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娘子种田日常(214)
说着说着,姜姀就有点感同身受起来。
还记得当初刚从陈家分出来时,身上一文钱都没有,就带了那么点米粮。要不是有兰英婶他们帮她一把,她连一口盐都吃不上。
而今过的日子,比当初好了许多又许多。因此总想着,在别人有难处时也能伸手帮一帮。譬如那日碰上的珠串娘子,除却揽了她的整个摊子能挣到更多钱以外,也是存了这个想法。
再看正闲话的这三家人,他们或多或少,这些年都是受了些苦头的。能在山里一起,治愈从前身心遭受的伤口,倒是一件相当难能可贵的事。
过了会儿,锅上的甜汤炖好了。
今日喝的是清炖梨子,靠的是梨子本身的甜味,没放额外的糖。喝起来倒也清爽可口,一点不比在县城里买的紫苏饮子差。
忽地,姜姀萌生了一个想法:“秀婉姐手艺这样好,有没有想过,以后日子再过得久些,去县城里做点餐饮生意?”
还记得先前李贵生说他们是逃命出来的,所以没胆量出入人多的地方,自然也没想着做什么营生。
这回她假设的是以后。总不可能一家子一辈子都当“逃犯”。宋家那位大郎君,哪有那么多闲心思纠结两个逃出来的仆役。
等这阵风头过去,自然是想做什么做什么。她还年轻,未来的日子还长。总得有些设想,或者说,有些规划才好。
李秀婉喝了一口梨汤,又咬下一口软糯的梨子,在嘴里嚼了嚼,颔首一笑:“我厨艺也就一般。当初能在将军府帮厨,那是看在贵生的面子上,承蒙老将军照顾。”
这话在姜姀听来,像是婉拒的意思。
却见李秀婉飞快地扫了李贵生一眼,又道:“不过方才被你这么一说,我倒是起了些兴致。”
听到了肯定的回答,姜姀打心眼里替她感到高兴。在她看来,李秀婉有从京城府邸带出来的厨艺,能在那种环境下,收服了那些个公子小姐的嘴和胃。要是去县城里做个小吃摊,简直是降维打击。
便道:“那秀婉姐不如就信我一回。等我再努努力,你那两成的抽成,便能积少成多。到时有了积攒,一切就好说了。至于咱们这阵子,大可以吃得简单些。你看我们几个,都不是什么挑嘴的。有的吃,能吃饱就成。”
“那可不成。再说了……”李秀婉斜眼,看了眼低头喝汤,双眼却直往她们这边瞟的宋衍,“你要说大家伙都不挑嘴,这话我可不认同。”
李贵生搭腔道:“是啊。我记得从前,小郎君这个嘴可是一顶一刁的。每日羊肉是必吃的,还必须得是当日鲜杀的羊肉,隔一
日都能撂筷子。反正我跟着老爷子,偶尔分着一口吃,无论如何都辨不出当日羊与隔日羊之间的味道区别。只觉得放个几日都香,都好吃。”
宋衍的脸色已然发灰,冲着侃侃而谈的李贵生,一个劲地使眼色。见他不收敛,没忍住呛了他一嘴:“怎么在集上不见你这般发挥。反而在这种,几家人和和气气吃饭闲聊的时候,一个劲地揭我的短处。”
身侧的姜姀却听得饶有兴致:“还有呢?他从前真是这样?”
第92章 县城夜市
李贵生讲得起劲:“千真万确,没有半句虚假。阿姀娘子,难道你认识的小郎君,打从一开始就是一点不挑嘴什么都吃的吗?要真是这样,那也太稀奇了。”
似乎真是。她也不知走了什么狗丨屎运,没碰上过一个嘴刁得要命的宋衍。反而头一回碰上后,他就已经是一个什么都肯往嘴里送的,仿佛经屠龙刀改造过的人了。
笑笑说道:“刚来的时候确实也不吃,后来饿得紧,肚子里又缺油水,便给什么吃什么,一点儿都不挑剔了。”
李贵生夫妇都笑。
宋衍面上难看的表情也得以褪去。
姜姀到底还是给了他面子,没把他从前因为被自家大哥伤了心,撒泼打滚要绝食那事儿抖出来。要不然今日探讨的这个话题,怕是会叫他颜面扫地。
于是看向姜姀的眼神里多了分感激,又想起县城的炸果子摊主说起的,事关明日夜市的事情,便有了个正经由头,把话题岔开:“阿姀,明日夜市,你有什么打算?”
“得先点一点咱们剩下来的货品。要是剩得多,就需要在夜市上下点苦功夫。要不多,那明儿个咱们就逛吃逛吃,怎么舒服怎么来呗。”姜姀正好把手里的炖梨子吃完,说完这番,起身到了屋外。
几人便都没继续坐着,随她走到溪对面。
他们方才回来,已经将没卖完的竹编都收拾到一块儿。因而光凭目测空挑筐的比例,就能估出一个大概的数。
这样一数,就知道卖出了总体的大约半数。
原本姜姀还挺佛系,觉得卖多卖少都无所谓。反正买冬衣的银钱是凑够了,合上先前留下来的积蓄,再添两个酱缸,买点儿年节要吃的粮食肉蔬也有余。
可方才已经说起摆小食摊的事儿,就觉得,这回做的竹编还是得尽力多卖点儿。
要不然光凭那一成的抽成,还得兼顾几人日常的饭食,李秀婉要攒到猴年马月,才能凑齐摆摊的启动资金呐。
眼看大集的时间将要过半,还得留下最后一日用来采买年货。显然今日的盘点,只粗粗地估量并不足够。
庆幸今日因着在李秀婉那儿吃晡食,山腰上留下来的人多,便每人分了两个挑筐,各自数了数余下的货数。
一刻钟过去,合计起来,还余下鱼篓包七十九个,竹簸箕十个,竹筛子十三个,竹筐十五个,背篓十二个,元宝篮七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