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竹编娘子种田日常(230)

作者: 炽柳 阅读记录

余菜不少。为了讨个年年有余的彩头,姜姀从溪里捞上来的溪鱼,在菜盘子里剩得格外多。还有其他剩下来的肉类、菜蔬,都用干净的盘子装好,收拾到了橱柜里放着。

外头雨已经停了。暴雨突袭,来得快去得也快。

山里的气温也是,随着暴雨的撤离嗖嗖地往下掉。

昨日小果说什么都要将新衣裳留

在大年初一穿,他们两个大人不好独暖暖,便也陪她这般。谁承想天气骤冷,他们仨才走到屋外,就一个个抱着胳膊冻得瑟瑟发抖。

今晚上还要守岁,夜里只能比天刚黑的这会儿冷得更透。

小果不再嘴硬:“娘,咱们去添新衣裳吧。”

宋衍笑着回去,把夹袄从自家屋里拿过来。等她俩都套上后,又带着石锄和木桶,往林子里去了一趟。

李贵生连忙跟上。挖回来好大一桶土,泥土上面,还堆着先前烧好的木炭。

一如先前那般,宋衍在李贵生的屋子里也做了个小小的炭盆。

只是今日的泥土太湿了,软趴趴的一滩不好捏形。

李贵生便帮着拿了柴火出来,在屋檐下给泥土烤了烤,才让泥壤变得不那么松垮,还顺带给湿了水的木炭烘了个干。

两人合力,搓出来一个落地的炭盆,放在屋子的角落,一个小孩子和小狗都不容易够着的位置。

有了炭盆,守岁的这一整夜,过得就相当舒适了。

桌上洗净的盘子里,放着姜姀带来的葡萄干、乌梅蜜饯和饴糖,还有上回冬至没全用完,一直在罐子里封着的核桃碎。

大人们一人一张板凳坐着,时不时从盘子里摸点儿零嘴来,在嘴里细细地咀嚼。

孩子们围着炭盆烤了一会儿,一个个吃糖吃得起劲,天南海北地聊着。

第99章 瑞雪迎春

与哥儿和霜霜分别说起在京城里的见闻,说起热闹繁华的大瑨首都,在晚间是怎样的灯如永昼、车水马龙。还有学塾里的终日“之乎者也”的夫子,总板着一张老脸监督他们认字读书,念错一个字就得挨一下手板子。

小果讲的则都围绕着这座大山,还有她在白淀村生活时的趣事。

从邻家婶娘家养的鸡莫名落水,扯着嗓子绕整个村子骂了两轮。直讲到和她娘亲搬来山里后,在干燥烦热的秋季拔白茅根吃。

互相听来,都新鲜有趣。

只是还没到午夜,三个孩子和狗就没挨住困,一个个靠在墙边睡得东倒西歪。

宋衍和李贵生将孩子们扛起来抱到床上。至于动动,怕她小小一只睡在地上要肚子着凉,李贵生也拿了一身旧衣给她垫着,让她睡在床脚边,还贴心地替他们将房门掩上。

姜姀甚少熬夜。同其他人聊着聊着,就忍不住靠着椅背,一下下打起了瞌睡。

脑袋一歪,把自己磕醒后,又撑大双眼继续听旁人聊些有的没的。到最后,困得只能见着那群人的嘴上一张一合,却断不出说的话里内容为何。

总之就是大脑这个中转站困得罢工了,听人讲话左耳进右耳出。

时间走得说快也快,好似一眨眼就走到了天明。

说慢,那方桌上的碗碟子吃得空空荡荡。其间李秀婉去灶房烧了两回热水,盛在陶罐里,都被烤炭盆烤得口干舌燥的众人,喝得一滴不剩。

晨光微熹,姜姀悠悠睁眼,不知道自己在椅子上睡了多久。

屋子里一个人都没有,仔细一听,能听见三个孩子的睡房里,传来浅浅的呼噜声。

怕把孩子们吵醒,她蹑手蹑脚地从房门边走过,来到了小院里。

李秀婉蹲在鸡圈里,往搅碎的米糠里兑水给鸡喂食。见到她先是笑笑说“醒啦”,而后抬手往院外一指,“都在外头呢。”

姜姀又走到院墙外。

李贵生和宋衍站在竹林里。听李秀婉说,他俩是去砍竹子、树枝和箬竹叶,打算趁年初一放个爆竹,顺道给驴子搭个防雨的驴棚。这样日后,就不用眼巴巴地披着蓑衣站在屋檐下躲雨了。

提起蓑衣,姜姀道:“秀婉姐,我帮你做几件蓑衣出来吧。等之后开春难免雨水多,斗笠和蓑衣都是家里必备的。自己能做的东西,就没必要去山下买了。”

李秀婉笑着说谢:“我正想求求你呢。昨夜驴子身上披的蓑衣我也看了,做得细密极了,要不说你手巧呢。”

姜姀便回了自家,拿了柴刀背起背篓,一头钻进林子里去。

等割完一茬芒草往回走,隔老远,就听见山腰上传来毕毕剥剥的爆竹声。

走近一瞧,原是宋衍他们将没劈开的竹段子丢进了火堆里。此时生怕被爆竹炸出来的火星子溅到,一个个捂着耳朵又叫又跳地跑到一边儿去。

被他们滑稽的模样逗笑,姜姀找了一块地儿,将割回来的芒草放下来摊开。还得将芒草茎秆晒个半干才能用来做蓑衣,要不然手感太软,还不好编嘞。

收拾好起身,她又朝溪对岸看去。

爆竹已经燃尽,方才躲进院子里的两个男人,也带着三小只出来了。

宋衍端着一盆水,泼到了还在冒白烟的火堆上。又用竹枝扒拉,确认火堆彻底熄灭后才走开。

李贵生已经带着孩子们玩起来了。

取一根细细的竹筒,两头削了,中间塞一团糙纸,用筷子戳实。再使一把劲儿,将糙纸从竹筒里推出来,就能听见老大一声,类似放鞭炮的“啵”声。

孩子们玩得起劲,争先恐后地要试。却苦于力气不够,只能由他带着,一个个手把手地助力。

宋衍越过山溪,走到她跟前:“不一起去玩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