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竹编娘子种田日常(213)

作者: 炽柳 阅读记录

等他们走近,姜姀往挑筐里扫了眼。卖得也不差,按定数的一半肯定有。那今日也算大成,就等李贵生那头的情况了。

炸果子摊主热情地做了三个炸果子给他们送上,还借出桌底下的一块地儿,让他们把没卖完的竹编藏在那儿。

姜姀谢过,同他们道:“这家炸果子可好吃了,不愧是给官家宣唤过的,吃起来那叫一绝。”

被她说得有些不好意思,摊主红了下脸,又赶忙招呼起其余等吃的客人来。

兰英婶嚼吧嚼吧,一口气吃掉了大半个炸果子,笑了下:“真好吃。”

又说起他们的正事:“阿姀,你教的那吆喝法子,还真是好用。一开始是叫人难开口了些。可一旦吃到甜头,再说起那番话,满脑子只想着挣钱,哪还会觉得半点羞耻。”

姜姀教给他们的吆喝词,与姜氏店家和丈母娘跑了这事,异曲同工。只简单改了个说辞,叫儿媳妇和老丈人跑了,倒与那位客人说的豆腐娘子之事,颇有相似之处。

也正是抓住了从古至今,人人爱听八卦的心理,才在他们每每喊出时,总有人巴巴地凑上来听热闹。

这话也问了,热闹也听了,许多心软的客人,就会想着瞧瞧他们的货品,想着能帮一把是一把。再一看,卖的竹编确实也不错,便心甘情愿地,把腰包给掏了。

姜姀笑笑:“我就怕你们喊不出口,所以千叮咛万嘱咐。反正只要能把东西卖了就是好,甭管什么面子、里子,都不重要。”

正说话,李贵生也挑担到了点上,整个人看起来垂头丧气,连兰英婶递去的紫苏饮子都没接。

问了才知道,他一个人挑着担,要在这种人多眼杂的地方,大谈那种有违伦常的事情,本就害臊。

但为了挣钱,他沿街走了不晓得多少圈,硬着头皮给吆喝词喊了不知道多少遍,却只偶尔有人侧目问津,还大多是冲着他的故事来的。

偏问起后续的发展时,他支支吾吾地答不出来,一下子给客人捉了短处,倒叫其他几个来凑热闹的也悻悻离开。以至于到最后,也只卖出去了四分之一左右的竹编。

“已经很好了。”姜姀道,“今日事发突然。咱们三家人,能有两家卖得不错,就已经是占了十足的幸运。况且卖东西这事儿,卖多卖少本来也看天命。大不了年前卖不完,年后继续卖就是,多大点事。”

听了她这番话,李贵生才好受些,接过了兰英婶塞来的紫苏饮子,还有炸果子摊主递来的炸果子。吃一口,香香脆脆。喝一口,又甜又凉,浑身舒爽。

等他们吃喝完要走时,炸果子摊主也开始收拾东西,还好心好意,同他们说了些关于年前大集的又一件事。

他们这一带,为了方便管理,大多时候会实施宵禁。但这宵禁禁得也不算彻底,只有那些做买卖的生意人不能在县城里贩货走动。其余那些走街串巷的路人,倒是行走自由。

但也有特例,就从明日开始。

按往年,年前大集的后三日,会办起为期三日的夜市。这样的特例,在十五元宵,还有二月二龙抬头那日也会出现。

一年统共就这么些天,能有在夜里摆摊做营生的机会,对他们这些摆摊做营生的小贩来说,显得弥足珍贵。

对炸果子摊主,姜姀谢了又谢。

要没从他口中听说这些,怕是自己明日临临时时知晓,要准备得不充分了。

回到山腰草屋,几人都累得要命。

姜姀一对肩膀,被扁担压了整整一日,乏力得几乎抬不起来。再加上走了这么长时间的路途,从头到脚,处处都酸疼得要命。

这会儿再叫她生火做饭,简直是痴人说梦。

庆幸今日一早,还留了一个李秀婉在山上。甫一到家,就见她从灶房里端出来热乎乎的五菜一汤。都是一直在锅里温着的,就怕他们随时回来,要肚子饿。

李贵生给几人分了碗筷,目光扫过桌面,都是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跟前几日吃席的时候比起来,菜样差得不是一星半点,抬头看向李秀婉,皱了下眉。

李秀婉本还高高兴兴地招呼几人落座,与他对上视线,顿时笑不出来了。

转瞬又觉得家里都是客人,她这般拉下脸来,失了待客的礼数,便重又笑起来:“都累了吧,快坐下吃饭。”

累了整日,饿死鬼投胎的几位自然什么都不嫌,只知道狼吞虎咽地把那些饭菜往嘴里送。

宋衍吃完抹抹嘴,还不忘提溜了一下眼,夸赞一句:“好吃极了!”

他哪里没瞧见李贵生方才的神色。可他们家现下的积蓄,不都是这些年头在将军府做工攒下来的么。一共才多少,又是建房,又是买菜的,还得维持日常的开销,哪能每日都那么大鱼大肉地吃着。

要日日待客,回回都拿出最好的,莫说以他现在的家底,翻了番都是不够的。

上回吃了那样昂贵的蟹酿橙,他其实有些过意不去。后来还是依着姜姀说的,往他家的米缸子里,添了不少自家舂的米,心上这才舒坦些。

这会儿看他们夫妻俩时不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心上便又难受起来了。

这般想着,他暗暗咬定了一个主意。到时去营救阿爷,要过程能顺利,有些事还是可以捎带着做一做的,反正都是自家的东西。

饭后几人坐着消食,也闲话唠唠。说的许多,都是李贵生他们在路上碰上的乌糟事。

包括流民、饥荒,还有在路上受骗,差点儿把积蓄都送出去的种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