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怀民张张口,无言以对。
苏笑笑不禁说:“好算计!”
王芳也知道这事,“考前我见过那家老太太,老太太说她两个孙子都能考上。当时我还觉着这老太太开明,外孙也是她亲孙子。没想到人家是这个意思。”
张怀民怀疑他在岛上呆太久,与时代脱节,跟不上人民群众的思想:“可是她外孙考上大学,将来受惠的是亲家一家。亲孙子考上大学,有钱孝敬爹妈,她跟儿子儿媳住一起,人家吃肉还能让她喝汤?”
王芳点头:“我们以前也奇怪,外孙再孝顺也是人家的。老太太这样干可能因为疼闺女,老爷子怎么也不在乎。听这边年龄大的人说我们才知道闺女是亲生的,儿子是收养的。”
张怀民:“这还差不多。”
苏笑笑忍不住说:“收养的儿子敢把养父养母赶出去,那这个儿子也挺厉害。”
罗翠红:“他不敢。他奶奶还活着。考上大学的这个是
老老太太带大的。老老太太说房子给她曾孙子。她孙媳妇也会做人,当着街坊四邻的面承诺以后她给老人家送终,不让老老太太的闺女伺候。就算房子不给曾孙子,也轮不到嫁出去的姑奶奶。几个姑奶奶一听侄媳妇不要她们伺候老人,再加上侄孙考上大学肯定有出息,跟他搞好关系没坏处,就说老老太太的房子想给谁给谁。”
王芳好奇:“那家老头和老太太现在在哪儿?”
罗翠红还真知道,她留意过后续:“在闺女家。她闺女是人民教师,学校给了两间宿舍。女婿在出版社,好像是个领导,出版社分给他一套房,闺女一家住出版社的房子,学校的房子给老两口了。”
苏笑笑觉着可笑:“一个教书的,一个写文章的,两个文化人干出这种事?”
老张:“别说你不信。一开始她儿媳妇在胡同里破口大骂,街坊四邻都怀疑她弄错了,让她查清楚再说。他儿媳妇说不滚出去她就去学校和出版社,让大姑姐和姐夫的领导评评理。老头老太太一听她这样说吓得当天就走了。”
苏笑笑看着她公爹:“这怎么跟,跟我吓唬我爹一样?”
老张下意识看罗翠红。
儿媳妇幡然醒悟,罗翠红跟邻居聊大儿子一家时太高兴了没收住。
可当着苏笑笑的面,罗翠红多少有点不好意思:“你和团团随军后,我去给你晒被子,邻居问你爸妈呢,我多说了几句。不过没说太多。”
张怀民:“足够街坊四邻发挥。”
“那我就不知道了。”罗翠红不等大儿子再次开口,就催他把通知书收好。
张怀民和苏笑笑回家。
到门口看着咋咋呼呼的团团,张怀民喊一声“苏团团”,团团跑过来。张怀民摸摸他的脑袋,头发上全是水:“回家洗澡。”
“我想再玩一会儿。”
张怀民:“八点半了。”
“这么快?”洗好澡躺床上九点,团团冲堂姐等人挥挥手,拉着他爸往家跑。
张怀民拽着他停下:“等等你妈!”
“妈妈快点!”团团伸出另一只手。
苏笑笑过去拉着儿子的手,团团高兴地晃晃爸爸的手又晃晃妈妈的手:“爸爸妈妈,我们荡秋千吧?”
苏笑笑:“都快有我高,荡的起来吗?”
团团扭头跟他妈妈比比:“你太矮!”
苏笑笑伸出左手朝他脑袋上一下。团团松开她,搂住爸爸的腰:“你老婆打我!”
张怀民给他一记爆栗。
团团气得松开他:“你俩才是一家的!”
一家三口说说闹闹的声音越来越远,王芳羡慕,认为老大一家三口感情这么好,正是因为多年来一直单住。
翌日上午,张怀民和苏笑笑去单位,团团锁上门去爷爷奶奶家。刚到门口碰到邮递员,邮递员看到收信人“苏团团”,这个名字一听就像小孩,“小朋友,是你的信吗?”
苏团团接过去,一看寄信人“许小军”,高兴地又蹦又跳,转身就往屋里跑,跑到大门里面,露出个小脑袋,“谢谢邮递员叔叔。”
邮递员调转自行车头,准备去下一家,听到这话回头看去,圆圆的小脑袋配上圆溜溜的双眼,他情不自禁地笑了:“不客气,为人民服务!”
团团调皮地敬个礼,转过身就喊:“爷爷奶奶,同学给我来信了。”
老两口在屋里早听见了。老张戴上老花镜:“爷爷给你读。”
“我认识!”五六岁的团团写信需要查字典,到秋上五年级的团团不需要,他小心撬开邮票,看到堂姐好奇,邮票送给她,小心拆开信。
妞妞看到邮票上的小动物很喜欢,仔细一看,吓得扔给她奶。罗翠红被她吓一跳:“怎么了?”
“这,那猴爪子,怎么跟人一样?”
团团拿起来看看,红彤彤的邮票上的猴爪子跟人一样:“人是猴变的。老师没教你啊?不一样才怪!你不要?还给我!这个是我和我同学一起买的。我们说好了,我们写信的时候用。”
罗翠红笑着说:“那你收好。”瞪一眼妞妞,“我还以为猴子成精了。”
团团冲他姐皱皱鼻子:“就是。爷爷,我回家了啊。”
“回家干什么?”老张问。
团团:“给我同学回信。”
“家里有信纸信封和邮票。”因为张怀民以前在南方,为了给儿子写信,老张买了很多。
团团指着票:“有这种吗?”
“没有这种。我听谁说过,这种是留作纪念的。用普通的也能寄到。”老张不放心他一个小孩乱跑,“跟你同学解释,这是你们友谊的象征,应该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