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当满级大佬穿成小可怜儿(241)+番外
中午时间虽然短,但是也把人认全了。
女知青这边,原来的八位老知青分别是费小静、张梅花、瞿丽霞、江月、雷云、包卫红、王佳佳和马安心。
男知青这边,五个老知青分别是陈知言、赵文波、高阳、钱来和马瑞。
原主的印象中,这拨人都很不错。
在知青院生活的这段短暂的时光,对原主来说,是温馨快乐的。因为她看起来小,人又瘦弱不堪,气色也很糟糕,一看就是个被生活磋磨过的小可怜儿。所以大家都很关照她,有什么重活都会搭把手,有什么好吃的也会分给她。
就算后来被王五强骚扰,大家也都尽量帮助她。
要不是最后一次她生病休息落了单,最后可能就不是这种结局了。
包括被王秀华惦记着的陈知言,也只是平时比较冷淡,不爱说话而已。
原主的死,不能怪在陈知言头上,他是真的一无所知。而且,他平时虽然不说话,但也和其他知青一样,对原主挺照顾的,有时候会帮着挑水什么的。后面王家兄妹受到惩罚,陈知言也出了不少力。
想到这儿,苗书莘看了他一眼,表面稳如老狗,内心波澜壮阔。
什么叫蓝颜祸水?他就是啊!
妈呀,他投错胎了!
他这个长相,该去修仙界当仙君,去古代当逍遥王,去几十年后当人间富贵花啊!
为什么要来年代世界穿着蓝布上衣蓝布裤子扛锄头?
原主的记忆里,陈知言就是长得挺好看、面冷心热一知青同志。
你管这叫“挺好看”,这分明就是人间绝色!
可惜长得过于好看了,是个人在他面前就会有点自惭形秽。所以,除了王秀华心里没点数,上赶着追他,还真没别人向他示好。
午饭很简单,玉米面粥,玉米面和高粱面加一点点白面混合在一起拍成饼,直接扔在玉米面粥里煮熟,这种吃法,有个专门的称呼,叫煮“锅搭”(音)。
每人一大碗粥,女同志碗里有两个饼,男同志碗里有三个饼,再配上清炒萝卜丝,就是一顿饭了。
其实吧,倒也不是太难吃。但也真的不好吃。
要是后世的磨面技术,把杂粮都磨得细细的,那味道就差不了,反倒别有一番滋味。
但是现在的各种杂粮粉都是用碾子碾出来的,比较粗糙,吃起来就差点事儿了。
苗书莘入乡随俗,含泪干了一大碗,差点撑破肚皮。
老知青们吃完就回房间去休息了,下午还要干活。要抓紧一切时间休息,好恢复体力。
新知青们无所事事,也跟着回去睡了个午觉。
第179章 被当挡箭牌的知青(10)
下午的时候,秦峰同志召集大家:“晚上咱们一起吃饭,就别等着老知青回来再做了。下午咱们没事,就把饭做了吧。我已经跟老知青们把晚饭要用的粮食和菜都预备出来了。”
几个半大青年都跟着点头,当自己不知道该做什么以及该怎么做的时候,就听别人的吧,只要他干的不是坏事儿。
秦峰同志又问:“谁会做饭?”
所有人都举起了手。
秦峰:“都会?小雨你会做饭?”
“咳,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我妈做饭的流程我一清二楚,没问题的。”
苗书莘:“……”盲目自信不可取啊,同志!
秦峰抽了抽嘴角,换了个问法:“谁做过饭?”
这回,苗书莘、杜雪和张卫军举起了手。
郑红梅说道:“我其实也做过,但是我没用过土灶,不知道这个该怎么用。”
苗书莘:“那我们就先去试一试吧。不管以前会不会,以后总得学会的。趁着现在没事,都去学学。”
秦峰:“对。那咱们都去试试。”
然后六个人围着灶台站在那儿,谁也不想做第一个。
苗书莘:“……我来吧,我会。”
接下来是小苗老师教学时间。
“先用易燃的干树叶或者干玉米皮引火,这些东西容易着,着了以后,再加一点干树叶和玉米皮,保证火能一直烧着,不会很快灭掉。然后再往上加干树枝这些,一次不要加太多,别直接把火压灭了。如果觉得火快灭了,就往上再加一点树叶。火着了以后,一次也不要塞太多柴,不是柴越多火越大的,要是堵上风道,也容易灭。”
她一边解释一边示范了一遍。
“行了,挨个来吧。”
事实证明,实操比嘴上说说难多了。虽然有小苗老师现场指点,大家也还是费了好大一会儿才掌握了这项技能。
“太好了!我会烧火了!”方小雨欣喜道。
秦峰:“那晚上咱们做什么呢?”
郑红梅:“还做中午那种?煮饼?”
杜雪:“不行,煮饼的话,明天早上不能带啊。”
方小雨:“小苗,你觉得咱们应该做什么?”
苗书莘:“……不行就做贴饼子呗。烫面窝头也不好吃吧?”
张卫军:“那咱们就做贴饼子。”
苗书莘:“我有个小提议,咱们去碾子那儿把面再碾一下吧。碾细点,可能口感会更好一点。咱们有筛子吗?”
秦峰:“不知道啊,回头再问问。那咱们先去碾子那儿看看。以后这个地方也得经常去。”
郑红梅:“可不是吗?这儿还没有通电,也没有电磨。以后有了电磨就好了。”
一行人用簸箕端着一点粗粮粉到了碾子那儿,有人正在用,他们就站在旁边等一会儿。
在木架子那个窟窿里插根木棍,用手推木棍,碾子就会转起来,把东西压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