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竹编娘子种田日常(148)

作者: 炽柳 阅读记录

她拿来另外一条年糕,管他把菜刀讨来:“你看我的手,仔细看,一根手指都不能跑偏。你看这菜刀那样硬的腊兔子都能剁,切个你的手指头可不是轻轻松松。”

宋衍缩了下脖子:“那我接下来一定小心。”

转身继续帮自己的,姜姀没留意到宋衍的眼神一个劲往她身上飘。好在这回他切得比较顺畅,就算眼睛不盯着手里的年糕,也把它们分成了窄窄的小片。

年糕、马齿苋和腊肉丁都切好在旁备用。

姜姀起锅热油,磕了两个鸡蛋下去。热锅里刺啦一声,鸡蛋很快凝成了金黄的蛋花。

盛起来放在一旁,她把年糕倒下去翻炒,等炒软以后,又放了丁点儿盐调味。

切好的野菜段和腊肉丁都拨到锅里一道翻炒。没有味精,她便放了几粒砂糖提鲜。再将先前盛出来的蛋花回锅,搅匀后,洒了一把绿油油的野葱下去。

自此,一盘热气腾腾的炒年糕便出锅了。

宋衍出去喊小果进来吃饭。三个人围坐在餐桌旁,每人分了一饭碗。

炒年糕油大。荤油的味道像一道绳索,紧紧地串联起其余食材的香味。

一筷子夹起,有咸香的腊肉,软滑的鸡蛋,脆生的野菜,裹着弹牙的年糕。一口进去,口感一层叠一层,那叫一个丰富。

小果刚没了门牙,吃得没先前习惯,正好帮她改改吃饭太快的毛病。

尤其年糕这种软糯不好消化的,更要多加咀嚼。

看她小口小口地吃着,姜姀笑笑,埋头吃自己碗里的。

吃饱喝足,姜姀摸摸滚圆的肚子,打了个饱嗝。

起身正要收拾碗筷,被宋衍抢先一步:“我来就行,这种都是小事。”

她笑着走开,看看天上太阳的方位。

这会儿大约未正,距离天黑还有差不多两个时辰。再看向檐下吊着的水墨竹灯,在阳光的照射下,先前染上墨色的竹篾看起来灰一块白一块,还真有水墨画韵味了。

伸过手去,她用袖子蹭了几下染色的部分。挺好,也不掉色。

看来水墨竹灯是成了。

姜姀欣喜,把灯笼从晾衣杆上拆下来,喊了一声道:“小果,要不要去看娇娇姐姐?”

正在溪边和宋衍一起洗碗的小果转过头来,却好半晌没搭话。宋衍趴在她身侧喋喋地不知在说些什么,又过了会儿,她才答道:“娘,想去。”

而后嘻嘻笑了下:“不过宋叔叔说他也想跟。看我俩剪刀石头布谁能赢,赢了的那个跟你去。”

姜姀走近观战。两人玩的显然是三局两胜制。

只见他俩前两轮过去打了个平手,眼下正是要揭露胜者的时候。

一大一小各出一个“布”,打了个平手。

姜姀的一颗心提起来,也不知最终的胜利到底花落谁家。

又见他俩双双抬手。只是这一次,宋衍出得比小果偏慢些。也不知是否看见了她的抬手动作,这回他以“石头”压住了对方的“剪刀”。

小果败下阵来。

“不行,你耍赖。”小小的人儿站起身,叉腰皱眉,就差扑上去咬他一口。

姜姀这个看热闹的自然不偏帮。她瞧得真切,宋衍的确慢她一手,按说这局得重来。

咳过一声后,不知道宋衍做了什么,小果忽然收了脸上的怒色,语气也温软下来:“我看家就是。”

摸不着头脑的姜姀将他俩看了又看。她也没错过哪个环节啊,这两人不会在她眼皮子底下,达成什么秘密协议了罢。

宋衍把洗好的碗筷收到屋里放着,而后出来,接过姜姀手上的水墨竹灯,随她一起上了山。

实在好奇他俩悄摸摸地交流了什么,姜姀路上没忍住,问道:“方才你给她行贿了?”

“此言太重。”宋衍眼尾一挑,端起一副老学究的架子,“我只是答应了她一件事,提醒她别把这事儿给忘了。”

“是什么?”

“秘密。”宋衍偏过头,冲她歪嘴一笑。

得。姜姀一看他这表情,就知道准没好事。不过无妨,都是小事,他俩谁跟着上来,都不影响这趟她要干的事。

到沈猎户家门前时,兰英婶正在收衣服。这阵子天气干燥,洗好的麻布衣裳,晒个小半天就干得发脆,晒久了怕是要皴起来。

“阿姀,你们来啦。”

一下瞧见宋衍手里拎着的竹灯笼,兰英婶手里的衣裳都没来得及收进去,紧赶着迎上来:“又做新东西了?”

她把衣裳搭在臂弯上,捧了灯笼来回地看:“还有颜色的嘞,像个画一样,画的还就是咱们这个山头。”

“您能瞧出来,那我就没有白做。”姜姀笑,“这个是水墨竹灯。前阵子我们不是去县城嘛,我就去城里的铺子逛了逛。那些城里的娘子啊,现在都喜欢这种带点墨色的小东西。我就想着投其所好,做一点试试。”

兰英婶蹙了下眉,凑近闻闻上面的墨汁:“用墨水染的啊,不便宜罢。”

“倒不是。是用乌饭树汁染的,就是四月初八吃乌米饭用的那个。”

“更不懂了,咱这边没这习俗。不过只要不是用墨水染的就好。那些读书人的东西贵着,我还怕你卖不回本嘞。”

姜姀颔首笑笑:“您不用担心成本问题。到时咱们要做,就做个灯笼壳子。里头的砂纸啊,蜡烛什么的,就叫那些娘子买回去自己添。”

兰英婶点头:“那这样好。咱们就赚个辛苦钱。既不用叫价太高,也不怕卖不完陈着。”

“上回那竹筛子还剩下来许多。等这批灯笼挑去县城,就给那些也带去。要有需要,能搭出去卖也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