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竹编娘子种田日常(174)

作者: 炽柳 阅读记录

心中怅惘,他恨恨地拿了锁钥走人。这回倒像是仓皇而逃,果然人不能强装出另一副做派,要不然总觉得心里发虚。还是老老实实去山上磨米粉,甭整这些虚的了。

待他回来,姜姀煮的汤圆已经过了两边凉水。

这会儿海碗里沉着的一个个雪白滚圆,光看着就叫人觉得软糯可爱。

姜姀拉了张板凳,把汤圆搁在屋檐下继续放凉,又回到屋里,将磨好的大米粉兑了少许糯米粉,加糖水揉成了沙沙的一团。

蒸糕的做法和汤圆不同。加水和出来的米粉团子不能太湿,得控制在掌心捏捏能成团,撒手便能立时散开的沙状。这样放在模具里,便能上锅蒸了。

所谓模具,也是她手做出来的。就是一圈圈竹筒子,为给蒸糕定个形。

锅里架起蒸架,蒸架上再放模具。拌好的米粉都拨到模具里压实,再撒些许熟芝麻和葡萄干。

兰英婶在灶里添了把火,抬头起来看看:“这回要大火吧?”

姜姀道:“越旺越好。”

热锅喷薄起雾盈盈的蒸汽,锅里米糕的清香,在整间草屋里悠悠地荡。

小果咕咚咽了下口水。也没见她娘亲往米糕里放别的食材,光放了两种米,也能这么香吗。

耐着性子等了好一会儿,也没见锅里的米糕端出来。

“娘,这米糕什么时候能熟呀?”

“着急啦?”姜姀扒拉了一下放凉的汤圆,免得到时候上锅粘连,“快了,再过半刻钟吧。要蒸熟蒸透才好吃嘞。”

小果闻言,搬了张板凳在灶房门边坐着。这会儿心心念念想着吃糕,连出门玩的兴致都淡了,只觉得时间漫长得可怕。

她在板凳上坐立难安,等啊等,盼啊盼,终于等到蒸糕出锅。

姜姀把锅盖一揭,扑面而来的热气里,抖擞的都是米香。今日闻多了大鱼大肉,乍一闻来真叫人神清气爽。

揭开一个模具看看,米糕弹手又蓬松,就是还有些烫。

“稍等等啊,太烫了。你去拿个碗来,就别用手抓了,娘给你盛碗里吃。”

小果吭哧吭哧地拿来两副碗筷:“娘,我想吃一块,娇娇姐姐也想吃一块。”

兰英婶笑了下:“你娇娇姐姐自己说的?”

“那倒没有。”小果脸上笑嘻嘻的,“但我不能吃独食。米糕这么好吃,娇娇姐姐肯定也想吃,就想给她也来一块。”

接过她手里的碗筷,兰英婶对姜姀道:“我来吧。你去把汤圆拿进来。”

圆溜溜的两块米糕挨个夹进碗里。

只是没等姜姀走出去,宋衍就已经屁颠屁颠地把碗拿进来:“要这个是吧,来了来了。”

剩下这最后一道菜,也是今日的重头戏。

汤圆、砂糖、熟芝麻、碎核桃都在灶台上一溜摆开。

姜姀看着碗里的碎核桃,歪了下脑袋。上辈子吃的炒汤圆,放的似乎都是花生碎。

但按史实来看,花生这东西虽然自汉代就被引进国内,但一直到清朝,都是寻常百姓难吃上一口的稀罕物。所以一早便没叫宋衍买花生,能买到碾碎的核桃做平替,也很不错了。

她化了点猪油下去,连带两勺砂糖,和一把芝麻花生碎,一同在锅里搅开。这会儿便不敢叫兰英婶把火调得太旺,只慢慢等着,等锅里正烧的都化得差不多,再将雪白的汤圆倒进去。

哧啦一声,锅里冒起黑烟。

兰英婶惊叫道:“呀,不会这就开始糊了吧。”

第82章 冬至办席

她手忙脚乱地给灶里又添了把土,用火钳子在灶膛里好一阵戳弄。

“您别慌,锅里好着呢。汤圆里有水,下到油锅里,冒一阵烟又怎么了。”姜姀边翻汤圆边笑,“还真别说,我这铁锅也挺好的,炒糖圆子都不粘嘞。”

兰英婶坐的那地方离她的腿近,半是玩笑地在她膝窝处轻轻一拧:“净会吓唬我。我还以为,我真得趴锅里吃焦皮了。”

姜姀手上的动作没停,却没起先翻得那么起劲:“阿婶,您下头把火灭了吧。宋郎君,拿个盘子来,咱们准备开席了。”

九菜一汤都上了桌。大的小的围坐在一处。

沈猎户不知从哪儿变出一个坛子来,顶头的塞子一拔,立时满屋子飘香。

“您何时偷偷买的酒,我怎么不知道?”宋衍笑着起身,给几个大人各拿了一个碗来,“都喝点?”

姜姀没推拒。她上辈子能喝酒,虽说酒量不算太好,浅尝一些助助兴还是足够的。

虽说这辈子换了具身体,但原身是北方人。在她的印象里,北方人少有酒量差的,那大约也能喝一些,控制好量就成。

然而宋衍也没敢多倒。坛子是不小,却不晓得这群人酒量如何。万一给人放倒,岂不是尴尬。

见他这样畏首畏尾,沈猎户将他手里的酒坛子一把夺过来,洋洋洒洒地倒了四个满碗。再多一滴,就得往外头溢了。

“男子汉大丈夫,倒个酒这么小家子气。这是你沈叔我,去年过年那会儿陈在家里的。是清酒,喝起来不醉人的。”

“阿公,这个酒很贵吧?”小果拽了一把他收回来的袖子,眨了两下眼。

她知道酒是用粮食做的。粮食这么贵,酿出来的酒肯定也不便宜。

沈猎户皱起的眉目转瞬抻开,冲她笑:“喝酒嘛,哪讲什么贵不贵的。一年到头喝不了几次,咱不差这点。”

小果听罢,点了点头。实在好奇大人要喝的这东西是个什么味,她凑到酒碗边,猛嗅一口。浓重的酒气呛得她直咳嗽。

她捂着胸口,小鼻子小嘴皱成一团。这样呛人的东西真的会好喝吗。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