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知青带夫回城(292)
宋青燕下班后,跟早上一样,直接往附近的香丰招待所走去。
走进招待所里,在前台坐班的庆云英并不在。
来到三楼的306房间,还没等宋青燕从裤兜里掏出钥匙开门,顾志勇就从里面把门给打开了。
宋青燕:“怎么知道是我过来了?”
顾志勇:“听见你的脚步声了。”
宋青燕:“这么厉害?”
顾志勇:“听了你6年多的脚步声,我已经熟悉得不能够再熟悉。”
宋青燕疲倦得不行,进到房间里,原本想直接扑在床铺上休息,听到顾志勇这话,她诧异地回头,“6年多?当年我刚下乡到长河大队的时候,你就已经注意到了我的脚步声?”更准确的来说,应该是她本人。
顾志勇在宋青燕的身边坐下。
他让她趴好,边不轻不重地帮她按摩肩膀,边回忆着6年前的事情,说道:“当年你们这批知青刚来到长河大队的时候,我刚好背着一箩筐的番薯从你们面前经过。可能装了太多的番薯,有一个半截的番薯从箩筐里滚落了下来,我并没有注意到,但是却听见身后有道轻盈的脚步声紧追着上来,你喊住我,拿着手里的番薯对我说,我掉了一个番薯。”
经过顾志勇的提醒,宋青燕也想起来了。
那个半截的番薯应该是在挖的时候,不小心用锄头给锄掉了半个。
表面也不光滑,有好几个虫洞。
那个时候物资匮乏,即使是这样半截又有虫洞的番薯,也是非常珍惜的。
顾志勇道了声谢,接了过去。
跟宋青燕一起下乡的,其中那名来自京市的知青,她阴阳怪气地讥讽,“真是穷酸地方出穷酸人,这么寒碜的地瓜也要回去。”
顾志勇没有任何反应。
他是孤儿,从小听了太多难听的话,早就已经免疫。
宋青燕在家里从小是小透明,话也非常的不多,有委屈也向来选择默默承受,但自从答应代替宋爱燕下乡以后,她的心态就开始发生了非常微妙的变化,能够敢主动表达她内心的真正想法。
从安城一路来到江城的时候,有同路的知青惹到她,她也不再像从前那样沉默,理直气壮地替自己讨回公道。
这会儿,听到这名来自京市的知青,这样当着大家的面讥讽她刚刚出手帮助了的本地村民,瞬间激发了她心中的怒火。
深深认为,这名京市知青,不仅是在讥讽本地村民寒酸,同样也在讥讽她。
她不顾别人的眼光,直接冲到这名京市知青面前,逮着她就一顿输出,怼得她是满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直到在旁边知青们的劝说下,京市知青终于肯低头,向她跟顾志勇道歉,宋青燕这才停止输出。
在京市知青道歉的那一刻,宋青燕就跟骄傲的漂亮孔雀一样,微扬着下巴,非常大度地冲京市知青摆摆手,“算了算了,既然你已经知道错了,我也懒得再跟你这种人计较。”
也因为这件事情,宋青燕也算是一战成名,纷纷认为,宋青燕只是表面文静,实则是一点就炸的爆竹。
她的这个爆竹,在爆开绽放的时候,也在顾志勇心里留下了绚烂到永远都没有办法抹去的印记。
这抹印记促使他下意识去留意宋青燕,追逐宋青燕,借此希望有更多关于宋青燕的印记留在他心间,直到组合成一个完完整整的宋青燕。
第123章 私家饭馆
从前的事情犹如电影片段那般,一帧帧的在宋青燕脑海里浮现。
她趴在床上,忍不住感慨说道:“时间过得真快,竟然有6年多了。”
顾志勇揉捏着宋青燕的腰背,“这大概就是岁月如梭吧,当下不觉得,一回忆起来就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宋青燕点点头。
正趴在床上,昏昏欲睡的时候,回想起一件事情来,她扭着腰,侧头问顾志勇:“当年冬冬会对我特别亲近,一见面就往我怀里塞了俩个烤得特别香甜的番薯给我,其实这是你让她送给我的吧。”
那个时候,她才刚刚入住知青院。
打扫完晚上要睡得房间,在外面走走,准备熟悉熟悉接下来她要生活很久的长河大队时候,迎面碰到了个长相甜美的小女孩。
小女孩长得甜美,嘴巴同样也甜,冲着她姐姐姐姐叫个不停,还把她手里拿着的烤番薯,分了俩个给她。
当时她只以为自己人缘怪好的,刚入住长河大队,就有大队里的小孩待她这么亲近。
现在回想起来,这应该是顾志勇私下嘱咐冬冬,让她把烤番薯送给自己的。
宋青燕也向顾志勇求证了。
顾志勇没有否认,“你帮了我一次,维护了我一次,我想着,总得要拿出点东西来好好感谢你。可那个时候,我家里唯有一筐番薯,我就挑出几个又大又好的番薯出来,把它们给烤得甜甜糯糯的,但我又不好直接把烤好的番薯给你,只好让冬冬帮了我这个忙。”
那个时候,如果顾志勇直接跑到知青院给她送烤番薯,还不知道会传出什么流言蜚语来。
只不过,这样一来,如果不是这个时候提起当年的事情,她兴许永远都不会知道,当年那俩个烤得特别香甜的番薯是顾志勇送的。
顾志勇轻摸了下宋青燕的脸,“你知道不知道又有什么关系,只要你吃到了我亲手烤得番薯就行。”
宋青燕顺势抓住顾志勇的手。
轻轻一拽,顾志勇就倒了下来,躺在她的身边。
宋青燕凑过去,双手捧着顾志勇的脸,笑着说道:“当年,我以为烤番薯是冬冬的,我就只向她道了谢。可现在,既然知道那俩个烤番薯的真正主人是你,我这么有礼貌的人,当然要把迟了6年多的道谢给补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