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笑笑点头。
“那我还能吃到洋槐花、榆钱和香椿吗?”团团问,“小舅舅还给我带好吃的吗?”
苏笑笑:“田地是你大姥爷他们的根,根在农村,农村院子大,还有老邻居,他们在城里买了房也不舍得离开农村。”
“那买房干什么?”
苏笑笑:“几个舅舅阿姨进城做生意方便,不用租人家的房子。”
团团懂了:“妈妈,咱家屋子空着,为啥不告诉大姥爷他们啊?”
“他们知道。”苏笑笑道,“咱家只有几间空屋子,借给谁不借给谁啊?与其左右为难,不如都不借。”
团团不禁点头:“难怪几个姥姥姥爷都没问咱家的房子是不是还空着。”
说起房子,苏笑笑想起赵大妈给闺女交半年房租,也不知道生意怎么样。
苏笑笑和张怀民明天都要上班,团团在家没事,就让他和几个同学过去看看。
团团几人到的时候赵大妈在门口晒太阳,顺便跟左邻右舍聊天。赵大妈一看见团团就招手,叫团团去她家吃瓜子花生。团团表示先给他太爷上香。赵大妈就叫儿媳妇把瓜子花生糖果拿出来。
团团见她这样就知道她闺女赚到钱了。
到院里团团看到人力三轮车很意外,又发现车上有几个折叠桌,瞬间明白赵大妈的闺女没有选择卖衣服。
团团一边打开堂屋门一边问杨一名:“卖吃的比卖衣服赚钱吗?”
杨一名:“可能比较擅长。”
话音落下,杨一名听到脚步声,回头看去,赵大妈跟一个中年女子进来,中年女子手里端着果盘。
俩人到堂屋门外停下,看到团团给苏老爷子和老太太擦遗像,赵大妈不禁说:“年前你妈才擦过。”
团团:“再擦擦。”
条几擦干净,团团拿着抹布出来,陈大勇帮他锁上门。赵大妈把果盘递过去,让几人抓一把尝尝。
团团把抹布洗干净也抓一把。
赵大妈从兜里掏钱,要给团团房租。团团摇了摇头:“过了正月十五再给。”
“你这孩子咋比我还迷信?”赵大妈乐了,把钱收回去,“那我回头给你妈。就来给你太爷上香啊?”
团团:“我爸妈上班没时间,我还没开学,妈妈就让我过来看看。”
赵大妈又叫团团去她家玩。
团团摇摇头,跟几个同学去书店买参考书。
傍晚,苏笑笑回来,团团就告诉她:“赵奶奶闺女的生意很好。”
“你怎么问的?”
团团:“看出来的。人逢喜事精神爽。赵奶奶就是啊。她让我们吃糖,糖果有三样,一种玉米软糖,一种奶糖,还有一种话梅糖。我第一次见赵奶奶买这么多糖。”
赵大妈的闺女在城里站住脚,苏笑笑替她感到高兴:“玩了几天你也收收心,预习预习功课准备开学。”
“明天开始学习。”团团很认真地说:“妈妈,我一定要让陈大勇考上大学,让他爸妈追悔莫及。”
苏笑笑捏捏他天真的小脸,强势惯了的父母怎么可能向儿子低头,“妈妈相信你!”
第113章 团团高考买跟自主研发隔着天堑
春去秋来,四季更迭,忙忙碌碌中一年时间悄然划过。
八五年初秋,团团步入高三。
过去文理分班时李小光、朱红伟和陈大勇都想选文,团团找他堂姐妞妞打听到理科专业多,就劝几个同学选理,听不懂的他讲解。
几人一想跟团团分开,以后没法跟团团一块复习,便跟着他选理。这年头不像苏笑笑前世有实验班、火箭班之类的,每个班都有学习好的学习差的,所以他们几个不必同团团分开。
过去的一年团团逐渐蜕去婴儿肥,脸上依然带有稚气,但因为看起来跟大多数学生年龄相仿,所以“同龄”女学生不是写情诗就是直接表白。
杨一名等人天天跟团团一起行动,大胆的女生一点不见外,当着几人的面表白。陈大勇受到十二分惊吓,杨一名急得张口结舌:“你你你,别胡说,苏团团才十四,这是犯罪!”
别看几人经常私下调侃团团谁谁喜欢他,可他们怎么也没想到女生敢当众表白,以至于都很慌,李小光和朱红伟脑子还没反应过来身体挡在团团前面。
团团看着女同学又羞又惊恨不得原地消失,就扒开李小光和朱红伟的脑袋,露出头对女同学说,“我们都是学生,应该以学业为主,以考大学为主。”
“考上大学呢?”女生脱口而出。
杨一名要气冒烟了:“考上大学也是未成年,十五岁!”不给她开口的机会,“大学毕业再说!”说完就给几个同学使眼色,李小光和朱红伟跟俩保镖似的护着团团逃走。
路上也不敢调侃团团,就怕不幸而言中,明天又来一个。
因为此事,几人很庆幸跟着团团选理,不然他这么小,被比他大三四岁的女生带坏了他们都不知道。
几人说出彼此的担忧,团团一脸无语地提醒,他不傻!杨一名脱口道:“你见识少!”
朱红伟、陈大勇和李小光同时点头。
团团一人说不过四人,索性闭嘴。杨一名认为他无话可说无言以对。杨一名还是不放心,他以前年龄小不懂事脑后长反骨,父母长辈不让他干什么他就偷偷的,他寻思着团团就是两年前的他,极有可能阳奉阴违,所以第二天到学校向班主任要求换座位,他学习不好,请苏团团帮助他。
杨一名的进步班主任看在眼里,苏团团又没意见,就把杨一名调到他身边。杨一名每天早上到教室第一件事是检查团团的书桌。去年元旦前一天翻出一堆,不等团团看清楚信封就塞自个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