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宋小丫鬟(338)

等饭毕,锦娘开始清理箱笼,这三年锦娘也实在是不敢多置办什么,就怕搬家的时候不好搬走。到时候东西又太笨重了,到底不好。

所以,她现下的年礼都是把身边已有的茶叶绢布送出去。

去年洛姐儿和韩家大哥儿定亲,锦娘这里还得了一百两银子以及布匹生丝,她正和蒋羡道:“上回我在玉器店给魏七郎买了一对玉佩,原本想用甄家得的一百两付,后来用的便是存下的茶叶和绢布抵当的,清空了六个箱笼。只是咱们也得留存一些回去送礼,京中人情往来颇多。”

这些都是锦娘作主,蒋羡素来不管,又听锦娘道:“我们留存些日后要穿的衣裳,还有些不想穿的,但料子又实在是好的,不如拿去当铺当了。”

一定要做到断舍离,否则到时候这些衣裳拿回去也是压箱底。

蒋羡有些为难:“娘子,不如咱们赁两条大船回去就是了。”

“我知道你舍不得?可是你有些衣裳两年都不上一次身,这次等咱们置办宅子以后,将来即便去外地任官,也不必什么都带着了。”锦娘劝道。

蒋羡倒是拉着锦娘坐下来道:“娘子,话不是这么说的,咱们东西多,扔了实在是可惜。不如我们让刘豆儿先把一批不穿的衣裳,或者是笨重的物件先拉回去放甜水巷。岂不是两全其美?”

锦娘就是怕她们东西太多,到时候回去也实在是太高调了。

这么一想,锦娘道:“这样很好。再让他们悄悄的找牙人问问三进带园子或者跨院的宅子作价?如此咱们回去几日,就能立时找到了。不过,若是咱们没那么快回京,去下一个地方,行李也轻了许多啊。”

蒋羡想,娘子还真是不到最后一刻,谁保证了都不相信。

如此持重。

刘豆儿得了吩咐,三日之后带着几个人运了四十个箱笼回去,那些箱笼里面装的几乎都是茶叶生丝绢布衣袍绣屏书籍等等。

早上天不亮就离开了,以至于不少人都不知晓。

监司的考评出来了,蒋羡有熟识的人已经告知他考评给的是上等,他才大大的松了一口气。

至于夏夫人那边,锦娘和蒋羡也查探到,这一处宅子完全是夏夫人看中后,夏大人以势逼人买下的。蒋羡派曹大取证之后,把证据捏在手里。

夏夫人还浑然不知所觉,她正在和夏判官商量:“咱们得办个乔迁宴,好生操办一回。”

“随你,随你。”夏通判只要夏夫人不烦他就好了。

夏夫人心想这般可真好,等夏判官出去,又有卖翠花的婆子上门来,这些三姑六婆最爱在大户人家走动,传递消息,引起祸事。偏夏夫人和这里所有的夫人们关系都不好,她手底下往来的小吏娘子们,她又嫌弃人家身份太低。

“判官娘子,老身这里有些新首饰,拿来给您看看。”婆子道。

夏夫人笑道:“我喊你过来是听你说提刑官有个小舅子,长的太矮不好说亲,是不是?”

婆子道:“您记性就是好,人生的体体面面的,就是个头矮。人家说了,只要能替他寻一门称头的亲事,媒人钱抽三成。”

夏夫人一听那可了不得,这可是二百两啊,她瞬间有了个主意:“我倒是认得一户人家,姑娘生的花容月貌,家中亦是书香人家,家里米烂成仓。姑娘的祖父是嵩山书院的教谕,父亲则在衙门做书办。”

婆子一喜:“有这样的好事,那就得麻烦你了。”

夏夫人两边混说,然则女方家人见过男方,便不同意,夏夫人又想要以判官夫人的身份压人家一头。

……

到了五月底,这桩亲事竟然被定下了,夏夫人收到谢媒钱,嘴都笑歪了。

锦娘才听到这件事情,也觉得不可思议:“程小娘子生的貌美多情,怎么嫁给罗提刑小舅子那般的人?真真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外形上就着实太不相衬了。

“还不是那夏花子捣鬼的。”阿盈不客气道。

夏花子是大家给夏夫人取的诨名,说她这个人爱占便宜。

锦娘无语:“哪里还有她这般的人,这不是害人么?她怎么到处保媒拉纤啊,也不管人家合不合适,就把人凑在一起。”

“幸好娘子您让门房拦着她,咱们家也是官身,否则遇到这样的人还真是不敢说。”阿盈也是对夏夫人叹为观止。

锦娘感叹:“她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多半做官的人家是非常注重自己名声的,不会这般的。”

主仆二人正说着,外面陈小郎进门道:“小的给娘子请安,郎君今日调令已到,升任内史省起居郎。”

起居郎从六品,且是记录帝王举止言行的官员,官位虽然不是很高,可算得上是天子的近臣。蒋晏自己都只是个从六品同知谏院的次官,他会有这般大的能耐么?

“阿盈,让橘香和春纤整治一桌酒席来,今日咱们好好庆贺。”锦娘笑道。

原本提心吊胆的事情,到了现在已经落地,锦娘终于放松下来。

对门的甄家很快听到消息,甄二郎立马和窦媛一起上门,锦娘道:“正打算等你们表兄回来,请你们过来用饭,如今你们过来倒好了。”

窦媛笑嘻嘻的上前恭贺,她们窦家虽然出了点事儿,但是表兄马上进京做京官,她也不算是没有依靠,自然是心情好。

锦娘正和他夫妇二人说着话,宁哥儿和筠姐儿也都过来请安,甄二郎正问宁哥儿读书读到哪儿,却听宁哥儿道:“刚开始学《礼记》里的《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