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当满级大佬穿成小可怜儿(693)+番外
嗐,不就是蒋有德吗?您直说也没关系。
罗元璟小朋友都不知道他血缘上的小叔叫啥名。再过一段时间,他就会彻底忘记那家人了。宝宝的眼里只有妈妈。
罗康:“该!让他去插队,是去好好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不是让他去骗人的。这人骨子里就是坏的,到哪儿都学不了好。”
邢大妈:“可不是,今天那姑娘哭的那叫一个惨,看着真是可怜。她家里人陪着一起来的,都是淳朴的农民兄弟,大老远的过来,风尘仆仆的,看着可真是不容易。”
邢大妈虽然吃了完整瓜,但是她到现场的时候,事情已经尘埃落定了,她压根没看见苗小花和她的家人,只是听旁人转述了一下,但是她和罗康说起来的样子,就好像她亲眼看到了一样。
罗康:“她这一闹也好,至少能出口气,还能给自己讨个公道,比吃哑巴亏强多了。这口气出完,她以后就能好好过日子了,不然不得憋屈一辈子啊。”
邢大妈:“对对对,这姑娘不错。听说……”
这姑娘打算送蒋有德去劳改,然后跟蒋家要赔偿,再去医院把孩子打了,然后养养身体,差不多了就回老家。
但是她看了看罗元璟,后面的话没有说出口。当着孩子说这些,简直就是污了小元宝的耳朵。算了算了,抽空再和小罗细聊。
她话锋一转,说道:“瞧我,光顾着跟你扯闲篇儿了,把我们小元宝都忘了。快回家吧,现在天凉了,你们娘俩早晚都注意着点,别忘了给孩子加衣裳。”
“唉,我记着了。那我先回去了,您也快点回家吧。”
“得,我这就回。”
罗元璟听着邢奶奶和妈妈聊天,乖乖的当着小背景板。这会看俩人要分开了,赶紧摆着小手跟邢奶奶说再见。
“再见再见。”
邢大妈日行一善完毕,溜达着就回家了。
当天晚上,罗康就给苗小花同志助攻了一把。她把蒋有德在插队期间做的缺德事写成大字报贴到了蒋家所在的胡同进出口以及各个容易聚人的地方,还把蒋父蒋母违规调儿子回来、明知道儿子在乡下的所作所为依然选择包庇的情况写成了举报信,再次投到了他们所在的单位和上级单位,以及公安局,同时也把这些举报信贴到了这些单位的大门口。彻底阻断了这件事情大事化小的可能性。
第514章 一生要强的妈(23)
第二天一早,罗康照旧带着儿子去上班。她现在和胡同里的大爷大妈们都混熟了,从走出家门一直到胡同口,要掰着铃铛和好几个早起在胡同里遛弯的老人打招呼。
对于罗康带着儿子去上班这事,没人问也没人说,因为大家都以为她是带着孩子去单位上托儿所,完全不知道罗康是带着孩子在厨房里玩儿。
就连邢大妈也不知道,别看她问“陪妈妈上班辛苦不辛苦”,其实她指的是来回路上以及上托儿所的辛苦,在邢大妈看来,和那些有老人带着在家里玩儿的小朋友比较起来,罗元璟这个没有老人帮带,只能跟着妈妈早出晚归吹着冷风去上托儿所的小朋友是很辛苦的。辛苦程度不亚于大人上班。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国人把托儿所、幼儿园都看成是“家里没人带孩子”的无奈之举,一旦家里有人带,就不会把孩子送去托儿所和幼儿园,顶多正式上学之前先上一年学前班。
要是邢大妈知道罗元璟是真的陪着妈妈上班,整天在厨房里待着,她一定会把罗元璟抢走的。
这个季节的厨房,蔬菜种类已经很少了,当家菜已经变成了白菜萝卜土豆,芹菜都是稀罕菜了。而且,罗康的工作还不光是打饭,也需要帮忙打打下手,择菜洗菜之类的事情也要做一点。
所以,她认真的觉得,这份工作,她坚持不到年底,甚至,坚持不到11月底。虽然打饭的时候很激动人心,但是她发现,看着灰头土脸的工友们,她完全没办法抖手。根本享受不到打饭大妈的乐趣。
更关键的是,每天洗菜切菜打饭的重复劳动,她真的不爱。
所以,她早就已经想找人接手了。
之所以还会努力坚持一下,多坚持几天,是因为罗元璟真的很喜欢厨房。一方面是因为免费吃饭,另一方面是他在这里接触到了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正新鲜着呢。
对于他来说,厨房就是个大型游乐场。
罗康机械劳动,脑子和嘴都闲着,就有点无聊,而且她也担心孩子会无聊,就一边择菜洗菜,一边跟他科普白菜萝卜土豆的前世今生。
现在,罗元璟已经知道了白菜和萝卜都是种子种出来的,而土豆需要切块,靠着土豆上的芽就能长大,结出新的土豆了。
小朋友不光听,他还想动手。
罗元璟想要种土豆,罗康就给他弄了些土盆瓦罐,她给土豆刮皮挖眼儿的时候,会多挖一点点下来,让他去种着玩。
种东西这种事,有时候真的是很玄学的。据说,有的人做好了万全的准备,有好种子,好土壤,好肥料,连空气湿度和阳光照射的时间都严格把关,但就是什么都种不活,也不对,至少“种”活了虫子——高温灭菌过的土壤里依然有顽强的小虫子源源不断的滋生。
但是像罗元璟这种,一个个小小的土豆眼,随随便便挖个坑埋一埋,再随随便便浇点水,就放在屋子里,连阳光都见不着,但它们就是顽强的发了芽从土里钻了出来,长得还挺好。
罗康切下的白菜根,也被他埋在土里,顺利的长出了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