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穿为辛弃疾义女后(84)

作者: 雪潺潺 阅读记录

有好事的小吏还在底下喝彩呢:“小娘子快请吟出词作吧!歌舞我们都看腻烦了!”

手戴金铃的米商:“...”

手持彩扇的米商:“...”

手拿竹笛的米商:“...”

好气哦。

感情不是你跳的对吧!

米商微笑:“莲小娘子快作吧。”

“好的呢,”莲心答应一声,拿毛笔杆在下巴上挠了挠,若有所思道:“丑奴儿——”随后,笑瞥他一眼。

米商一愣。

什么意思,她骂我丑?

直到米商被气得有些跳脚的趋势,莲心才话音一转,“哎”一声,伸出一根手指,续上:“——是我要作词的词牌名。”

她笑道:“丈人别气,我只是说个词牌名。不是说你。”说着请他饮酒,“丈人喝两口米酒压压惊,听说这是用丈人米行里卖的上好米酿的,怪道不肯卖给平民百姓,就是味道不一样呀。”

“是么?那希望小娘子作起词来,能有小娘子对我们生意那样关心的熟练劲。”

莲心快人快语:“我倒是想只有我一人写得出词呢,却是怎么也学不来丈人不肯卖米给百姓、只留给出高价的贵人的举措呀!”

她说太快,米商听得有些心慌。

正好侍从送上饮子来,米商下意识端起那泛着浓浓奶香的饮子用了一口,才道:“什么?”

站在莲心身边,姜夔轻轻咳一声。

别光顾着和人打嘴仗了,你的小抄背下来了没啊?

莲心也意识到有些失言,住了嘴,不再说米的事,笑嘻嘻:“放心,放心。都在我脑子里呢,一个字都不差。”

姜夔点点头。

果然不愧是辛太守的女儿,记忆力这么好,堪称过目不忘。

莲心深藏功与名,袖手站着。

这首词她为何会背得那么快?

无他,唯义务教育耳。

众人的注视中,和着姜夔的箫声,莲心轻轻道:“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①!”

事实上,她也没有意料到,辛弃疾给她的小抄竟然会是这一阕词。

在后世被称为“言愁之极致”的作品,竟然是在这时候的一场宴席上创作出来的。

觥筹交错,歌舞升平。而辛弃疾和人勾肩搭背,称兄道弟。

可他是在想什么呢?

在想那一点贿赂,别人的奉承,还是自己被连年调任,没有实权,就连整治个把黑心商人都得如此隐忍迂回的憋闷呢?

莲心又去看那阕词。

这首词中的忧愁几要破纸而出了。

不过,与她曾学过的课本上不同的是,辛弃疾在其上书了序。

匆匆一瞥,莲心没能认清上面全部的繁体字。但也能见到上面的内容——“愿我儿永不识愁滋味”。

因为莲心的存在,这首词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它被加上了一个父亲对一个孩子的祝愿,而不再只是惆怅的感叹。

念完词时,席上四处安静。

辛弃疾是第一个响应的。

他拼命鼓掌叫好:“作得好!作得真好!我儿才华横溢啊!”骄傲地看着莲心,一边笑。

通判等人笑起来,也鼓起了掌。

只有米商等人处安静。

有个米商甚至凑到坐在远处的韩淲身边,有些怀疑地道:“郎君,莲小娘子这词...真是这么日有进益?”

——真是莲小娘子作的?

听米商复述完整首词的韩淲:“...”

辛公词作水准,确实日有进益啊,呵呵。

而至于为何他们能认出来这是辛弃疾之作而非莲心...你在小学生一众“下雨了妈妈背我去医院”、“小芳的脸像苹果一样红扑扑”和“快乐的秋游一日”的作文里突然看到一篇“论地缘政治对国家史观影响”的时候,还能看不出来有问题吗!

但韩淲沉默着。

众多文采斐然的郎君也都不是傻子,大家都看出了其中蹊跷,但众人互相交流着眼神,却竟也无一人指出,只互相看着。

寂静片刻,韩淲突站起来,也抚掌大喝:“好!真是年少英才啊!”

众米商不禁一怔,都没想到会是这样的发展。

而更令他们意料不到的是,其余郎君仅在略微犹豫后,便也站了起来,大声喝彩:“好!”“莲小娘子有咏絮之才!”“好词!”

满座喝彩声和笑声,米商们的声音也就被压下去了。

莲心在众人包围里甜甜笑成了一朵花。

注意到辛弃疾看过来,莲心得意洋洋给辛弃疾打眼色,爹爹,我这波抄袭做得如何?

辛弃疾笑咧了嘴,随后一本正经地竖起大拇指,我女儿,记性就是好!嘴刀也利!

——像娘!

不多时,就在大家笑过了,四处打量时,发现米商一片的座位全空荡荡的了。

这场暗暗的争斗,确实是米商一派输了没错。

但也不至于羞愧得跑到茅厕里去躲羞吧?

众人摇头,对米商们的心理承受程度打上了差评。

与此同时,姓郑的米商从茅厕扶着墙出来。

方才他不欲掺和众人与莲小娘子针尖对麦芒的争斗,又不好做出头鸟,只好拼命喝杯里冰凉的甜饮子。别说,又有点茶味,又有奶味,倒很好喝。

就是吧,对茅厕负担有些大。

——这饮子是怎么回事!

腹部又在隐隐作痛,郑丈人正犹豫着要不要回茅厕二进宫,一旁来了个侍从。

侍从微笑:“太守让奴婢来的,丈人歇歇脚,不必急着离去。若走不动路,在太守宅子里歇一晚上也不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