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被病娇太子偏执宠爱(66)

作者: 唐小圆 阅读记录

经过一茬一茬极为严苛的筛选标准,最终通过吏部铨选的两个沧海明珠,就是从窦谢两姓出来的。

一个叫窦知微,一个叫谢言昭,皆是十八芳华的天才少年。

“窦谢两家子弟众多,又有累世封荫。每次吏部出缺,这两家自是虎视眈眈,各施手段。”刘之衍将朝中的内情,闲闲道来,“不过这两位青年才俊,当得上稀世之才,即使是在窦谢两家,也是百年难遇。”

“这么厉害?”应子清吃了一惊。

刘之衍放下书卷,认真道:“他们两个,自然得到窦谢两家的倾力培养。他们的族人竭尽全力,想把他们放进中书舍人这口‘凤凰池’,盼望他们扶摇直上,再度振兴家族的荣耀。”

“但中书舍人只有一个……”应子清补了下半句。

“当窦谢二人,家世相当,文采智谋相当,连吏部也难以从中抉择,犹豫不决,”刘之衍淡淡道,“这个时候,谢家打起了别的主意。”

应子清联系前后,终于听懂了:“所以谢家人特意带上谢凝荷,去温泉别宫。所以你们的婚约,哪怕不是真的,谢家人仍要把消息散布出去,因为他们想为谢言昭的铨选造势……”

难怪谢凝荷那天冲她摆手,大概是想跟她解释,这些事,不是表面看起来的那样。

“没错,”刘之衍说,“若是谢言昭的亲妹,有可能成为将来的太子妃……吏部自然不愿意得罪未来的国舅,铨选到最后,花落谁家自是不言而喻。”

应子清沉吟点头:“怪不得窦皇后想从中作梗,哪怕毁去谢凝荷的名节……”

“母后也是无奈之举,剑走偏锋罢了。”刘之衍见她感兴趣,有心多说几句,“这位窦知微,恐怕会落选。”

“为何这么说?”应子清好奇道。

“窦知微的出身不好,应该说极差。”刘之衍的语气并无一丝鄙夷,只有淡淡惋惜,“窦家的子弟看不起他,公然对外说,他是小妾生的。其实真实情况更差,窦知微的母亲是官伎,他甚至被怀疑过血统。只因为他越长大,与他父亲窦靖十分相似,这个怀疑才渐渐止息。”

刘之衍慢条斯理,娓娓道来:“一开始,窦家没有一个人在意他。是有一次机会,窦家族长窦展,偶然发现此子有过目不忘的本领。窦展生了惜才之心,准许他进窦家的学堂。从此以后,窦知微仿佛一日千里。”

“养尊处优的世家子弟,个个自命不凡,哪里能容忍窦知微这种卑贱之人,如此聪慧。他们的想法很简单,活得比他们差的人,也应该比他们笨。”刘之衍面沉如水。

“这个叫窦知微的,大概过得很辛苦。”应子清抿了抿嘴。

“这些世家大族暗地里使的肮脏手段,超过你的想象,”刘之衍摇了摇头,不欲多说,“窦知微的名字,也能看出他的不易。别人或许以为,知微二字,取得是‘知微见著’之意,说他能以一个小的细节,看到事情宏大的实质,是极好的寓意。然而,我却亲耳听见窦家人,对窦知微说出这个名字的来历,他们要窦知微永远记住,他是从卑微之处而来,即使来日高官显爵,他永远摆脱不掉他的来时路。”

应子清听得叹气。

谢家人齐心协力为谢言昭造势,而窦知微却被族中人暗暗拖后腿,怪不得刘之衍觉得,窦知微会落选。

连窦知微此人的名字来历都知道,应子清奇怪道:“你为何知道这么多?”

“此人可得一称号,‘奇才’,他的文采亦是聪慧高妙。”刘之衍缓声道,“一个聪明至极的天才,长于恶劣的环境,没有蒙尘,仍然大放异彩。可惜他是窦家人,否则真想将他收入我的阵中。”

这难道是天才之间惺惺相惜?

应子清对另一位候选人,也有点好奇:“那谢言昭呢?他难道很平庸?”

“倒也不是,吏部铨选,向来极尽挑剔,能被他们通过的人,绝非等闲之辈。”刘之衍解释,“谢言昭当得起‘光明正大’四个字。”

谢言昭已是贵极荣极,前途光明璀璨,想拉拢他就不容易了。

应子清却望着他瞧,这是她第一次听到,刘之衍有过招贤纳士的想法。

若刘之衍毫无野心,哪里会对朝中势力动向如此了若指掌,他这是想坐稳他的太子之位了!

长安城的谢家女要成为太子妃的传言,传得有鼻子有眼,仿佛确有其事情。

骊宫这边,刘之衍的冠礼,马不停蹄地准备着。

若是按照惯例,他们这一行人理应回长安,在太极殿或是东宫举行。但考虑皇帝太后的身体抱恙,加之刘之衍本人的强烈要求,最后一切从简。

骊山有座恢弘的正殿,是皇帝处理公务的正式场地,此地重新做了修缮,用作加冠的场所。

瑞雪霏霏,将天地铺洒得雪白纯净一片。

五品官员之上,服绯色官服的文武重要官员,以及皇室宗亲皆在。汉白玉石阶下方,众位官员,排列得整整齐齐,严肃恭正。

刘之衍着明黄太

子衫,在宰相及三师的带领之下,走向庆帝。

庆帝端坐高堂,一身极为正式的衮冕之服,接受刘之衍及百官的跪拜。而后,庆帝赐给刘之衍一枚铜鱼符。

这个赠礼,没有被写入流程,因此刘之衍十分吃惊。

“这是一枚可以号令千人的铜鱼符。”庆帝只是微微笑着,眼中藏着期许与严厉,并不多言。

既然从此有参政的责任,自然也有保卫疆土的责任,手中无兵不成事。

庆帝允许刘之衍今后拥兵千人,这是十分他信任的表现,刘之衍心中感怀,他神情一肃,恭敬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