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病娇太子偏执宠爱(199)

作者: 唐小圆 阅读记录

薛正源在马车里摇摇晃晃,半晌,

他叫住自己的随侍:“方徳,我们到哪了?”

方徳掀开马车帘子,探进脑袋问:“大人,我们到朱雀大街了。”

薛正源吩咐:“我们不回府,从永安城门出去,一直往东北方向走。”

“哎。”方徳答应,但是又试探着说了句,“小的记得,那边都是农田乡舍。”

薛正源闭上眼睛:“嗯,我知道。”

今年是个暖冬,太阳暖融融的,几只麻雀结伴,站在枯枝上蹦蹦跳跳。

乡野田间,一条小河粼粼闪光。

一对农夫农妇打扮的人,坐在马扎上,一支鱼竿斜斜支着,细细鱼线垂入河中。

农妇极为年轻漂亮,还是少女,她怀中抱着狸花猫儿。一人一猫,十分安静,目光炯炯,盯着那农夫垂钓。

那农夫模样极俊,身材高挑,他手中握着长竿,神色沉静,闲闲看着手中的鱼线。

薛正源下了马车,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乡间小路,走了许久。终于找到地方的时候,他见到的,正是太子垂钓这一幕。

京中出了这么大的事,太子骤然从前线秘密返京。

徐将军都急得火烧眉毛了,太子竟然还有耐心钓鱼。

薛正源脚步一顿,心中不由折服。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大概指的就是太子这种人,他果然不是一般人。

刘之衍若是知道薛宰相在想什么,大概也是无奈。

鱼是应子清让钓的,为了喂她怀里那只狸花猫。

早上,她捡到这只饿得头脑发昏狸花猫,想给小猫钓鱼吃。

应子清拿了长竿,分给刘之衍一支,说两人比赛,看谁钓的多。

一会儿的功夫,刘之衍钓上来三五条小鱼,应子清一条都没钓着。

刘之衍教她,说手稳竿稳,等着就可以了。

应子清照做了,还是钓不上来,她气恼也没办法,只好认为聪明人做什么都很容易。于是应子清抱着小猫,等着刘之衍钓足了今天的食物。

刘之衍看着她和小猫两个,眼巴巴地指望他,只好握着鱼竿,继续给她们钓鱼。

一刻钟过去,刘之衍察觉到鱼竿在晃动,轻轻一提,活泛儿的小鱼扑腾着,落在地上。

收鱼竿的动作,利落优雅极了。

在一旁守着的苍凛等人,情不自禁流露羡慕的神色。

钓鱼容易,要做到这样气定神闲的姿态,跟脸和气质,有很大的关系。

狸花猫机灵,从应子清怀里跳出去,伸爪子按住小鱼叼起,一眨眼跑远了。

应子清笑了,站起来拍掉身上的猫毛:“没良心的小猫!”

刘之衍看着她,眼眸带笑。

他们避逃在此地呆着多时,每日有大的小的糟糕消息传来。应子清叫他钓钓鱼,顺一顺心情,他照着做,是好了不少。但如果是按他自己的意思,和她亲密一会,他的心情可能会更好。

应子清回头,冲薛正源行了一礼:“宰相,久候多时了。”

刘之衍放下鱼竿,对薛正源道:“进来。”

几人进了一间茅草屋。

门一关上,只有一豆油灯,暗暗的。

薛正源跪下行礼,站起身后,他仍是默不作声。

刘之衍问:“薛宰相,今日,你见到我父皇了吗?”

薛正源摇头:“没有。”

刘之衍又问:“你最后一次见到我父皇,是什么时候。”

薛正源闭了闭眼,叹息道:“已经是一个月前。”

刘之衍看着他:“三天前,有一道‘责令太子自裁’的圣旨送往前线,这道圣旨,经过薛宰之手吗?”

薛正源有一丝意外,又有一丝了然,他缓缓摇头:“微臣并未见过。”

刘之衍正色:“我乃圣上亲手所立的太子,于天地宗庙前冠礼的储君,我即是王道正统。如今局势诡谲,父皇情况不明,我疑心有奸佞作祟。请宰相协助我查明真相,救我父皇于危难之间。”

薛正源的沉默,比茅草屋里的阴影还沉重。

真相?这种真相有什么好查的。

事情不是这么做的。

搁在徐常明案头上的是凤印懿旨,所以徐将军会拉住宰相,询问对方的意思。

若是皇后拿出的是玉玺,徐将军与其他统领,十万禁卫军手中的长矛,就会对准太子。太子再如何三头六臂,也只能束手就擒。

但刘之衍接下来说:“我需要你帮我一个忙,以宰相的名义,给朝中重臣世家,送去一封信。”

薛正源抬起眼。

刘之衍继续道:“让他们到我这里来,与我会晤。”

薛正源听懂了,也听明白了。

他心中有一个问题,但他不敢问,或者,自太子从边朔城秘密返京,有些事就不必问了。

“微臣领命。”薛正源苍然一肃,叩头领旨。

夜半时分,轻巧的马车,一辆接一辆,抵达宰相府邸。

从马车里下来的人,无一不是身披夜行衣,在夜色的掩饰下,他们身影一闪,钻入小门之中。

宰相府中的侍从严阵以待,他们刚有人进来,就有侍从上去引路。

一间屋前,站了许多一样身穿夜行衣的人。

他们彼此相识,一看,便认出对方来了。

不过,此时不是寒暄的时候,他们彼此点个头,算是打了招呼。

太子借宰相之手,递出相邀密信。信中空白无一字,但他们这些老狐狸不需要看,心中都明白,太子要他们站队。

愿意出现这里的人,差不多表明了自身的态度,他们愿意追随太子。

太子一个个把他们叫进去,单独谈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