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娘子种田日常(126)
他算了好半天,都算不出所以然来:“媳妇儿,帮我拿一下算盘。”
“七贯零六百文钱。”姜姀替他答道。
窈娘也不走动,就在他身侧杵着。两手插在胸前,皱着眉头看了一眼姜姀:“那抹个零,八贯钱整。”
陈师傅四四方方的嘴张得合不下,自个儿跑去拿了算盘,拨出来还真是七贯六百文钱。
“窈娘。”他嗔怪道,“哪有这样的抹零法子,你这胳膊肘怎么还往外拐。这可是四百文钱,又不是个小数目。”
被他这话一呛,窈娘的眉头蹙得更紧了:“你这是在质疑我?”
“不敢,不敢。媳妇说什么就是什么。”陈师傅登时便怂下来,从怀里掏出钱袋,数了八张面值一贯的交子出来,毕恭毕敬地递过去,“您二位拿好,实在抱歉让你们久等。”
看出了他眼里的逐客之意,姜姀收了钱就跑,片刻没多停留。沈猎户还有些没反应过来,被她拽了一把,踉跄着出去了。
出门后,姜姀笑得根本停不下:“阿叔,咱们今日真是赚翻了。我还是头一回摸着这么多钱嘞。”
她把匆忙收好的交子翻出来,抽出来五张给沈猎户递去。
“我哪能拿这么多,这不合规矩。这次你有大功,要没你死死追着那羊,咱们怕是一文钱都拿不到。你拿五张,我拿三张才说得过去。”
姜姀不想在分账的事情上纠结太多,便说道:“那咱俩各退一步。一人拿一半,您说总成吧。”
想了想,沈猎户应道:“成,那就这样吧。太晚了,咱们得快点赶去铁匠那儿一趟。村子里没有天黑了还待客的道理,去晚了人要不高兴的。”
可两人再怎么紧赶慢赶,到铁匠家时,天还是彻底黑了。
铁匠人不在。家里就两个老人和三个小娃,点了油灯在院子里撒欢不停。
说明来意后,正收拾碗筷的阿婆招呼他俩进去:“铁柱已经交代过了,说这两日会有人来拿铁锅、菜刀和锅铲。东西就在屋里头放着。我老婆子没什么力气,你们自个儿拿吧。”
她在前头引路,姜姀和沈猎户跟着进去。
阿婆絮絮叨叨道:“铁锅需要开锅的你晓得吧?”
“知道的。”
“那拿了就赶紧回去吧。这天都黑了,一会儿村里的路要不好走了。”
在她家借了个火,两人举着火把向山上走去。
草屋里,宋衍和小果等得心焦。
这天老早就黑透,这两人怎么回事,到这会儿还没个踪影。
陶釜里的野菜蛋花粥,冷了又热热了又冷。眼看着菜叶子闷黄,米粒儿都煮成了浆糊,还是没听见人声。
“要不我下去找找他们吧。”宋衍披上衣裳,被小果拦住。
“宋叔叔腿脚方便吗,能下山吗?”
“影响不大。前两日我下过山,走得是比较慢,但总归没什么大问题。”
“下过山?”小果歪了下脑袋,“你什么时候下山的,我怎么不知道。”
手指贴在嘴唇前,比了个噤声的动作,宋衍道:“下山办了点事。这可是咱俩的秘密,不能和你娘亲说啊。”
以为又是什么大人不能同小孩说的事,小果吐了下舌头,乖乖地点了两下头:“那我肯定不说。反正你不会害我娘,我帮你瞒住就是。”
宋衍笑着摸了摸她的头,起身要走,忽地听见外头有动静。踱步出来一看,还真是他俩。
姜姀擎着火把、菜刀和锅铲,沈猎户捧着一口大铁锅,两人卖力地正往草屋这边来。而带下去的野羊已经没了,看来是卖出去了。
小果欢天喜地地跑出去:“娘,野羊卖了多少银钱?”
“买了八贯钱整。”姜姀道,“我跟你沈阿公一人分了一半,每家拿四贯钱。”
“这么多!”小果激动地直跳脚,在她身后巴望了一通,“可是怎么没有带其他东西回来。床呢,桌椅呢,冬衣呢。”
“在羊贩子家耽搁得久了,这不,折腾到这会儿才回来。其他东西还没来得及去买呢。明日我再下去一趟,先去把床和桌椅给定了,然后再整点儿猪肥肉开锅。最晚明日日中,给你们做几道好吃的。”
“好耶。”小果今晚上已经吃过晡食,眼下肚子并没有
那么饿。可一想到明天就能啃上外头挂着的那只腊兔子,嘴里的涎水又不听使唤了。
沈猎户在屋外,看了一眼熏棚里的狍子肉:“都已经上色了。明日再熏一日吧,到时就能拿下来放屋檐下挂着了。阿姀,你就这一个晾衣架,又得晾衣服又得挂肉干,怕是不够用嘞。”
“那我明日得空再做一个。这东西做着方便,三两下就能搞定。到时专门留一个用来放肉,另外的用来晒衣裳,两不耽搁。”
“也好。”笑着挥了挥手,沈猎户道,“那我就先回去了。”
笑着道别过后,三个人来到屋内。
宋衍把温着的米粥端来。
姜姀终于吃上了她的晡食。这一整日吃得少,还好有那个羊脂韭饼垫肚子。要不然等这个时辰爬回来,人都要饿瘫软了。
顾不上米粥煮得有多烂糊,她三两下扒进嘴里,匆匆咽下了肚。肚子饱了,身上也跟着暖起来。整个人消耗殆尽的力气也渐渐回了温。
因为先前提及要采购冬衣,趁夜,三个人躺在屋里商讨什么时候去县城。
两张床之间的苇帘子没挂上。浅淡的月光透过窗纸,落在宋衍躺着的那张竹排上。
他又堆了许多茅草当枕头,眼下正斜靠在那儿,一边和他们聊天,一边揪茅草编草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