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娘子种田日常(171)
小院里炊烟升起,是沈猎户在灶房里做饭。他原本并不擅长下厨,这阵子被兰英婶盯着,不进山的时候,灶房里的活计都被他包圆了。
以他现在的水平,做几个简单的家常菜不成问题。
这不,手边做出来的就有嫩姜炒腌菜,葱花炒蛋,配上热乎乎的豆米粥,就是他们一家三口不待客时候,惯常的餐食。
临走前,姜姀到灶房门边瞄了眼。
那葱花炒蛋大约是忘记放盐。此刻他正偷摸拌了盐水,鬼鬼祟祟地把蛋花放到盐水里过了遍。
这会儿被抓了个正着,还怪不好意思的。
“别跟你阿婶说啊,她知道我又毛手毛脚,一会儿又得骂我了。”
姜姀相当上道,出门后不仅没说这事儿,还将他大肆夸奖了一通。
对他的表现十分满意,兰英婶冲他们仨挥手:“早点回去吧,正好想想到时冬至日要吃什么菜,好让你沈叔提前下去买。”
接下来的多数时候,姜姀都在沈猎户家,和兰英婶一起做工。
这回做的鱼篓包,可以说是这阵子以来,做的工序最复杂的一款。所以复杂的包底和腰带部分便由她来,包身的部分由兰英婶续上。
至于包盖,便先往后稍稍,等处理完一批次的包身后,再合力来做。
姜姀一直觉得自己手脚挺麻利,至少在不太冷的日子里是这样的。只是山间眨眼入冬,而今这一双手,一伸出来就冻得僵硬。
加上做鱼篓包常需要给竹子浇水,便也没法儿坐在火堆边上暖手。
一天下来,最多产出六个包身。
急不来,也快不得。
兰英婶倒很享受这种慢悠悠做活的时光:“咱们慢慢做,能赶在年前大集之前做完就行。”
她说的大集就办在县城里。每年岁末,周边的住民都会把自家压箱底的宝贝背到县城去卖。
那会儿的市集可比平常热闹得多,摊子上也多的是平日少见的稀罕货。像什么东瀛过来的玉石,西域特产的香料,届时都会在大集上出现。买是买不起,看个热闹总有。
被列举出来的大多是用物,倒没说起小孩子喜欢的吃食。小果巴巴地凑过来:“阿婆,到时的大集上,会有好吃的吗?”
“有,当然有。像什么长皮糖人、肚包肉、冰凌棍,这些孩子喜欢的吃食更是要多少有多少,花样基本上不带重的。你到时可得留着肚子,等你娘多攒些钱,带你痛痛快快地把整个大集吃上一轮。”
被她说的,小果兴致勃勃。明明距离过年还有段时间,但这心上的期待就是怎么都压不下。以至于夜里睡觉的时候,梦见的都是这些好吃的。
想象力实在匮乏,梦里的这些零嘴都没个正经的形状,但味道又是齐全的。
糖人像个矮胖肉软的小娃娃,舔一口又甜又暖。肚包肉一口下去,溅出来的汁水都是油香油香的。至于冰凌棍,冰冰凉凉,吃着比白茅根更爽口。
这种好梦伴随着小果的每一个夜晚,一直走到了冬至这天。
今日是他们家的大日子,大的小的都没闲下。
姜姀已经把需要用到的食材列好。宋衍脑子好,还是由他记着那些细枝末节。
两个男人天没亮就下山去买菜。毕竟今日的县城肯定热闹非凡,不赶早过去,怕是许多吃食都要买不到嘞。
等他俩走后,姜姀就忙活开了。这是她穿来以后,头一回办大席。除了要买的大荤、生鲜和点心,其余的还是得靠自己去山里淘摸。
鱼篓早早被下到溪里。吃席嘛,肯定不能吃鱼干这种陈货,得吃最新鲜最嫩口的。
一早本想让宋衍买条海鱼来尝尝。碍于沈猎户告知的泼天物价,终是没舍得咬下这个牙。
他们这一带地处远海,四面里多是山地丘陵。就算是最常见的鲳鱼,从海边挑过来卖,算上车马、人工费,还有冰块的损耗,一斤价钱最便宜,也在二百文往上。
这个价钱,够买两斤多的五花肉,倒不如溪鱼这种免费的河鲜划算。
于是她当场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前几日挖回来的冬笋已经吃完,她便又挖了几棵回去。看看山里的笋子,许多都长得出芽了。
能挖出来的这些,嫩度也是一次不如一次。只能说,且吃且珍惜吧。
而家里最小的小果,也老早起来。从鸡窝里摸出来热乎乎的三个鸡蛋,她囤着没舍得叫她娘亲煮了吃,都留给中午吃席用。
又将鸡棚里头放的脏茅草都捧出来,换了一簇新的下去。
从前那些沃在坑里的烂茅草,都被她娘亲兑成肥料,浇到了油菜地里。
见沾了鸡屎的烂茅草有这等大用,她也学着她娘亲的模样,来来回回跑了几趟,把拾掇出来的都埋进坑洞里。
过阵子又能继续给油菜追肥,这样这片芽儿地保准能够大丰收。
眼见着最后一茬烂茅草埋完,手里闲下来,小果跑到林子里,找到了正埋头挖野菜的姜姀。
“娘,我来帮你吧。”她蹲下身,找了一根树枝和她娘亲一起。
姜姀笑笑:“你看背篓里,已经有很多野菜了。咱把手边的挖完,等会儿一起回去。”
小果嘻嘻笑了下:“娘,你就跟我说说今天都有什么菜呗。我之前问你,你总不说。今天总可以了吧。”
姜姀看她一眼:“今天也不行,等上桌就知道了。你要提前知道这么多,怕是一会儿就没惊喜了。”
“哪会。”小果嘟囔了一句,“不管娘做什么我都爱吃,有没有惊喜都一样。”
姜姀顿了顿:“其实菜色也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