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当满级大佬穿成小可怜儿(554)+番外
而且,思来想去,如果抛却世俗的看法,不管别人的眼光,单看对女人本身而言,不嫁人显然比嫁人要好得多。
嫁人有什么好的?上要伺候公婆,中要照顾男人,下要照顾孩子,还要面临来自三方的责难,每天累死累活不落好,干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关键还老的快,图什么呢?还真踏马什么都图不着!
这样一想,她也就不怎么管杨文珍嫁不嫁人的事儿了。爱嫁不嫁吧!
思想觉醒的后遗症就是,李晓西变成了一个矛盾体,一方面她依然是个传统女人、传统母亲,另一方面,她是个独立大女人。
她一方面继续操心着家里,操心着丈夫和儿女,努力赚钱也是为了一家人有更好的生活,为了女儿就算不嫁人也能有个金钱上的保障,另一方面又时常看杨勇不顺眼,觉得自己之所以有操不完的心都是因为嫁给了杨勇。于是,她理直气壮的把自己手上的一些活全都推给了杨勇,还经常不给他好脸儿。
杨勇:“……”
我没惹你们任何人!
不光如此,她现在看杨文珍姐弟俩也挑剔的很,眼神里经常是明晃晃的嫌弃,脸上写着“讨债鬼”三个大字。
杨文珍对她的这种因为思想碰撞而带来的矛盾行为非常理解和体谅,为此付出了十二万分的耐心,不光不再怼她了,每次和她在一起都是不着痕迹的心理疏导,各种各样的插科打诨,堪比“彩衣娱亲”了。
杨文远一向紧跟姐姐的步伐,也从姐姐的解释中明白了母亲矛盾行为的缘由,他做的比杨文珍想的还要好。他为母亲的变化而感到骄傲,更感到心疼。每次回到家就自动自觉的承担家务,放下矜持和谦虚,“厚着脸皮”自卖自夸,把自己在学校里被老师表扬的事情夸张的说给她听,不厌其烦的表示自己以后一定会好好孝顺父母、照顾姐姐,再给他几年时间,等他大学一毕业,立刻就把家撑起来。
杨勇也是个老实人,还是个求生欲拉满的老实人,对于李晓西的找茬儿行为,向来都是逆来顺受,再加上“卑微讨好”。不卑微也不行啊,没看他家俩战神儿女都卑微了吗,何况是他呢?
就这样,在三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李晓西的思想碰撞基本上分出了胜负,向新时代新女性这边完全偏移了。
杨文珍姐弟俩对此乐见其成。杨勇看着越来越意气风发、打扮的也越来越年轻的老伴儿,心里也为她感到高兴。
他们一家人达成共识,倒是和谐了。但是杨文珍毕竟已经21岁了,在这个时代的农村,这个年龄没嫁人也没说亲,她的婚事就变得备受瞩目起来。至少,亲戚朋友、左邻右舍,时不时就会问问李晓西:“文珍有对象了吗?她想找个啥样的啊?”
李晓西一开始还好言好语:“还没呢。现在提倡晚婚,不着急。再说了,现在他们年轻人都讲究自由恋爱了,文珍的婚事她自己决定,我们做父母的就不操这个心了。”
“哪能不操心呢?他们年轻人懂什么?现在不着急,以后等年纪大了,再想找就不好找了。”
李晓西很生气。鉴于这些人说的就是她自己以前的想法,所以她不光生这些人的气,还生自己的气。这都是些什么破想法!什么年纪大了就不好找了?她女儿跟朵花儿似的,想什么时候找就什么时候找!关你们屁事儿,咸吃萝卜淡操心!
李晓西耐着性子回答:“儿孙自有儿孙福,咱们管好自己就行了,就别瞎操心了。”
她把重心放在了“瞎操心”三个字上,也不知道别人听懂了没有。
这种对话多了,李晓西也很烦。深觉再继续下去,她就会跟文珍一样化身杠精,一个人对战全部亲朋和邻居,那还不把她累死?而且,她自认没本事管住别人的嘴,也阻断不了别人的议论。干脆眼不见心不烦,到城里去做生意得了。
做下这个决定之前,她还忐忑了几天,担心自己会失败,但是杨文珍给她灌了好几壶心灵鸡汤,又给她打了满满的鸡血,最后承诺,无论如何她都会给她兜底。“成不成的,总得试试才知道。您放心,有我的工资兜底呢,怕什么,冲!”
就这样,李晓西和杨勇换了地图,开启了全新的人生。
八十年代后期开业的某县城百货商场。
咱们现在说“打鸡血”是一个比喻,但是在几十年前,真的有鸡血疗法,打鸡血这事儿是真实发生过的。
第411章 亲妈后妈都不当了(26)
这个年代,只要人能下得了决心,沉得住气,又能有一技之长,做事情有点章法,做小生意几乎就没有不赚钱的。这大概就是“站在风口上,猪都能起飞”的真实演绎了,而且门槛真的不高。
更何况李晓西还拥有了杨文珍这个超级外挂,生意更是做的顺风顺水,主要是味道香飘几里地,而且无人能取代。李晓西女士已经有了保密意识,调料配方需要的东西都分好几个地方去买,有人想抄袭都不成。
1987年底,一家人回老家过年,李晓西春风得意,在金钱的加持下,腰板硬的堪比钛合金。
她在城里锻炼了半年,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这其中不乏县政府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在原来的李晓西看来是高不可攀的,但是真正接触起来,李晓西就觉得,嗯,大家都是人嘛。
她的自信一下子又拔高了。
在两个孩子的鼓励和督促下,这半年,李晓西和杨勇也更加努力的看书看报,学习进步,整个人可以说是脱胎换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