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宋小丫鬟(341)

等孩子们吃完,锦娘正让人打水给他们洗手的时候,听到外面“扑通”一声,原来是有人落水了。

不知怎么锦娘想到如烟,这次她吩咐家丁把人救上来后,送到岸边的医馆,留下诊金即可。倒不是旁的,救人容易,安置一个人很费神。

她不爱参加别人的因果,所以救人也仅于救人,不愿意再安排别人的人生了。

听丁三回话说救的那人是个年轻的小媳妇,因为被婆婆逼迫,故而跳河。醒来之后,说是求人收留,丁三没有答应。

锦娘道:“知道了,下去吧。”

阿盈端了茶水过来道:“娘子,您留了二两银子给她,已经够她过三个月了,她都有勇气跳水了,更别提好好活着了。”

“嗯。”锦娘又想起马养娘,宁哥儿的乳母,如今宁哥儿年纪渐长,她可能怕锦娘赶她出府,所以愈发骄纵宠溺哥儿。

等到了东京,就不能让她一直在宁哥儿那里伺候了,否则做爹娘的都不好管教。

“明日一早就让哥儿来我这里写大字小字。”锦娘对阿盈道。

说罢,她又对蒋羡道:“你也好生教导一番,等回去之后,咱们就得给儿子请业师了。”

蒙师和业师是不同的,蒙师负责启蒙,业师则教经史子集。

宋朝和别的明清不同,没有所谓的县试、院试这些,但是对于小孩子却有神童试,凡童子科,十岁以下能通一经及 《孝经 》《论语》,卷诵文十,通者予官 ,若是通七,予出身。

宁哥儿好学,读书也能吃苦,若是以此为目标,中了神童试固然好,若不中,十岁的他肯定也是比同龄人要强的。

这番话说出来,蒋羡也很吃惊,说实在的,即便是他开始用功也是从二哥过继之后才开始的。越是富贵人家的孩子,越是很难吃苦读书。

读书甚至能把半条命都读没了,不是那么好过的。

“娘子,你真是深谋远虑。不过,请业师不同于请蒙师,若是请到名士,可能价钱会更高一些?咱们家买完宅子之后还有钱么?”他现在不知道娘子手里还有多少钱,就像这次回来,娘子非要把船钱结给那大东家。

锦娘哭笑不得:“钱的事情不必你操心,我就是剪了头发卖,也不会让你们饿着的。”

她其实有个想法,她甜水巷的宅子等回去之后就不愿意赁出去了,完全可以做成邸店,因为她上次给下人们建屋子,隔了一小间一小间的屋子,可以做仓库堆放东西,也可以住人。她那里还靠近大相国寺,好些商人都要在大相国寺贩卖货物。

不过,她那个宅子还是太小,赚也赚不了多少。

对了,她们搬出来后,后面的楼房和书房都可以赁出去,如此便是一屋二赁,倒也使得。

其实买下宅子后,也就没什么太大的支出了,到时候再慢慢打算。

蒋羡听锦娘这般说,才放下心来,又“嘿嘿”一笑:“娘子,你说咱们这才几年啊,都能淘换一个大宅子了,真是不敢相信。”

“傻瓜。”锦娘见他难得犯傻,跟搓宁哥儿的脸似的搓了搓他的脸。

风平浪静之时,船行了半个多月,很快就到了开封了。

锦娘看到熟悉的岸口,她终于松了一口气,却说锦娘她们先让人送信到甜水巷,刘豆儿已经是雇了马车和骡车去接人了。罗玉娥和魏雄知晓锦娘她们回来,也搬回到臭水巷,顺便把屋里屋外打扫的干干净净的。

再有罗大接到锦娘的信说带回来的人多,恐怕有一部分不够住,让他到大相国寺赁几间临街的房子,到时候让住不下的下人们都先过去。

这让罗大不禁想到锦娘的周到之处,便是把仆从都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等锦娘她们到家时,都已经是华灯初上了,罗玉娥还在引颈看着,见到锦娘下来,忙上前道:“你看你爹眼睛长在后头似的,他还在巷口等着呢。”

过了六年,娘的鱼尾纹也更深了些,气色倒是很好。锦娘笑道:“快些让爹回来吧,好些年都没有见了。”

说罢又让筠姐儿和宁哥儿喊外祖母,直把罗玉娥欢喜的不行。

筠姐儿和宁哥儿离开东京的时候,都还不太记事,便是对罗玉娥也不怎么亲近。好在锦娘这么一回来,先让人把箱笼抬到房里,归拢好了,又让青蓉守着。

一行人才下来用饭,菜是罗玉娥和罗大媳妇烧的,都温热了。

“爹,娘,我和十六郎我们这次回来就准备买个宅子的,到时候也帮你们留房,你们何时想去住就去。”锦娘笑道。

罗玉娥道:“我们在臭水巷住着也挺好的,就是你弟弟怕是要用书房……”

“娘,这甜水巷的宅子我是打算赁出去的,总不好又是这般留着浪费了。到时候让扬哥儿去我们新宅就好。”

蒋羡突然觉得娘子真的有魄力,尤其是在钱财上,她也不愿意欠别人的,但她有自己的规划,不愿意藕断丝连。对她而言,这个宅子毕竟是她自己的,怎么处置她说了算。

罗玉娥和魏雄虽然心里嘀咕,但总算习惯女儿的做法。

倒是等饭毕,锦娘又私下和罗玉娥道:“这宅子我打算将来给咱们筠姐儿做陪嫁的。你们俩如今还未替扬哥儿娶媳妇,若是新媳妇进门,难道还住这里。不如到时候你们就过来我将来买的大宅子里住,扬哥儿成婚前也去新宅住,他若成婚了,让她们夫妇自住,也免得打搅人家新婚夫妻。”

罗玉娥嘴上说不好意思,但她比起儿子来,还是更愿意跟着女儿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