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娘子种田日常(251)
宋衍不在,图样画得简陋得简直不能看。兰英婶在旁看得直皱眉,实在没法儿从姜姀的画笔下,看出她说的大肚子、细短脖颈子
的竹编花瓶,究竟长了个什么样。
好在姜姀自己心里有数,便领着沈猎户,一起进林子里挑竹子去了。
这回做的花瓶,和先前做的元宝篮、鱼篓包一类,编制的工艺略有不同。
因需要将竹子的竹节部分留下来作瓶口,故而选来的竹子不能过于粗壮,不然出来粗手粗脚的不好看。却也不能选得太细了,得给客人留有插花的空间。
原先挑竹子,只对竹龄有要求。像姜姀这种眼睛熟练的,基本扫一眼过去,就能将需要的竹子都挑选出来了。这次多了个粗细的要求,为了花瓶的品质保证,又得叫做出来的瓶口,尺寸尽量差不多大小。
这样光是在选竹子上,就颇费苦工。
山里的竹子数不胜数。这么些年野蛮生长,高矮胖瘦的都有。
一开始姜姀还挑挑拣拣,后来寻摸得烦了,觉得实在耽搁时间,便寻思将花瓶的样式分为三种,主要依据瓶口的大小来划分。
大的可以插腊梅、春桃、荷花一类茎杆粗壮的,中号插郁金香、百合等枝长且细的,最小号就专为山里头这些叫不出花名,枝细叶软的野花准备。
这样一来,能挑拣的竹子范围扩大了,找起来就省力了许多。
而后半个时辰过去,近三日要用到的竹子,差不多就都挑拣好了。
她先回去收拾刀具,沈猎户帮着将林子里做好标记的竹子,都砍了扛回去。一群臭屁小孩,带着一只臭屁小狗,都巴巴地围上去,一路吱吱哇哇汪汪个不停。
说的无非是“阿公力气真大”“阿公好棒啊”之类的,拍马屁的话。
孩子们玩闹的喜好总是一茬接一茬。近日来接上的这茬,便是拍马屁、捧臭脚。这点他在一早姜姀射箭时,就深有体会。
还记得前阵子,与哥儿他们刚来时,最喜欢和小果一道跳格子。再后来喜欢玩扔石头比大小的游戏。再接下来就是这回了,也不知是谁带的这个头,一见到什么没见过的事,一个劲地“哇哇”个没完。
在此刻的沈猎户心里,这三小只就像三只又吵又缠人的八哥鸟,叽叽喳喳聒噪个没完,吵得他脑袋都炸了。
所以当他卸完这一批次的竹子后,便想着给这三个小毛头好好整顿整顿。要不然再这样吵下去,谁的耳朵都要受不了。
等屁股后头跟着的三小只,都走到了姜姀家的小院,沈猎户假模假式地同她聊起:“阿姀,你知道我为什么力气这么大吗?”
“您个儿高,身子骨壮呗。”姜姀专心地将竹子按口径大、中、小分好,没留意到他话里的别样。又觉得他突然问这一句十分莫名,直起身,向他那头看去。
沈猎户面上挤眉弄眼。她顿时意会,忙顺着说道:“倒也不对。宋衍个人也高,身子也壮,就没您这么力大能扛。”
“那是因为,宋衍他打小没练好下盘。”
“哦?”姜姀略一挑眉,快速地扫过认真聆听的三小只。
“你也晓得,我家祖上世代都是猎户,因此练就出了一身独门,又能长力气的本事。”
沈猎户说得煞有介事,连姜姀自己,都差点要信以为真了。又听他继续说道:“这独门秘籍,你先前也练过。也简单,就是爬树。你看呐,爬树那会儿手脚并用,是不是得靠稳住下盘才能好好发力。我便是从小跟我爹学爬树,才养出了一身精壮的力气。”
这话说得半虚半实,孩子们都听进去了。这会儿一个个葫芦娃似的抱着他的腿:“阿公,我要学爬树。”
“我也要。”
沈猎户奸计得逞:“那都得听我的话,要不然我可不乐意教。能做到吗?”
齐刷刷的一声:“能!”
“那走吧。”沈猎户挑西瓜似的一溜轻拍了他们的脑袋,“都安安静静的,小声点说话,也不能大喊大叫,要不然会把下盘的力气给吓跑的。”
这一整个下午,山腰上果然都静悄悄的。
姜姀便在这种静悄悄的氛围中,做出了她的第一个小号竹花瓶。
竹子被她锯成长段,保留了竹节的部分。之后便像撕纸片似的,撕开竹段子敞口的那端。
做好的这些,就是竹花瓶纵向的骨架。类似于新年挂在门前的大红灯笼骨,也是弯弯的,圆圆的,没包拢来时,像张牙舞爪的八爪鱼那样。
而后就是制备花瓶表面需要用到的竹丝了。
越是这种精细的巧物,需要用到的竹篾宽度越小。她便将剑门刀调整到极小的开口,等手里的竹子刮青又劈开后,统统将它们放到小角剑门上走了一遍。
出来的竹丝米黄又细长。且因为前日里下过雪,竹子本身水分充足的缘故,今日制备出来的竹丝又软又韧,可塑性极强。
姜姀将竹丝横穿到骨架上头,一圈一圈由小及大,像盘蚊香似的地编织了起来。
到这一步为止,她做出来的半成品和先前做过的桌罩有五六分相似。只是花瓶体量更小,用的竹丝更为细致,且织得更密,几乎见不着丝与丝之间的间隙。
如此即便只做了一半,叫人看着,也觉得相当富有美感。
兰英婶和李秀婉不敢打扰她,只一人搬了张板凳,坐在院墙后头晒太阳,时不时探个头出去看看进度。一眨眼,出现了西瓜瓢似的小半圆。再一眨眼,就见姜姀已经在给花瓶的大肚腩收口了。
姜姀本想一编到底,却在收口前夕,临时改变了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