的药同药方上相同。为着这只是佐药方,没有之前那圣药。只是补药罢了。

皇上并未让芷兰殉葬,因为还有西知。芷兰那一死,西知重情,难免也活不长了。

可骤然知道常苒的心,皇上一下苍老了不少。可能是他喂水,咳出来常苒救命的药。常苒那般寻而未找到,自己还那般催促。常苒死在他面前......都是他的错。那些证明清白之事的物件,已经不重要了。

梓宫三天,瞧着常苒的模样。逐渐枯萎,皇上终是按照正常流程,派人送出梓宫至行宫下葬。

史书所载:

继元五年,皇后薨。追封为孝懿纯皇后。下葬时陛下命众皇子奉移帝寝。以孝懿纯皇后神牌,升袝奉先殿。

芷兰哭于灵前,直到下葬数次昏厥。西知辞官,带着芷兰回归故里。

南边境知消息,也派了长子前来哭丧,却是路途遥远,到时只在陵墓前拜了拜。

皇上几度流连后宫,纯妃,贤贵妃依旧得宠。可贤贵妃跳的舞,再也跳不进皇上的心里。

看着纯妃,也只是想凭着这相似的脸,梦到常苒罢了。可那个少女,再也不入梦了。

皇上找着之前的画像,那些他曾给常苒画的画像,都找不到了。只能找到宫廷画师画的帝后像。可皇上觉得不像,一点没画出常苒那少时的一份美。

其后太后并未回来,可那些证据回来了。确实证明了常苒是清白的,不过是帝王猜忌。皇上下旨,封顺王,为太子。顺王重新搬回宫中,皇上看着太子,瞧着同皇后的骨血,才能好一些。顺王却是治国之才。皇上也打算,便是他日后继承大统。他是嫡子,皇后所出。才干出众。

继元六年,贤贵妃立为皇贵妃。半年后,再立为皇后。奈何新后无子。

“皇后”一次次舞后,终是不及先皇后。随后也生效仿之意。可那机关难得。便也东施效颦的叫人采了好多花瓣,也在那一舞。却是向上抛着。这只是更如微醉的皇上,想起那场离别的花舞。

忽而一声响,似是一宫女扬撒花瓣之时碰到了其上龙雕,正呼痛呢。宫女其下所骑之人急忙将人放下。

皇上随着这声正看过去,其后空中随花瓣飘下一张泛黄的纸。在中舞蹈的皇后当即挥甩袖子掩饰,其后踩在脚下试图瞒过。

皇上却是一下起身酒醒了大半,推开眼前之人捡起纸来。空白,翻转过来,上写:续命灵药,可续三年。三年之后,无佐看天。”

皇上迟愣片刻,忽而哈哈大笑不止。

抬头瞧着雕龙,当年他拿药时,便是在这发誓。会好好待她的。结果呢?

依旧疑心甚重,连她都不信了。

若是当时看到这纸条......一定会这三年什么都不要,一心思的陪着皇后的,不,陪着瑞王妃,常苒。陪着他苒儿。

没了,果真都没了。

皇后没了,常苒没了。

那三年是奢求来的,后三年更是。

那时父皇曾提过一次,曾随着药的还有个纸条。他让人在安堂找了好久。都未找到......原来是夹在这里了。都是他自己,不曾用心。

【作者有话说】

注:一如宫门深似海,从此萧郎成路人。出自:《赠婢诗》唐崔郊。原文:公子王孙逐后尘,绿珠垂泪滴罗巾。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

第273章 番外:南境柳姨娘。

国丧未过,南边境,一品国公爷纳了第六房小娘。

为着国丧,并未操办。只是府中多出一人罢了。

虽是为着皇后薨世国公爷伤心,所以很久并未进过旁人房。但这新进门的柳姨娘不同。且白日无论同何人争执,国公爷都是极向着的。且十分特殊,被国公爷允许,能上的城楼。更能在其上弹琴,能同国公爷同来同往。

后来国丧期后,国公爷虽是常常留宿,可国公夫人并未喂其避子汤药。只说国公爷说了不叫苛待。

其实是国公夫人知她不用......因国公爷虽是常常留宿,可同柳姨娘却是分床睡得。能一直聊到天亮,却是也不碰分毫。但在外人看来,两个人一直如胶似漆,蜜里调油。

但国公夫人仍以礼相待。

确实柳姨娘貌美惊人,年华正盛,风姿绰约,可一直未有身孕。

某日,柳姨娘在城墙上弹了一曲平沙落雁。其后站起来瞧着远处,吟道:“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发现国公爷在身后,常会扶着身子请安。其后却是甜甜的笑。眉眼都因为那笑,弯成了月牙一般。唤道:“国公爷。”

“你这丫头。”国公爷而后站在柳姨娘边上看着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