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娘子种田日常(243)
觉得她说得有理,姜姀便留下了。
今早起来,她顺手在溪里下了趟鱼篓,本想着晡食的时候,做点儿溪鱼野菜汤泡饭。这会儿鱼儿便都收到了李秀婉家里,静静地躺在砧板上等候处置。
李秀婉有了主意。
要刮嘴里的甜腻,补点儿咸酸口的吃食最是合适。家里还有兰英婶上回拿下来的腌菜,和杂鱼一起,炖个酸菜杂鱼汤应该不错。
这般想着,便动手做起来。
溪鱼刮鳞,除内脏,都洗好了在砧板上搁着。锅里下猪油,油热以后,放野葱姜片爆香,再将溪鱼都倒进去,煎了个两面金黄。
刚下锅的杂鱼闻着还有些许腥气,经由葱姜的气味调和过后,很快变得香香柔柔起来。再添点儿老酒,往锅里一呛,那香味顿时喷薄出来,透过灶房顶上盖着的瓦片,在山腰上旋旋地飘荡。
“好香啊。”小果伸着鼻子嗅嗅,被野莓酱搅得腻味的口腔,因着杂鱼带酒的浓香,顿时舒坦了许多。
毛孩子们又想到灶房里凑李秀婉的热闹,被姜姀大叉着腰,拦在门口:“不行,不能进去吵闹了。你们得自个儿玩去。”
三个孩子这回倒是听话,像赶路的大雁一样,一只衔一只地跑到屋外。也没走远,就在院子里的驴棚边上,和狗玩,和驴玩。
几日下来,驴子也已经适应了山里的生活。
起初它在夜里并不安分,时不时会“咴儿咴儿”地叫上几声,叫得连姜姀在溪对岸都能听见。夜半时分,相当刺耳。
后来白日里,李秀婉便叫三小只磋磨磋磨它的体力,轮流牵着带到溪边的平路上溜溜,一趟走差不多半刻钟。一日几趟下来,铁打的驴子也经不住这种累。夜里回到驴棚,眼睛一闭就睡过去。
驴子也因此怕了这三小只。一见到他们靠近,身上的鬃毛都收紧了。
说来也好笑,姜姀竟然在一头驴子的脸上,看出了无奈的神色。被孩子们推搡时,一对耳朵垂着,没有半分生气。
果然这个年纪的孩子,精力旺盛到不仅狗看嫌、猫看嫌。连驴子这种任劳任怨的牲畜,都被磋磨得不成驴形。
姜姀在门边看着孩子和驴子,伸了个懒腰。此时屋里的杂鱼香气飘出来。
这会儿的香气里混着点熟悉的酸味,还有一丝别样的辛辣,一闻就知道,是李秀婉将兰英婶给的腌酸菜放进去了。
兰英婶腌菜的本事比她高多了。
此前她也同她讨过腌菜的方子。结果她神神秘秘地不肯说,只肯将现成调好的酸菜汁子给了她一坛,让她直接添到缸里增味。
这不,新腌的一缸酸菜已经放了七八日了。再过一阵子,就能起缸吃了。
酸菜杂鱼汤要在锅里炖上许久,李秀婉将灶膛里的火苗压成扁豆大小,抹了把手,也到屋门边站着去。
两个孩子一看李秀婉走近,都跑过来,扯了一把她的袖子:“娘,这驴子怎么站着不走啊?”
李秀婉往驴子那处看去。见鬼,她竟在这头只有数月驴龄的驴子身上,看出了垂垂的老态。看来真是被孩子们搅弄得受不了,才会犯了死倔的驴脾气。
还是有必要救驴于水火:“驴子累了,今儿就让它休息一会儿吧。你们和狗儿玩就好。”
狗儿动动也累了。毕竟她才断奶不久,还是个半大不大的奶狗,需要的睡眠时间长,哪能禁得住孩子们这样无休止地胡闹。
李秀婉轻叹了口气,看来为了保全家里尚且年幼的崽子们,只能牺牲一下自己了:“走吧,我陪你们到外头玩去。”
三个孩子欢呼雀跃,簇拥着她出去了。
半个时辰后,李秀婉一脸丧气地回来了。姜姀明显觉得,她的模样瞧着,比方才出去的时候,苍老了五六岁有余。
果真孩子难带。先前只小果一个在时,她只觉得这孩子是个天使崽崽,乖巧、温顺,智商情商都高,一点儿不理解别人说的熊孩子是什么样子。
可自从与哥儿和霜霜来了以后,小果便习惯性地,同他俩一齐撒欢了。
倒也不算太熊,起码不会搞破坏,也不会打人、闹人一类,就是精力实在太旺盛,旺盛到了一种令人害怕的程度。
不都说这个年纪的孩子觉多么,怎么她不觉着。显然在旁气喘吁吁的李秀婉,也不这么觉着。
看来家里各少了一个男人就是这点不好,没人陪孩子们消磨体力。真要自己上,就会像今日的李秀婉这般,累得就差倒在地上,化作一摊泥水了。
李秀婉喝下去大半壶凉水,才缓过来这口劲儿。
进灶房一看,灶膛里的火,竟不晓得什么时候,自己悄悄灭了。赶紧揭开锅盖,好在锅里的汤水已经煮得很到位,这会儿揭开,还闷闷地冒了几个小泡。
煮了这么长时间,那些小小的溪鱼,早就煮得骨肉分离了。也瞧不见什么骨了,早在焖炖的过程中,融化在了汤水里。
这样的溪鱼汤最适合半大的孩子喝。味道鲜美无比,又没有鱼刺,特别适合用来下饭。
姜姀见她还在灶房里倒腾,许久都没有出来,便撩开门帘进去。
灶台上除了满满一陶釜的鱼汤,还多了一碟子蒜薹炒腊肉。盘子里盛得冒尖的腊肉滋滋冒着油花,她刚想开口说要尝尝味,李秀婉就挟了一筷子送进她嘴里:“好吃吗?”
有些烫,姜姀顾不上说话,唇舌翻动,跳了两下:“好吃,好吃。”
李秀婉探了头来:“咸淡可正好?”
“空口吃偏咸。不过不是盐放多了,就是腊肉本身的咸味,这样拿来下饭正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