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为辛弃疾义女后(63)

作者: 雪潺潺 阅读记录

他老泪纵横:“胡儿未灭,何以家为?”

“好!必不会如此!”

辛弃疾暴喝一声,好像年纪大了一轮多的人不是陆游,反是他似的,搂住陆游的肩膀,相和,“家何在?烟波隔。把古今遗恨,向他谁说?蝴蝶不传千里梦,子规叫断三更月②...唉,归难得,归难得!我只求上阵杀敌,一雪前耻!”

陆游晕头晕脑地在他肩头随声叹息,“唉,老辛,此前你我只在纸上对话,从未对面谈过,我还怕你是那等贪生怕死的小人,不想你竟是如此英雄!好!我陆游再敬你一杯!”

好,真是一对酒鬼兄弟啊。

莲心默默从韩淲手中接过清水壶,将酒杯中泼掉一半,再拿清水斟满,才将杯子递给右侧辛三郎。辛三郎再默默将酒杯递给辛弃疾。

完整的流水线下来,叫对面的陆(防)四郎张大嘴巴,若有所思。

稍许,陆(防)四郎悄悄模仿起来,试图也将水、酒混合。

但陆游可不像正大谈救国方针、根本无从关注杯中酒浓淡的辛弃疾那样万事不留心,他喝了一口就发现了不对,瞪一眼儿子,陆(防)四郎才不得不灰溜溜缩回了试图兑水的手。

他羡慕地看着莲心:还是你们好啊。

被他羡慕着的莲心则在想另一件事。

她看着正毫无所觉地将淡酒倒进嘴里的辛弃疾。

这才不到一个时辰,有辛弃疾喝酒作陪,陆游就从方才似笑非笑、略含讥嘲的样子变成眼下激动得老脸通红、仿佛遇见第二春的模样,真是叫人不服辛弃疾的人缘都不行呀。

辛三郎轻咳一声:快不要再瞎说了,那举的都是些什么例子!

莲心赶忙纠正:“第三春,第三春。”

不好意思,忘了王娘子才是第二春了。

第33章 夫妻,二十片瓦和“失物复还之兆”。

辛三郎见提醒也没用了,只好换个法子,引开她的注意力。

他摸了下莲心的头,轻声道:“你晓得陆伯父与父亲现下在谈论的是什么吗?”

莲心竖起耳朵,听见一旁陆游在叹:“唉,官家只知复得扇坠之喜,不解百姓失故土之痛,哀哉!”

辛弃疾摇摇头,沉默地听陆游悲叹,垂脸喝起了茶。

复得扇坠?那是什么?

辛三郎见莲心满面疑惑,轻声给她翻译。

陆伯父正说的是宋高宗赵构,也即如今的太上皇在位时的事情。

宴请大臣时,高宗看见臣下所持折扇下挂有一枚玉婴扇坠,正巧是高宗十年前去四明时失手掉进水里却始终搜寻不到的那一枚。

高宗派人去打听。问臣下,臣下说从铺家处买来;问铺家,铺家说从提篮人处得来;问提篮人,提篮人说从一厨娘处买来;再问厨娘,厨娘说是做菜时将一条黄花鱼破腹所得。

如果只是到此为止还好,只是阴差阳错,帝王重得心爱之物的轶事。

但重点来了——因为这个问讯过程,高宗狂喜,认为这是“失物复还之兆”,当即将此过程中所有人进行封赏,提篮人补校尉,铺家补校尉,厨娘封孺人。

注:此时靖康之变已发生,高宗已携全国南徙,杀岳飞,割让大片北方土地,龟缩临安,整日宴饮作乐。

然后,在已经做出这些事之后,他认为上天降给了他“失物复还之兆”。

“陆伯父与父亲所感慨的正是这件事。莲心,”

辛三郎翻译毕了,看着她面上的表情,轻声道:“你能懂么?”

莲心懂。

她前世考试毫无准备但又不想复习时,也喜欢花上三个小时刷手机,挨个给首页所有“逢考必过”视频点赞。

不同的是,她的考试成绩只需自己承担。

而高宗的自欺欺人是否需要更多人的血泪来承担...这就不是能宣之于口来议论的事情了。

辛三郎眼睛弯了一下。他点点头,便比一个“嘘”的手势。两人不再讲话了。

与此同时,辛弃疾一边听着陆游义愤填膺地数落官家错处,偶尔“嗯”两声作应答,一边不禁出神了。

往近了说,高宗随心意封官,代表着皇权已越过寻常规矩;往远了说,日后会不会有更多人以此图富贵?

而再深思些,这扇坠子真的是几位宠臣偶然带去的吗?还是为讨高宗开心而着意为之呢?

如果近臣都已开始以此手段才能得重用、得晋升,那么大宋的未来,真的还有蓬勃的希望么?

思及此处,再好的饭菜也觉无味了。

当然,不是说陆游家的饭菜好吃的意思。

辛弃疾放下调羹,不再去盛餐桌上糖水煮的羊肠莲子汤,对不断发表意见“我们得上书劝谏!”的陆游微笑点头,保持着状似赞同但又没有说出什么话的状态:“呵呵...嗯。”

这汤真不是人喝的啊。

王娘子注意到了辛弃疾略有扭曲的面部表情,作为女主人,关心道:“辛帅吃着不合胃口吗?”

辛弃疾条件反射般:“当然不是!”

就是在自己府中,辛弃疾也是只要有娘子劝酒劝饭——别管是中年妻子、年轻女使还是清扫老妈妈——他通通来者不拒,绝不会对女子说一个“不”字。

这缺点不止家里人晓得,不少同僚也晓得。

像之前就有官员参辛弃疾,斥责他“好酒色”,试图将他弹劾罢官。好在这也不算致命缺点,最终辛弃疾在官家面前自辩成功,幸免于难。

为此,范娘子还颇为好笑地借用隐士杨朴之妻的劝诫诗一首评之:“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