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当满级大佬穿成小可怜儿(553)+番外

作者: 爱吃草莓的小橙子 阅读记录

第五,没有其他负担。他三个兄长都属于那种四肢发达、头脑也挺发达的人,心思活泛,虽然在家务农,日子过的也很不错,各个手上都还有点赚钱的小门路。不但不会给小两口增加负担,还会贴补他们。地里出产的粮食蔬菜,定期给送。要知道在这个时期,城里人最大的开支就是吃饭。很多农村父母到城里孩子家生活几天就受不了了,想回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城里什么都得花钱买”,压力太大了。他俩就没有这个问题。

第六,他爱她,对她很好,俩人相处融洽。

闫先生选中小白花,也是经过综合考量的。

理由都差不多,前三点甚至完全相同,第四点以后也是异曲同工。小白花也没有赡养老人的压力,也没有其他负担,因为她和自己的原生家庭决裂了,那些人她压根儿就不会管,她只一心过好自己的生活。

闫先生注意观察了一下,发现她是真的不管,而不是像有的女人那样,嘴上说着狠话,等到娘家人有事儿找上门来,她们立刻就把脑子扔到一边,管的比谁都积极。等到管完了,被娘家人扔一边了,再骂骂咧咧,懊悔不已。闫先生特别欣赏小白花的决绝和果断。这样的女人,肯定能经营好自己的小家。

最后一点,她爱他,对他很好,俩人相处和谐。

两个聪明人的爱情,虽然不像大美人和小奶狗那么纯粹,但是人家的日子过的是真不赖。

闫先生作为小儿子,倍受父母疼爱,那他的媳妇儿势必就会受到一些额外的挑剔。但是小白花是谁啊,彩虹屁疯狂输出,溜须拍马一条龙,一见面就把闫家父母和几个哥哥嫂子哄得心花怒放,挑剔啥,刁难啥,全都忘了。

对她来说,说几句好话就能换来安稳平静的生活,换来三个大伯子和嫂子的认可,换来公婆更多的补贴,那简直太值了。相当于多了一份收入呢。

小白花表示:“不要把公婆当爸妈,要把他们当领导。拿出下级对上级的态度来和他们打交道,就容易多了。不要指望他们有多爱你,对他们来说,儿媳妇就是陌生人,哪来那么多莫名其妙的爱啊。”

87年秋天,小白花满20岁,也嫁人了。

一个办公室4个人,就剩了杨文珍一个女光棍儿,不结婚,也不恋爱,甚至连一点这方面的表示也没有。神奇的就是,大家对这件事接受良好。

用小白花的话说,就是:“感觉你无欲无求,不像尘世中人,你不应该出嫁,应该出家”。

她说这话的时候,大美人已经怀孕几个月了,挺着大肚子哈哈大笑,孩子在肚子里拳打脚踢,肚皮上不时冒出一个鼓包。

杨文珍:“……”

第410章 亲妈后妈都不当了(25)

1987年,杨文珍家里也发生了一件大事。麦收过后,杨勇和李晓西下定决心,将家里的地都赁给了本家兄弟,俩人跑到县城去开了间小吃店。

赶了几个月的大集,李晓西和杨勇看到了做生意的潜力。再加上杨文珍时不时的给他俩讲讲供需关系、购买力、时代机遇、发财梦,再加上一些现实的考虑,俩人最终决定离开家乡,到外面去闯荡一番。

李晓西拿出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架势。

为了确保自己的生意能做起来,李女士“不耻下问”,主动让杨文珍去帮她看店面,帮着做了店内装修设计,又拉着她一起办下了营业执照。

等到这些都弄完,李晓西看着自己的店面,心里那叫一个豪气万千。感觉有大把的票子在冲她招手,迫不及待的想要飞进她的口袋。

她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

杨文珍看她这么积极上进,自然是不遗余力的帮忙。在杨文远休周末的时候,拉着他陪着父母去逛新开的百货商场,给李晓西和杨勇买了几套新衣服,又带着李晓西去做了发型,买了护肤品。

李女士和杨先生一边笑得合不拢嘴,一边抱怨她:“花这些冤枉钱干吗?”

看在他俩那么高兴的份上,杨文珍难得没有开口怼,而是说道:“人靠衣装马靠鞍,你俩现在怎么说也是小老板了,不得好好捯饬捯饬吗?瞧瞧,现在看起来多精神!而且,钱是赚出来的,不是省出来的。你能花钱,说明你能挣啊。”

杨文远也跟着凑趣:“恭喜发财啊,老板。”

把李晓西和杨勇逗得哈哈大笑。

他俩是真高兴。过去的一年,他俩赚了钱,日子越过越红火,儿子成绩都排到年级前十名了,上个大学肯定没问题,女儿早就端上了铁饭碗,虽然她又不死心的试探了一次,死丫头对结婚还是非常抵触,但也无伤大雅——主要是她也管不了了,只能这么安慰自己。人生无难事,只要肯放弃嘛——嗨呀,她还有什么不知足的呢。她现在的日子过的,比大多数人都强,关键是她有目标、有憧憬、有奔头啊。

说起这两口子下定决心要进城,其实和杨文珍的婚事也有很大的关系。

自从杨文珍打开了杠精模式,也就过了小半年,李晓西就在杨文珍的胡萝卜加大棒的双重进攻、再加上杨文远和杨勇的双重助攻之下,放弃了催着她嫁人的事儿,甚至已经基本上接受了她可能会终身不嫁的残酷现实。实在是一对三,她打不赢,也带不动!

一旦接受了,她心里其实就敞亮了,然后就开始在心里给杨文珍不嫁人这事儿找理由,这样,如果别人问起文珍的婚事,她好有话说。现在,她能写出一篇一万字的小论文:论女人结婚和不结婚的优劣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