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娘子种田日常(172)
小果垂挂的眼眸一下子亮了,只是等过许久,都没等到姜姀的后半句话,蹙了下眉:“娘,你又吊我胃口。”
逗小孩成功的姜姀扑哧一下笑出来:“急不得,急不得。等你沈阿公和宋叔叔回来,你看看他俩买的东西,然后猜猜?”
小果撇了下嘴,愤愤地跟着她起身,一道回了草屋。
日头在天穹上跑马,大约又过了半个时辰,宋衍和沈猎户回来了。
篮子里装的什么都有。从大荤开始,猪肉、鸡肉、白虾,素菜有茄子,一圈冬瓜,白萝卜以及油豆腐。其余零零散散买的,还有一小袋醋、糯米、熟芝麻、核桃碎,以及勾芡用的淀粉。
姜姀接过沉甸甸的元宝篮:“这趟下去,花了多少银钱?”
“一百五十文不到。都是照你说的,看起来种类多,实际量都少。猪肉牛肉各三两。白虾贵些,拢共没几条,给了四十文出去。茄子和冬瓜是到市集上跟人用竹筛子换的,不算在开销内。这油豆腐也
便宜,个头小,六文钱一大袋。”
宋衍顿了顿:“对了,点心没买。今日县城里的点心太贵了。那么小小一个梅花糕,还不够塞牙缝的,居然要八文钱,实在是不划算。所以多买了些糯米回来,咱们自个儿做就好。”
姜姀笑笑,又点了点头,对宋衍今日的精打细算十分满意。
手上再翻了翻。这么些食材,排列组合一下,能做出来至少十道菜,保准给一行人吃得肚皮朝天。
她很快续上了先前的忙碌。来到溪边,起鱼篓,杀鱼,清虾线,把食材都给处理了。
沈猎户先撤一步,他得去把他媳妇喊下来帮忙。毕竟冬至按习俗,都是吃中午。现在日头这样高,光凭家里那两个,怕是要忙不开手脚。
兰英婶下来的时候,姜姀的菜已经洗到了尾声。乍一看去,就知道今日的菜色有多丰富。
听见脚步声,姜姀转过头:“阿婶,您来啦,娇娇呢?”
“你沈叔带着,让她先在家把药喝了,等会儿就来。”兰英婶撸起袖子,自然地接过她手里没洗完的茄子,“这茄子打算怎么烧?”
“用肉沫炒炒。”
“其他的呢?”
姜姀掰着指头数,既来了个帮手,就不好再藏着掖着。总得让她知道做什么,才好帮着备菜吧。
“油豆腐塞肉,嫩姜炒鸡肉,蜜汁冬瓜,酸菜溪鱼,香菇炒蛋,萝卜丝白虾,凉拌猪母菜,糖炒汤圆,蒸梅花糕,再来个杂烩勾芡汤。正好十个菜,凑个十全十美。”
兰英婶笑得合不拢嘴:“我都许久没吃过这样排场的大席嘞。你这里许多菜,我怕是都做不来。今日你可得掌勺啊,我给你打下手。”
“本就没想着让您累。您陪小果到林子里玩玩,光歇着都行。”姜姀笑着把洗好的食材捧起来,往草屋的方向走。
兰英婶跟上前:“那不行。我要不搭这个手,一会儿吃席吃得都不安心。”
两人没多掰扯,在灶房里热火朝天地忙起来。
至于一心想挤进来的宋衍,苦于灶房容纳不下三个人,只好取了糯米,在院子里头埋头舂。
今日要做的汤圆和蒸糕,都离不开糯米粉。
他一会儿还得往沈猎户家去一趟。他们家有石磨,用石磨磨出来的糯米粉,比用石头凿出来的细,也快上不少。
想到这儿,沈猎户和娇娇也从山上下来了。
宋衍同他说了借用石磨的事儿。
沈猎户抬眼,将他手上正舂的糯米和他整个人,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通:“那石磨你会用吗?”
尴尬地挠了两下头,宋衍道:“不会,本以为您会晚些下来,还想着上去的时候找您教教呢。”
沈猎户无奈地摇了一下头,冲小果招手道:“小果,一会儿我和你宋叔叔要上去一趟,你陪娇娇姐姐玩一会儿好不好?不要往太远的地方跑,只在院子里待一会儿,等我们回来就好。”
小果点头应下,牵了娇娇的手,走到一旁跳格子去了。
灶房内,姜姀和兰英婶忙得跟打仗似的。
要做的菜式大多需要猛火过油。姜姀忙在锅里,操起铲子铲得飞快,唰一下,炒牛肉出锅,再唰一下,香菇炒蛋出锅。
兰英婶则在灶膛边忙碌,添柴盖土,全程就为了控制火候。火太大了不行,刚下去的鲜肉要煳锅。火小了,又怕把那些需要爆炒的焖久了煮老。
平日里,这种控制火候的事情都是沈猎户干的。她这个负责做菜的,在这方面还真没他那么游刃有余。
探头出去看看,沈猎户和宋衍已经没了影。院子里的两个小的倒是笑得一浪接一浪,看起来十分简单的跳格子,居然被她俩玩得这样有意思。
她重又坐回灶台边。
这会儿,姜姀刚把酸菜切成段,准备开始煎鱼。接下来还有七个菜要做,任重道远时间紧,得麻溜的。
几道快炒的菜很快做出来。剩下需要慢炖收汁的,就追不上这种速度了。
锅里油豆腐塞肉还在慢腾腾地用小火焖着,姜姀出屋松松手脚,正好看见沈猎户他们从院门处进来。
他手里捧着一碟子碗筷,应该是知道她家里吃饭的家伙不够用,特地带下来的。
至于同行的宋衍,他手里攥着麻袋,里头装的,应该是磨好的糯米粉。
果然见他举起麻袋,满脸堆笑,激动地晃了又晃:“阿姀,什么开始做汤圆啊,东西都准备好了。”
锅里热菜在煮,汤圆可以同步开搓,互不影响。姜姀道:“就现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