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情书的女同学的闺蜜大声质问他为什么拿苏团团的东西。杨一名说苏团团虚岁才十四,跟他谈恋爱是犯罪,我是为你们好,苏团团的妈妈也不许他谈恋爱。
学生都怕这事被父母知道,杨一名搬出苏笑笑,情书没了,礼物没了,当众表白也消失了。
杨一名等人终于可以踏踏实实复习,周末带着书包陪陈大勇摆摊。
几人经常在南门大街和大菜市场摆摊,所以在附近上班的和周边市民都认识他们。也是因为一群三四个,有时候五个,太好分辨。不是没有居民怀疑他们几个做戏卖惨。后来发现除了寒暑假,平时每次摆摊都带书,从他们身后过还能听到一问一答,便相信他们确实为了赚学费。所以只要陈大勇的东西跟人家价格质量差不多,市民就会找他买。
进入高三,每周都有试卷,周日和周六晚上几个小时根本写不完,陈大勇不得不专心备考。
幸好这两年赚的钱足够他上完大学,暂时没了进项他也没有心慌焦虑。
朱红伟的父母听说他们不再摆摊,恍然意识到陈大勇和朱红伟都不小了。能考上大学,大学毕业后就得找对象。如果不幸落榜,二十岁的小伙子也该处对象了。
找对象
除了看本人,还要看家境。陈大勇跟父母闹得老死不相往来,跟没爹妈似的,哪个女同志敢嫁给他。
朱红伟的父母怕陈大勇没心思备考,没敢跟他提这事。陈大勇父亲脾气不好,母亲跟他父亲一条心,朱家人不敢直接找到陈家说这事。幸好两家离得近,低头不见抬头见,朱红伟的父亲跟陈家人闲聊时顺便提一嘴陈大勇明年高考。
陈家父母无动于衷,朱家人心累。好在陈大勇的小叔是个健谈的,一天下班后,朱大哥看到陈小叔在胡同里抽烟,陈小叔发现他就走过来给他一根。朱大哥闲聊几句就扯到陈大勇身上,一副为陈家父母着想的样子表示一家人有什么疙瘩解不开啊。
陈小叔其实挺烦陈大勇,他的小心思被陈大勇戳穿,导致他这两年在哥嫂跟前底气不足,大侄子的彩礼他出了一大半才不至于被哥嫂怀疑他心量狭窄。
陈小叔也想过搬出去,可老大才上小学,老二刚会走,他不在家老婆都没法买菜做饭。别人也提过请住家保姆,陈小叔担心保姆欺负孩子,所以不敢搬。跟大哥一家住,希望哥嫂高兴,他出去拿货摆摊时帮他老婆照看孩子,他就不能吝啬。
再加上陈大勇这两年摆摊,很清楚亲自去南方拿货能赚多少钱。陈小叔担心这个侄子回到家跟他哥嫂算他有多少钱,所以不希望他回去。
陈小叔叹着气摇了摇头:“我大哥一直是那个脾气,叫他向儿子低头,不如杀了他。可大勇年轻气盛,又在外面站住脚,更不可能跟我大哥大嫂服软。这事无解。别跟着操心了。”
朱红伟他哥万万没想到他会这样说。陈大勇可是他亲侄子。朱大哥问:“年轻人容易冲动,没有长辈盯着,你不担心他脑子一热做错事。”
陈小叔:“勉强回来,他不听我们的,说多了再闹起来,还不如像现在这样,大家都清净。而且我们也没空天天盯着他。”
朱家大哥知道不用再劝,可他不死心:“他一个人在外面,以后怎么结婚找对象?”
陈小叔摇摇头:“他说过,有本事就娶,没本事就打光棍。”
朱家大哥呼吸一顿,不想跟他废话,点点头表示认同。回到家就忍不住骂陈家从上大小一窝子凉薄。
朱家小妹在附近上初中,离家近回来得早,刚才拿着江米条出去,看到她哥在外面又缩回院里。现在见他脸红脖子粗,像跟人干了一架似的,朱小妹忍不住说:“你们自己说的,陈家那些人气消了自会去找大勇哥,没找过他就说明心里有气,你和爸妈还一个接一个找陈家人。碰一鼻子灰吧。”
朱家大嫂没有工作,在家做饭带孩子,她把菜洗好从厨房出来,“大勇回去给他爹磕头认错也没用。”
朱小妹不敢信:“那老头这么倔?”
“不是!我娘家那边有一家跟大勇家情况差不多。父母还年轻,有工资,家里也没穷到借钱过日子的地步,又不需要子女照顾,就觉着子女在不在身边无所谓。等他们老了,大勇不理他们,他们都会贴上去。”朱大嫂对丈夫说,“大勇要能进机关单位,他叔的生意需要办手续走后门,你看他还说不说‘没本事就打光棍’。”
朱小妹眼珠一转:“你说要是张队出面?”
她大哥摇头:“团团家情况你不了解,他姥爷姥姥不慈,他爸妈就跟那边断往。以团团父母的脾气,他们只会劝大勇莫强求。”
朱小妹不禁说:“不愧是张队!”
她大哥瞪她:“张队跟岳父一家断往,还有父母帮他照顾苏团团。大勇跟父母断了,谁帮他张罗婚事?”
朱小妹朝他抬抬下巴。
“我——我们只是外人!”
朱小妹:“要是他父母不在了,你帮不帮?”
“还用说!”
朱小妹:“你就当他无父无母不就行了?”
朱家大哥想说,人家没死。
他妻子见他转不过弯,就叫他看看孩子醒了吗。他洗洗手脱掉外套去屋里,小孩睁大眼睛躺在床上发呆。他把孩子抱出去撒尿。小孩清醒过来,双脚沾地就往外跑。他顿时没空管陈家长李家短。
同样担心陈大勇跟父母一直这么僵着不是办法的还有李小光的父母。李家人闲着没事也聊过他的事,不过他们一致认为陈大勇脾气大不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