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竹编娘子种田日常(173)

作者: 炽柳 阅读记录

小果牵着娇娇到溪边洗手,她也想一起搓汤圆。

沈猎户帮她俩把袖子撸起来,免得一会儿被糯米粉沾得到处都是。

至于那乱糟糟的头发,他打理不来,只能叫姜姀帮忙,给她俩一人梳了一对双包髻出来。

姜姀拿来专盛食物的那只陶盆,从麻袋里舀出来一海碗糯米粉倒进去,又兑了大半碗水。

双手压出一块又厚又结实的粉团子。她取来一只竹簸箕,在里头撒了点儿干粉,给跃跃欲试的几个做了个示范。

两指一掐,冰凉的一小块便从大粉团上剥离。将其放在掌心,双掌相抵,来回地搓成个小球,再放到竹簸箕上就算完成。

搓汤圆简单易上手,便是小孩子也能轻易做到。

小果迫不及待地上手开试,揪出来好大一块粉团,铆足劲搓了又搓。搓出来一根椭圆条,上面还有个小裂口,嘟囔了一句:“怎么不一样。”

姜姀把她的粉剂子揪下来一部分:“太多啦。这些圆子一会儿要放在油里炒,搓得太大容易做不熟。还是别那么狠的心,只搓一小团就好。”

又铆足了劲,小果再一次尝试。果然是粉团太多的缘故,这回还是使了那么大劲,就没再生裂口了,虽然依旧没有很圆。

这回她娘亲没说,她就知道收了点力气。再搓搓,还真给她搓出来了。

于是满脸得意地炫耀:“娘,你看。”

姜姀瞅瞅,还真是圆溜溜的一整个嘞:“那这些都靠你了啊。”

“那不行。”说这话的是宋衍,他从桌旁挤进来,“还有我。”

姜姀嗤笑一下:“那靠你俩。也真是,一个大人,跟孩子抢什么功。”

宋衍权当没听见,兴致勃勃地和小果一道搓起了汤圆。

灶房内,兰英婶的声音传来:“阿姀,锅里的汁水要干了。你再不来,可就要煳锅咯。”

姜姀“哎哟”一声,“您看我,顾了这顾不着那。”

接过沈猎户递来的盘子,姜姀快步走进灶房,却见灶下的火已经灭了大半。锅里汁水还有,眼下

正是收得又浓又厚的时候。

“阿婶您忽悠我。”

兰英婶听得直笑:“哪有的事。我不过提前一点喊你。再和他们玩下去,锅里真得烧焦。”

姜姀撒了一把葱花下去,将煮得恰到好处的油豆腐塞肉盛起来:“这油豆腐塞肉就是得把汤收得浓浓的,然后多煮会儿让汤汁吸收进去。这会儿再放汤里泡泡,到咱们上桌吃饭的时候,就特别入味。”

被她说馋,兰英婶撇了下嘴:“咱们做几个菜了?”

“还差个萝卜丝白虾,剩下的就那俩甜菜和点心了。”

兰英婶笑:“说起来,我还没吃过炒出来的汤圆嘞。”

“这个放到最后做,我怕到时候锅里扛不住,会炒得一塌糊涂。”

上辈子炒汤圆,用的都是不粘锅,姜姀还真没试过用铁锅炒出来的糖圆子会是个什么样。

虽说这大铁锅先前用猪油开过,做肉煎鱼都不粘,但真不确定碰上这种糖油混合物会是个什么样。

兰英婶笑话她:“你这么大的做饭能耐,还怕炸锅呢。”

“那保不准的。”姜姀凑近些,贼兮兮地问,“您就说,我要是做失败了,这糖炒圆子您吃是不吃?”

“吃。”兰英婶没多想就应下来,“你做成什么样我都吃,大不了最后抱着锅吃。”

姜姀咬了下嘴唇:“您说这话,那我就放心了。要实在抠不下来,我把锅刷洗洗,帮您挖着吃。”

两个人笑到不行。

当然笑归笑,剩下的咸口热菜还是一边在做。

等把萝卜白虾盛出来,外头那俩搓汤圆的也大功告成了。竹簸箕太大,小果抱着怕翻,便由宋衍捧了上前邀功:“怎么样阿姀,够不够圆,够不够匀。”

姜姀随手捻起两个瞅瞅:“还不错。”

她强调了一遍:“你做得还不错,我们小果做得最好。”

小果欢呼雀跃,一脸得意地看向宋衍。一切皆在不言里,那眼神说的,分明就是,我被娘亲夸了,你没有,略略略。

宋衍沉了下脸,却很快将自己说服。不错已经是很好的评价了。方才不是说了嘛,跟小孩子抢什么功。

况且这么一大筐汤圆,长得都一模一样。她又不是火眼金睛,哪分得清是谁做的。那这褒奖,可不就是瞎扯的么。

想到这儿,心情已然愉悦一片。

姜姀接过汤圆,重新回到灶房。

锅里用水洗过,水开后,汤圆骨碌碌地下了锅。先煮个半熟,盛到冷水里放凉,之后便先放放,着手做起了蒸糕。

蒸糕也要用到糯米粉。这么一趟下来,本就买得不多的糯米直接见了底。

只是到这会儿,才发现大米粉忘了提前叫人磨。姜姀有些尴尬,瞧瞧灶房里,似乎离不开人,要不然她就自个儿去了。

她轻声唤道:“宋郎君?”

宋衍不明,只觉她语气温软得有些可怖,脖颈一凉,不知道等待着他的下一句会是什么:“怎么了?”

“还缺一些大米粉,得麻烦你再去沈叔家走一趟。”

“就这个?”他双手已经伸到了米袋子里。还以为有什么呢,没想到就这点小事,“需要磨多少?”

“一平碗的米就够。咱们主食已经有了,还有这么多菜。蒸糕一人一块就够了。”

宋衍二话不说,揣了口干净的麻袋走人。风风火火地走到门外,才想起没管沈猎户要锁钥。这一回头转身,面上就绷不住,差点儿笑出声来。

不过是想在姜姀面前摆出一副无私奉献的架势,怎么半途给他破功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