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孤城万仞山,春风再度玉门关(70)+番外
常苒徐徐拜下。“民女常氏,恭请长公主金安。”
南阳长公主仿佛才见常苒,侧着身子放下手中茶盏。玉手朝着常苒从下往上扬起,柔声说道:“快起......”
张嬷嬷在边上立刻拉起常苒。
常苒起身正见那手洁白如玉,纤细嫩白。仿佛玉葱一般。远比自己的手要滑嫩的多,且那修长的指甲也染得十分好看。末尾手指尾端微微轻抬,向上勾起,那其上的护甲也是宝石罗砌。那红宝石十分耀眼。随目光凝固在那一套青花茶盏,青花上满是成串的葡萄垂下。树干弯曲着,连葡萄叶子也是纤细而硕大。
“方才瞧见你进来,本宫都慌了神。仿佛还是那年,同你母亲见面的场景。在行宫,本宫斜靠在那贵妃榻上。你母亲背着个小药匣子,便是那般进来同我说话。也是说的你方才那句,‘民女江琼,系太医院江恭敏之女,恭请公主金安。’”
常苒闻言双眼朦胧,嘴中苦涩,急闭双眼,才含泪于眼中。
长公主的话并没说完,继续道:“如今也已过去多年了。未曾再见你母亲一面。”说完这话,鼻腔中也抽搐了一下,急从怀中拿出手帕自行擦了擦泪。
“长公主......”常苒抬眸看去,轻唤之声似被树胶沾在口中,双唇似乎难以撼动。
南阳长公主眼下身侧一边,悄拿帕子擦泪。那侧边红白宝石相接的流苏才展露出来,数串流苏直垂肩头。亮晶晶的珠串和头上金簪因为转变了方向被屋中其他金器相互映照,更显亮眼。骤然晃了常苒的眸子一下,令原本朦胧的双眸重新变得明亮。常苒才发现不经意间自己逾越了,急忙趁着长公主回过头的前刻,又低下了头。
“母亲。”突然一个甜美的女声在常苒身后响起......
常苒急忙回转身子,低垂着头。因为不知来人,亦不敢随意称呼。便只扶膝行了一礼。
恰逢,在常苒边上的张嬷嬷也是低首,叫了句:“郡主。”
常苒即刻说道:“请郡主安。”
南阳长公主眸子越过常苒侧颜看向奔进门的女儿,其手拿两枝梅花枝杈晃动两下,扑到身边问道:“母亲,这两支可中意否?”
“甚好。”南阳长公主的目光柔和的落在郡主脸上,顺着花枝却是再落常苒身上。
郡主把枝杈递给宫女,才看向常苒说:“你抬起头来,你就是那常家的?”
常苒未得旨意起身,一直屈膝半蹲原地。此刻答:“民女常苒,父亲系南境守将常文华。拜见郡主。”答完,才微微扬起些头,却是一丝不敢抬眼看去。也见郡主奶白色衣裙上布满着的是蔷薇花金线与另一种丝线暗纹相缠。衬托出金线的高贵而又毫不失色的丝线,常苒没大见过想也是名贵织品。余光似瞧见郡主回头与南阳长公主对了个眼神。南阳长公主嘴角挂笑,也适时点头。瞧见嘴角那抹似有似无的笑意。心底直觉不大好的样子。
“赐座”
“多谢长公主殿下。”常苒规矩坐在小椅上,心中多有慌乱,只怕说错了什么便暴露了那泼天的秘密。
长公主只叫常苒吃了些茶。又道一件孔雀羽毛大氅的丝线松散了,叫常苒缝上两针。
常苒正思量着说辞,宫女已捧衣衫到了常苒眼前。甚至边上的丝线都备着了。
只得拿过衣衫。整齐的放在腿上,细细看了起来。本就在女工上没下过功夫,又见衣衫上所用针法及其繁复更是毫无头绪。先找了相近颜色的丝线,绑在了那针上。拿着却是一时不知在那下手。只怕这贵重的衣裳,会因为自己下针而毁了。不禁便皱起了眉头,低着头细细看着衣裳。
长公主倒也不急,端起那茶盏自顾自饮着。
郡主更是清闲,瞧见那端在托盘上而来的丝线,随意拉起一条丝线,又召过一位宫女。把那丝线打了个小结,又折了两折,两个人便拿着丝线翻起了花样。
常苒额头略略觉得有些汗意,也不敢擦去,被人发现笑话一场倒也罢了,可别污脏了衣裳。瞧着那衣衫繁琐的纹路,眼神便开始飘散。缝制了十来针,特意缝制的阵脚缜密。拿着针,眼神再次涣散。回过神来,那衣服上缠绕着的孔雀羽毛随着针脚打结在一处。这身衣裳因孔雀羽毛的加持,更显得珍贵。可看着这口子,常苒心中满是疑问。
断口,未免就太过整齐。悄悄用左手指甲在一根精梗上用力摁了一下。抬起手一点塌陷都无。难不成长公主穿着这衣裳遇刺了不成?在宫中行刺公主,也不大聪明。那既不是遇刺,只怕是特意用尖锐之物割开。且这宫中,没有绣娘吗,怎的不送去?反叫一个陌生人随意缝制。难道不怕自己有歹心,趁着无人注意在这羽裳中藏下一锋利的针吗?眼皮跳动两下,眼神再次涣散。轻轻呼出口气,才重新凝聚了思维。若说只为试自己针法?
想到此,常苒便缝制的十分大胆。针脚逐渐松开,待缝好后,瞧着还好,只是摸着更似一条活了的蜈蚣趴在衣服里。想着便是吓人。这般女工......也无什么用吧。
递给宫女,特意起身告罪:“针法粗糙,万请长公主赎罪。”
宫女把衣裳摊在长公主面前,长公主却并未看上一眼,挥手便叫拿开了。“瞧瞧,这一件衣裳而已,倒叫你费心了。这一时忘了时辰,着人,送常家姑娘离宫。”
常苒出了紫璇宫,觉得此刻宫里的空气格外清新,永巷的街空旷而长远,似一眼瞧的到尽头却一时半刻难以走到。
正殿内,桂嬷嬷率先挑起话头:“公主,这常丫头长得也忒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