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和年代文大佬假结婚后(61)

改革开放才刚刚迈开试探的步伐,广播里提示广大群众既要发展,又要注意思想意识的端正,不被忽然席卷的浪潮所迷惑动摇。

陶向红是十一旅旅长的爱人,这方面的警惕又比妇女代表乔秀芬来得更为敏感。

只是这件事必须要谨慎处理,毕竟万一误会了呢?

人家小苏一个温柔白净的南方小姑娘,千里迢迢来北疆结婚随军,多么值得宣传的高尚情操。如果误会了人家,传出去影响不好,今后女同志哪还敢来嫁军随军啊?还会伤害贺衍和小苏同志的心。

陶向红就安抚了一下她们,先夸奖了她们做为家属,有思想觉悟是对的,但暂时不要对外声张,也不许搞孤立,这件事等她问过秦旅长再说。

正好这时候秦旅长下班回来,当即听说了这些。

那天贺衍提结婚报告时,拿来了苏麦麦老家当地的介绍信,上面清楚盖着镇上公社的公章,写着来伊坤结婚的。

再加上贺军亲自打电话来督促贺衍结婚,让秦旅长怀疑他是老政委的第四子,秦旅长就没去审查了。

先不论已经有了镇上的结婚介绍信,如果贺衍真是老首长的第四子,那么他们家都同意了,肯定就是知根知底的。

过去那个年代特殊,有些干部的子女为了一些不方便的原因,会寄养在地方群众的家里。

虽然贺衍说是南方战友妻子介绍的,但谁又能知道背后有没有别的关系呢,比如这个战友其实是老政委的老战友?

所以这个审查,可能又比较牵涉敏感。

秦旅长就说道:“等小贺出差回来,我亲自问问他再看。你们先别声张,我自会有安排。”

家属们被鼓励了一番,出了秦旅长家的院子,暂时就先把这事儿按捺住。尤其对于柳淑芳的八卦技能,乔秀芬更是加强提醒了几遍。

等几位嫂子走在回去的路上,又开始流连起苏麦麦下午那一桌喷香四溢的美食了。

辣的孩子们未必吃的了,奶茶也麻烦,不够给他们塞牙缝的,还怕甜蛀牙。但鸡翅可以做啊,鸡翅还便宜。

于是隔天早上,供销商店的冻鸡翅一下子就卖出去了十好几斤,一连来了四五个家属,直奔着找鸡翅买。

市里刚成立不久的肉联厂,每天会派员工进军区驻地的供销店卖肉,到点卖到点下班回去。因为肉联厂有鸡肉灌肠,所以这些没啥肉的鸡翅、鸡爪、鸡内杂就做成了冻品出售,价格还便宜,当然买的人平时也不多。

自从昨天那个皮肤雪白,漂亮窈窕的军嫂买过之后,诶,今天竟然多了这么多人买!肉联厂员工不免感慨,看来那个军嫂真是福气来财的大美人啊!

第28章 有备受看好的前途和向往

……

周六早上,姚红霞就梳着大辫子,精心打扮了一番,来找苏麦麦去二奎镇赶集了。

周末家属院的两辆班车,其中一辆去镇上集市,一辆则开往市区。

班车是白色的车顶棚,下半部分漆成绿色的车身,挂着驻地的军牌。有需要买大件或者办事的就去市里,买家常物品、凑热闹的直接就近去二奎镇了。

比如一团郭团长的爱人李娜,就提着一台卫星牌收音机要去市里修。

郭团长的爱人李娜据说原本是地方上一个单位的文艺骨干,一直不愿意来什么也没有的北疆生活,是被郭团长三番五次地求请来随军的。来随军后李娜一般独来独往,鲜少与家属院的嫂子们说话,嫂子们都觉得她高傲,默认敬而远之。

她打扮得很时髦,烫着大波浪卷,用丝绢绑上,高跟鞋和黑色鎏金的连衣裙,实际三十岁,看上去显得更年轻些。听说她经常收音机里放音乐,一个人抱着空气跳交谊舞,粗糙不会跳舞的郭团长想学她也不愿意教。

李娜迈上那趟去市里的班车,就自己找了个角落坐下来,她的打扮顿时与周遭形成了格格不入的氛围。其他家属和军人礼貌地点头,也不好意思主动去打搅她。李娜淡漠着脸,对此习以为然。

再有张营长和兰青嫂今天也要去市区一趟,带了七岁的二仔和三仔一块儿去。这两个娃九月开学就上一年级了,准备给他们挑个书包,买双新布鞋。留了兰大娘和大仔在家里陪着四仔伍仔。

八月多的北疆阳光晴朗,兰青挽着张营长的胳膊,走在通往军区大门的灰白色水泥道上。

不得不说,张营长外貌当真很周正,个挺拔,宽肩膀,浓眉大眼的,难怪兰青嫂会那么爱他呢,还一连气生下来五个崽子。

这会儿只带了二仔和三仔出门,两兄弟穿着蓝白条纹的套头衫,军绿色裤子,俊模俊样搭着肩膀走在前面。

每个娃兰青嫂都疼都爱,都是自己与张营长爱的结晶,然而全部凑成堆的娃就让人脑壳颇疼。

兰青嫂因为出门而松了口气,莫名竟有种恍惚感,如果只生下两个娃,那现在的夫妻俩就真是岁月静好了呢。

兰青嫂这样想着,挽着张营长胳膊的手便越攥越近,把脑袋都倚在了男人的肩头上。让张营长好生感动了一瞬间,想起刚结婚那阵子温柔似水的小媳妇了。

但也只是一瞬间而已,这瞬间的刹那还未能回味够,便被身后一阵高低起伏的呼叫声斩断了。

“妈!妈妈妈妈!爸爸!等等我!”

夫妻俩齐齐一个震慑,往后瞧去,原来是张大仔、张四仔和张伍仔在向这边奔跑而来,身后还跟着气喘吁吁捻着竹鞭追赶的兰大娘。

“什么事?不是说好了回来一人一串糖山楂,谁叫你们又跟来的?”兰青嫂乍然拔高了嗓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