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竹编娘子种田日常(231)

作者: 炽柳 阅读记录

姜姀摇头。她惦记着她的油菜地呢:“昨夜里已经下了薄薄一层霜,想必油菜已经受冻了。今早再来补救,虽说是亡羊补牢,却也比到时下雪,抢救不及好要。”

宋衍点了头:“那咱们从哪儿做起?”

这事儿姜姀昨夜里想了大半宿,到今早上总算有了头绪:“先往泥地上,没长菜叶的地方,铺一些干茅草吧。这样起码能给油菜的根系保温。至于顶上,一会儿用竹篾做几个大棚,再稀稀拉拉地盖一些干茅草,这样既能保暖,又不会影响油菜晒太阳。”

“好主意。”宋衍风风火火地进院子拿背篓,在里头塞了满满当当的干茅草,屈膝一使劲,便将它挪到了自个儿肩上。

姜姀看着他一路笔直地走出来。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他的腿已经好全乎了。走起路来不摆不晃,健步如飞,哪有当初伤病时候那种一瘸一拐的样。

这个被人用多少异样眼光打量,又说了多少风凉话的跛子,总算是渡过了他的难关,平安、健康了。

两人结伴来到坡上。

太阳出来后,油菜地里的霜已经消了。被霜打过的油菜看起来有些蔫吧,叶片儿没精打采地垂挂着。

姜姀小心翼翼地踩在油菜地里,将干茅草捋顺,沿着土包的边缘一点点铺开。

这样一铺下去,就跟小猪盖被似的,肉眼看着都觉得暖和起来。

至于做大棚,就比单铺一个茅草要复杂些。需要先劈篾,然后将篾条烤弯,拗成半弧形,再将篾条的两端深插进泥土里。之后将干茅草盖在上面,以避免下霜或是下雪将油菜压倒。

姜姀本以为劈竹篾是一件很简单的事,至少对她这个经年手熟的篾匠来说该是如此。

没想到天冷以后,双手冰凉,劈起竹篾来,僵硬得不知该从何处下手。

以至于劈篾这事儿就费去了她不少工夫。

宋衍在旁看得揪心,想帮帮她吧,又怕自己帮倒忙,反而耽搁时间。焦灼地等啊等,看啊看,总算等到姜姀将两根竹子悉数劈完。

为了烤竹篾,他从油菜地附近捡来枯柴,就地生上了火。

昨夜刚下过暴雨,竹子水分很足,稍微烤一会儿就能定型,倒是又帮他们省下了些时间。

等竹篾烤弯,都插到了土里,干茅草也盖上去后,姜姀一颗揪着的心总算放了下来。

这样就算天降暴雪,也不用担心油菜的保暖问题了。

没想到一语成谶,这日黄昏时分,又稀稀拉拉地下了几滴雨。雨滴落下时,其间夹杂着沙沙的颗粒声。

姜姀伸手一探,似乎下的是雨夹雪。

雨夹雪比单纯下雪叫人讨厌得多。不仅积不起雪层,还把四下里淋得湿漉漉的。

宋衍帮着把做好的蓑衣送去李贵生家里。一共做了五件,两件给

大人,两件给孩子。还有一件格外宽大,是专程给驴子准备的。

李秀婉捧着沉甸甸的五件蓑衣,直笑:“阿姀有心了。”

说完进屋,拿了根昨日煮汤剩下的大棒骨出来:“这个给动动拿去。昨日还真是忙忘了,都忘记自家锅里还陈着这么大一根骨头。上面还有丁点儿碎肉可以啃,狗儿肯定爱吃。”

宋衍接过比整只动动还大的大棒骨,陷入了沉思。

事实证明,动动的确喜欢,但也的确啃不动。姜姀生怕她把本来没长出几颗的小牙啃掉了,给她玩了一会儿,又将骨头洗洗收到了置物架上。

可惜耐不住小狗一直嘤嘤呀呀地求骨头吃,只好又扔到地上,由着她啃去了。

动动啃得废寝忘食。不跑了,也不叫了。

连小果喊她吃饭,都置若罔闻。

再后来,干脆抱着比她身体还大的骨头睡着了。原本雪白干净的小狗,被骨头惹得浑身脏兮兮油腻腻。

姜姀用麻布给她擦了,又放她下去继续睡。

这夜实在冷得厉害。

屋里点了炭盆,留了透气用的门窗缝。要不然她可真怕一觉睡去,就再也醒不过来了。

次日一早,姜姀是被亮醒的。乍一睁眼,双目被刺得生疼。透过狭窄的门缝,她看见自家小院里镜面似的明晃晃的一片。

按说这会儿太阳刚打地平线上升起,不该有这如此夸张的威力。再仔细一看,屋外雪白、明亮,好似神光临世,普照大地。

难不成这是……雪!

飞快地穿好鞋袜,披上最厚实的衣裳,姜姀来到院子里。

果不其然,大雪笼罩了山林,四野里一片皎白。雪层累得厚实,她一脚踩在院子里,草鞋陷下去大半,只觉得又沙又软,像绵白糖那般。

姜姀上辈子生在不怎么下雪的南方,难得一见这么厚的积雪,当即玩兴大发,狠踩了几脚,直踩得双脚完全陷进雪地里。

又往鸡圈那头看去。三只母鸡因为寒冷,挤在了鸡窝里不肯出来。

再往小院外走了两步,昨日做的大棚,已经被雪层盖得严严实实。好在她未雨绸缪,提前做了防护措施。要不然地里的冬油菜,可真要在这场大雪里遭殃了。

小果和宋衍也陆续从床上起来。

头一回见到下雪,小果兴奋不已,看着院子里的一个个脚印,激动地跑来跑去。

姜姀的记忆里,白淀村的确从未落雪。哪怕院子里放的水缸结了冰,都不见得天上会落下来一滴。而大罗山里气温低,水汽重,到了这时候,下雪便成了常态,是独属于这一片山林的“殊荣”。

瑞雪兆丰年。姜姀心有预感。

油菜地会大丰收,他们的日子也会。幸福、和美、圆满,这些对于原身而言天方夜谭的词汇,终将在她的身上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