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快穿之地府阿飘要修仙(186)

作者: 咩言咩语 阅读记录

......

有人当了出头鸟,剩下的人也就都陆陆续续跟着表态。

梁帝看着跪了一地的朝臣,知道这事情是已经没有回旋的余地了,“大理寺卿、吏部尚书。”

“臣在。”

“朕命你们二人,重审玉屏山一案。”

“微臣遵旨。”

玉屏山案就这样强行重审,时隔一年,当初苏晚送回来的那些人都已经杀了,证据里唯一能跟二皇子扯上关系的,就是从碧红处搜到的那个盒子里的几封信件和一块带有二皇子府标志的玉牌。

但是这些东西,当初可是宣平侯自己站出来,说这些东西都是他儿子薛东卿伪造的,甚至连伪造这些东西的人都找了出来,不过那人也死了。

这一圈查下来,当初涉案的人,竟然除了薛东卿,其他的人全都死了。

薛东卿作为唯一跟此案有关且还活着的人,自然是被召来询问的。

主审官其实对薛东卿并没有抱什么希望,一个被家族抛弃的纨绔子弟,还指望他能拿出什么证据不成,也就是走走过场。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却是,薛东卿还真的是给了众人一个很大的惊喜。

“大人,我是被冤枉的,玉屏山的事情跟我无关,我只是个被利用的棋子,当时什么都不知道,真正的主谋是二殿下。”

薛东卿一上来就指控二皇子,他早就在等这一天了。一年前他被送回京都受审,不是不想喊冤,而是自己的父亲和二皇子故意栽赃,圣上当时也希望事情止步于他,不再往下深查,他为了活命,就只能当那个背锅的人。

如今,这案子重审,当初那些不清不白的地方定是要查清楚,再加上自己这一年来收集到的证据,他有信心证明自己的清白。

“薛东卿,你指认二殿下,可有证据?”这案子很多地方都写的很模糊,主审官自然知道案子有蹊跷,可是这也不是只凭薛东卿说呀,得有证据。

“大人,那死去的碧红,根本就不是南楚的细作,而是二皇子的死侍。那碧红原名祁月,曾是二皇子身边的女婢。在我离京那年,她才换了名字去的金凤楼,然后她设计与我相遇,又在我离京的时候假意追随于我。大人可以派人去金凤楼和二皇子府查查,看看能那祁月和碧红在金凤楼出现的时间,是否跟我说的对的上。”

“薛东卿,即便是时间对的上,也只能证明那个时候二皇子府少了一个婢女,金凤楼多了一个歌姬,又有谁能证明她们两个是同一人。”

主审官问道,皇子府少了一个婢女,要不是跟这件事扯上关系,谁会去注意这种事,而且现在碧红已死,即便是二皇子府里有人还记得那个婢女,也没办法指认对比不是。

“我有碧红的画像,大人可以去二皇子府找人问问。而且,我说这件事跟二皇子有关,也不止是因为碧红,还因为我还找到了这个。”

薛东卿说完,就从怀里拿出两封信来,“这是二皇子写给我父亲的信,上面说了让我父亲借我离京帮忙把人给安排到边关,再结合这个,总能证明碧红的身份有问题了吧?”

薛东卿的证据可不仅是把矛头指向了二皇子,同时也指向了宣平侯。

宣平侯本就是个只看重利益的人,当初表明支持太子,暗地里却投靠二皇子,只是觉得二皇子更更得盛宠,想给自己再多留一条路而已,这样无论是太子还是二皇子登基,他都能勉强混个从龙之功。

如今深陷其中,更知道二皇子已是大势已去,干脆卖了二皇子,以求自保。

不同于薛东卿的那封往边关安插人手的信,宣平侯甚至拿出了二皇子挑拨田毅勇,为田毅勇勾结林昭提供帮助的证据,并且自己亲自指认。

第164章 女将军(53)

“既然事情真相已经查明,那就将二皇子贬为庶民,并终身幽禁吧。”

梁帝说完,便深感疲惫,他如今只剩下两个儿子,老二更是自己从小宠到大的那一个,终究还是不忍心要了他的命,想给他留一条活路。

梁华听着对二皇子的处置,闭上了双眼,再睁开时,已经是一脸坚定,“父皇,儿臣有事启奏。”

梁帝看着面前的梁华,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朕有些乏了,若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儿,明日再说。”

“父皇,此事极为重大,缓不得。”梁华跪在地上,提高声音道:“儿臣要状告二皇子,告他谋害太子!”

“梁华!”梁帝气血翻涌,拍案而起,“你给朕住嘴!”

梁华抬头,看向梁帝,一字一句道:“陛下,二皇子谋害太子在前,陷害忠良在后,此等行径,理应当诛!”

“你…”梁帝指着梁华,气的手抖,明明梁华当初已经答应了他,不再揪着这件事,现在居然当着满朝文武的面重提此事,这不是逼他是什么,“你给朕退下!”

梁华没有理会跳脚的梁帝,而是继续道:“太子当年督建河道时被人刺杀,那些刺客就是二皇子派的人,人证物证一应俱全,都在殿外候着。陛下和诸位大臣,随时都可以查看。”

“梁华,你到底想干什么?”

“二皇子犯下此等大罪,求陛下下令将其处死!”

“梁华,你知不知道你在说什么?你这是非要逼朕吗?逼朕亲手杀了自己的儿子,你是不是就开心了?二皇子是你的二哥,你就这么一心想让他死,你还有没有点手足之情?”

“父皇,二皇子是您的儿子,难道太子就不是吗?您不忍心让二皇子死,那您有想过已故的太子吗?”梁华的眼眶已微微泛红,“二皇子是我二哥不假,但太子亦是我兄长。父皇您说我不念及手足之情,那您又念及您与太子之间的父子之情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