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北宋小丫鬟(372)

魏夫人是隐约有点担心,但是人家锦娘和蒋羡对孩子们的好,她是观察过的,洛阳她爹那里也是急的很,再者七郎自己要来,缠着他爹和自己,如此,魏夫人道:“不妨事儿,就让他在这里吧,劳烦妹妹了。”

“那好,正好我把园子里的跨院收拾出来。”锦娘满口答应下来。

如此两边说好,锦娘派了两个粗使丫头先把跨院前前后后清扫一便,又开了库房,把范庄头带来的黄花梨木做成的卍字纹四柱新床搬到哪院子里,这张床原本是想给女儿做嫁妆的,但是总不能现成买一张吧。

还好她木料还有多的,下次让人多一张床来。

又让人挂了纱幔,把自己之前绣的纱屏拿过来,新的瓷器,一张半旧不新的几案,落地灯,书柜一样样让人摆好。

蒋羡道:“真真是侄儿啊,你操劳的紧。”

“什么人的醋你都吃,跟你起个诨名,金梁桥‘醋王’算了。”锦娘捂嘴直笑。

夫妻二人当然要知晓好好对待魏七郎,不过是耍耍花腔罢了。

魏七郎搬过来的时候,下人仆从带了不少,伺候他的大丫头六位,小丫头四个,小厮四个,长随四个。另外还有养娘四个,只跟了一个过来,教引嬷嬷两个,只跟着过来一个。

伺候他的丫头们都住东西厢房,小厮长随就安排在园子前面的庑房住下。

筠姐儿悄悄道:“七表哥真是家大业大。”

“嘘。”锦娘想她们觉得惊讶是因为女儿成长的环境不同,也许人家都不觉得自己伺候的人多。

筠姐儿吐吐舌头。

等人住进去,锦娘又让阿盈和魏七郎那里问一下他的作息,原来每日魏七郎也要早起去宥家读书,一去就是一日,中午在宥家吃饭,下学后就回家。

锦娘又安排好几样饭菜给魏七郎接风,橘香那里多添了几道菜,她之前听说魏七郎爱吃梅花汤饼,故而让人做了柳叶韭,让茶房做了蜜煎金桔、荷花酥,还有几样孩童们都爱喝的饮子。

只是蒋羡今日不能回来用饭了,他同僚请去酒楼吃酒,不好不去。

正好等魏七郎回来,换了身衣裳过来,锦娘先让他喝了杯饮子,只是问起:“功课多吗?”

“还好。”魏七郎还以为可以吃饭了呢。

孰料锦娘笑道:“那你把功课拿了先和宁哥儿一起去书房写功课,等你们写完我让人摆饭。”

魏七郎让人拿了书箧直接去了前院,宁哥儿已经开始写了,见到魏七郎,喊了一声“七表哥”,又埋头写功课。

原本魏七郎属于天资聪颖的,但是家中环境太安逸,读书太辛苦,诱惑太多,总想着玩儿,很难静下心来。但是现下和宁哥儿一处,外面瞬间安静下来,他也开始冥思苦想的写功课。

伺候魏七郎的大丫头妈妈们都在锦娘那里说话,他们道:“七郎君平日都是先回家用饭的,每次功课都拖到最后写完,没想到今日难得坐下来。”

锦娘笑道:“我是这样的,从小都是先让他们先写功课,写完再吃饭,若是太多了,需要写很久的,就先用饭。否则,人一吃饱饭,就很容易想睡觉。”

她年轻的时候常常熬夜,那是生活所迫,也是因为习惯不太好,所以生了孩子们之后,就先培养孩子们的好习惯。

起身后,锦娘把观音绣像绣好后,她又替宁哥儿绣一件纱袍,白色的绉纱用葱绿的缎子滚边,当中绣着三两丛翠竹,中间用了一条藤黄络子带着细穗做腰带。

过了一个时辰之后,衣裳做完了,筠姐儿过来了,她笑道:“怎么弟弟和七表哥还没来么?”

“是啊,再过一炷香的功夫,若是他们还没写完就让他们先用饭,别真的饿着了。”锦娘道。

让人往前面催了催,说是还要两盏茶的功夫,她们只好等着,等了一会儿他表兄弟俩个才来。锦娘先让人马上摆饭,又笑着问魏七郎:“咱们现在先吃饭,吃完饭呢,就去园子里散散步,玩会儿。再等你姑父回来,他来检查你们的功课。”

魏七郎以前不知道什么是饿的滋味,今日功课做了半天就耗费心神,闻到饭菜香就食指大动。

在旁布菜的丫头想七郎君平日在家吃药如吃饭,今日倒好一碗普普通通的鸡蛋糕鹌鹑笋汤,他竟然全部吃完了。

宁哥儿还和他抢蜂蜜鸡翅膀,魏七郎连最后榨菜肉丝都多吃了一碗饭。

锦娘鼓掌:“好棒啊,七郎。之前你都吃不下饭来,如今倒好,能吃这么多了。”

魏七郎腼腆一笑。

饭毕,锦娘先拿出新衣服给宁哥儿:“你先去试试,看要不要改。”

等宁哥儿试衣服出来,因为做的是短袖口,穿起来又凉快,锦娘还拿了同色布帛帮他梳在头上,“你若喜欢,就不脱下,等我们去散完步回来,明日浆洗了再穿,好不好?”

宁哥儿点头:“娘,您做的衣裳真好看。”

“那是。”锦娘笑完,又看魏七郎看着自己,忍不住道:“七郎要不要姑母也帮你做一套?”

魏七郎也十三岁了,还是很懂人情世故的:“这般热的天,如此太辛苦姑母了。”

锦娘听他的话音还是想做,只是很委婉,但并不拒绝,直说自己不辛苦。人家来自己家住,做一套衣裳拿回去,魏家也知晓自己用了心。

“那我明日先画两套,你看你喜欢哪套我再做。”锦娘道。

说罢,一行人都从侧门去花园散步去,宁哥儿对锦娘说今日的见闻:“今天先生说《春江花月夜》,儿子想起咱们从大名府回来的时候,从船上看到有人弹琴,月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