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竹编娘子种田日常(128)

作者: 炽柳 阅读记录

李屠子手脚麻利地给她切好:“还要点儿别的吗?”

“要不您再帮我剁一点儿肉臊子吧。要个四两肉臊子,连肥带瘦的那种。我今日打算做个肉臊炖蛋,您就照着那样式的来就行。”

“好嘞,您稍等等。”李屠子切出来四两猪前腿肉,三分肥七分瘦。剁完了以后,用油纸装了递给她。

买来的猪肉都搁在元宝篮里。

身后有两个同样背元宝篮的娘子,一见到她就认出来了。

“小娘子好久没下来了。这篮子做得真是漂亮。我前阵子跟我家男人去县城,都被人拦下来,问我这篮子在哪儿买的。”

姜姀笑了笑道:“能让您喜欢那真是太好了。”

两人简单地寒暄过几句,便各自散开。

去往木匠家的路上,小果边走边问道:“娘亲,既然城里的娘子也喜欢你做的竹篮子,咱们为什么不把竹篮带到县城去卖呢?”

“我是有这个打算。”姜姀道,“只是县城里做营生,要比在村子里更讲究些。咱们明日不是要去县城采买吗。到时我便去那些姑娘家常去的铺子里看看,看看城里头都时兴些什么。到时候针对她们的喜好再做些新花样。这样才能保证,一出手就挣得盆满钵满。”

她这阵子做营生,做得比先前有信心得多,连盆满钵满这话都有胆量说出口。

知道找对路子才能把事情做好,她这段时间并没有急着和兰英婶量产元宝篮。毕竟她做的东西,周边的村子基本已经覆盖,接下来能去的地

儿,也只有县城了。

既要走得更远,那就需要从长计议。

一提及要去县城,小果又开始激动起来:“娘,那咱们明日要干的事情好多呀。”

“是挺多,而且走的路途也远。你半路上要是吃不消记得跟我说,咱们就停下来歇歇脚。反正一整日都能待在县城里,不赶这个时间。”

小果笑开了花,走着走着都快蹦起来了。

正激动的时候,木匠家到了。

木匠正在院子里打桌椅。手边现成的桌椅板凳就有一套,包括一张桌子,两条长椅,还有两个圆面的高脚凳。

认出她是前几日来过的,木匠笑眯起了眼:“小娘子今日是攒够钱了?”

“对,所以这不立马就赶来,找您定床和桌椅了么。”

“那您来得巧嘞。家里桌椅的样式,有什么挑拣的不?”

想了想,姜姀道:“好用实惠就成,不挑款式。”

木匠直起身,手指身侧做好的那一套桌椅:“这一套您觉得怎么样?合你的眼缘不。”

姜姀方才进来的时候,就事先把那些桌椅板凳打量了一番。正想夸他的手艺不错,怎的这好事突然就落她头上了。

“好看,还挺喜欢的。”

“那我就跟您实话实说了吧。这套桌椅,原本是白水村新搬来的一户人家定的。可惜前阵子,他们家的小女儿啊,搬家的时候,不小心被驴车撞到了水里。一家子为了给她治病愁的啊,这套定好的桌椅,钱都已经给了也没空来拿。这不,后来就叫我找个不介意这种事的人家,给他转手出咯。”

“那这一套要多少钱?”

“三百八十文。”

姜姀心说不便宜,嘴里吐露的却是:“那我若我自个儿定呢,最简单的桌椅多少钱一套?”

“那也要三百文出头嘞。您自个儿定的可就没这套实惠了。样式是最普通的,一个桌面四条腿,方方正正的半点纹样都没有。再说那凳子啊,也只配一张,算起来怎么着还是这套划算。”

姜姀被他说动,登时犹豫起来:“能让我看看这两套的对比吗?”

“成,那你跟我进来。里头就放着一套别人家还没来取的,你进来一瞅就知道了。”

姜姀随他进屋,只匆匆看了一眼便打定主意:“阿叔,那我还是要外面的那套吧。”

“是吧,这两套是差远了。只是咱们这边人呢,有些个会介意。里头定那套桌椅的我也给他推荐过外面这套。他不要,觉得晦气。你要不介意那是最好,这事儿没法穷讲究。”

“不过阿叔,桌椅和床到时候有人帮着运吗?我家住在山上,这么大的东西怕是不好抬上去。”

“有,自然有。挑夫的钱我这儿包了。您给我指个路。三日后床和桌椅一起,我找人给您送上去。”

道别了木匠,姜姀带着小果一道回到草屋。

屋檐下放着的铁锅和锅铲擦拭过,里头的水已经都干了。

她把铁锅捧进去,架在灶台上头,心下隐约有些激动。

宋衍在灶坑里点上火,火舌把铁锅烧得滚烫。倒下去一瓢水,三两下便给煮沸,比在陶釜里煮水快得多。

姜姀把里头的水舀出来撇到一旁,又继续等火把剩余的少许水渍灼干。

切下来的猪肥肉用树枝插着,趁锅热,在锅里来来回回磨了差不多半刻钟。

等油锅彻底浸润,她又往里头烧了大半锅水。再一次煮沸后,用锅刷在上面洗洗涮涮,把锅面上附着的残油洗净了大半。

余下来的油锅看起来又黑又亮,这样就算是开锅成功了。

开好锅的铁锅孤零零地在灶台上架着。

不过还不能立马就开始做菜。少了个极关键的东西——锅盖。

锅盖倒没必要去买,自己做一个就成。

这回真要用到篾刀了。

熏棚里的狍子肉也熏得差不多,剩下来的柏树枝她没有继续添。最后一缕黑烟散尽后,熏棚里的温度降下来。

姜姀走进去,将里面的熏肉都拿出来,一半在自个儿屋檐下挂着。另外一半都拎在手里,要送到沈猎户家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