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京官之女养家日常(497)
一人行看着苏言祖父子二人大眼瞪小眼。
最后,赵澜上前,伸手去抱苏怀然,“要不要跟哥哥一起骑马?”
臭小子双眼一亮,立即松手。
赵澜一把接住,抱他坐到马鞍上,轻轻一跨,也坐上马,朝苏家人拱拱手,“老师你赶紧带大家回支休息吧。”
“好,慢慢骑,别急。”
苏言祖也与兄长辞别,“等休息好了,请兄长到我府上做客,到时我让人派马车过来。”
“大夏天的,今天已经请过客了,就不要麻烦了,以后有空再聚。”苏言礼回京后,也不好去附马府,推辞了。
苏言礼没理这推辞的话,反正他会让管事派马车过来请。
同行回来的范宴嘉两口子也与苏家人辞别,“有空过来玩。”
苏言礼回道,“就这两天我就支拜见恩师。”
范宴嘉笑道,“那我就在家里恭候老师。”
等到回到京中家里,苏家人感慨连连,“终于到家了。”
“还是家里好啊!”
董妈妈带着仆人迎在门口,看到主子一家,个个激动的欢喜流泪,“大人,夫人,大郎,阿锦……”一个个叫过来,激动的眼泪直掉。
冯家兄弟、香桂等人纷纷含泪上前拜见主家。
“大家都起来……都起……”程迎珍看到一行老人,也忍不住落泪,外放六年,与这些人离多见少,有种恍然若世的感觉。
又是激动,又是劳累,苏家人连晚饭都没用多少,直接洗洗漱漱睡了,一直睡到第二天,日上三竿才恢复元气。
苏言礼坐到书房,把接下来自己要做的事理了一遍,包括述职、拜见恩师等等,说忙也不忙,说不忙,也挺忙的。
回到真正的家,程迎珍当家主母,除了为丈夫准备出门的各式衣饰鞋帽,还得根据他拜访的人物不同准备相应的礼,在这些方面,她已经非常老道,不慌不忙了。
苏若锦还有三个月出嫁,所有人都可以东逛逛西玩玩,就她这个准新娘得窝闺房,养养闺气,准备嫁人了。
“要真能躺平就好罗。”苏若锦巴不得躺在竹椅上晃晃悠悠过一天,可是京城、东山书院那片、尉州县城等多处铺子,半年期核账时间已到,她想歇也歇不下来,带着春晓、秋月等人,在账房里一呆就是一天,算账算的眼都酸了。
忙了五六天,终于所有的账都核完了,幸好这两三年,国泰民安,风调雨顺,京城及周边地区的铺子生意都不错。
苏若锦起身,伸伸懒腰,“明天开始再去实地看看铺子,看好后,我就正儿八经的在家待嫁了。”
苏小妹一听到阿姐要出去巡铺子,双眼立即亮了,“阿姐,我也要去。”
第346章 回到京城3
巡铺第一站,苏记第一家铺面。
苏若锦带着苏小妹站在门口,看着老旧的招牌,“这店年纪比你还大。”
苏小妹白了眼姐姐,“我才几岁,比我年纪大的事与物多得去了。”
正在感慨的苏若锦,这孩子咋这么煞风景呢,伸手拍她头顶,“小人精,进去啦。”
“我不是小人精。”苏小妹再次否认,“你才是大家公认的小人精。”
苏若锦:……她就不该她过来。
感觉到阿姐生气,小姑娘立马贴上来抱住她胳膊,“阿姐,没听出来吗?我这是夸你。”
苏若锦瞪她眼,我谢谢你!
姐妹二人欢喜冤家一般进了店。
通过几年发展,这段巷子从苏记一家铺子发展成了好几家铺子,形成了居民宅小街,方便了人们的生活,其中有三家铺子属于苏记。
苏记由原来的三餐一个铺了变成了专门做早、晚餐一家铺子,中饭一家铺子,另一家杂货铺与晚上烧烤一家铺子,掌柜都是原来苏记的,分别是冯家兄弟二人各一个铺子,香桂与史小六经营杂货铺与烧烤,几年来生意都不错,他们都没有开分铺,专心经营着一个铺子。
小富即安,挺好的,在生产缓慢发展的朝代了,过着慢节奏的生活,幸福指数其实很高,苏若锦也喜欢这样的生活状态。
在铺子里吃了午饭,苏若锦准备回去,香桂叫住了小东家,“二娘子……”搓着手,她有些不好意开口。
苏若锦笑道,“桂姨,有什么事?”
香桂见小东家心情挺不错,鼓气勇气,“我想让俺家小子到小东家与小郡王合伙的铺子里当学徒。”
苏若锦跟香桂他们一样也有小富即安的性子,但是架不住她每到一个地方就折腾,不管是尉州的菜田,还是淞江府桑蚕、棉花等,她搞出了生意,手中没人可用,只好跟赵澜合作,她出货源,赵澜负责在京城售卖。
他手下各铺子里的掌柜、伙计等,都是专门培养的,跟现代企业一样,拥有健全的管理模式。
香桂把儿子送过去学习,是对的。
她点点头,“行,我跟三泰管事先讲一声,等那边安排好了再过来通知你。”
“多谢小东家。”香桂要跪下来感谢,被苏若锦拉住,“桂姨,没事,举手之劳。”
香桂高兴而真诚道:“我们能过上好日子都是小东家给的,对于你来说是小事,可对我们这样的人来说,就是造福一辈子,就是大恩大德。”
苏若锦为何喜欢一直跟冯家兄弟、香桂他们相处,大概也是因为他们知足懂得感恩吧!
回到家,苏言礼回来了。
傍晚时分,白天的暑气还在,蒸的人浑身都是汗,苏若锦发现他爹坐在葡萄架下跟大哥下棋,一局结束,趁他们收棋子时问道,“爹,去吏部述职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