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竹编娘子种田日常(252)

作者: 炽柳 阅读记录

毕竟这样通体圆润的花瓶,尤其搭配上小号瓶口,看起来过于肥圆。不像花瓶,反倒像颗地雷。

要给那些文人雅士瞧去,多半会觉得模样太过粗鄙,难登大雅之堂,反倒让人忽略了竹子与鲜花相衬的意趣。因此这个瓶底还得做进一步改良。

加之鲜花插进去的鲜花需要放水养着,她想了想,便在花瓶的底部,塞下了半截宽口竹筒。只要将水从瓶口倒进去,就能落到内里放着的竹筒上。

这样凸出来一小截的竹筒,恰巧能作为花瓶的瓶底。在上头交错地缠几圈竹丝以后,既丰富了花瓶的立面纹饰,又让原本圆溜溜寻不出个褶皱的大肚子,多了一丝窈窕的美感。

这般上环肥,下燕瘦,就算是再挑肥拣瘦的客人,也寻不出毛病来了。

兰英婶最后一回探头,就见姜姀左右手轮换,将花瓶扔到空中抛着玩儿。

此举是为了感受里头盛水的竹筒固定得是否牢靠。觉着不摇不晃之后,便能往里头添水插花了。

外头的两人见她大功告成,都从板凳上起身,快步进来。

这回大呼小叫的换了一拨人。

“真好看。”说这话的是兰英婶。

“我这就拿回去插花试试。”再是李秀婉,她已经揣着竹花瓶往门外走了。

姜姀正需要看看成果展示,便同她一起过去。

李秀婉将花瓶放在堂屋的方案上,舀出来一瓢水,往花瓶里添了点儿。起先姜姀还觉着这花瓶做得一点刺都挑不出,这会儿一见她添水,就将眉头皱了起来。

瓶口太小,不方便加水。不仅瓶身洒上了水,连方案都被淋得湿漉漉的。

兰英婶找了抹布来擦,却擦不去姜姀心上的愁云。她连鼻子都皱起来了,脑子里翻来覆去地思忖,该如何解决小口花瓶加水难的问题。

在花瓶上放漏斗倒是可行。这个朝代的多数人家里,都放有一个陶土做的漏斗。但家中有是一码事,自己的花瓶需要用上漏斗加水,又是另一码事。

她可以在花瓶售出的时候预先告知客人这个问题,却不能只说出自家货品的弊端,不给出解决方案呐。

这般想着,姜姀想起了坡上的林子里,那棵总被她薅羊毛的老枇杷树:“若咱们卖竹花瓶时,多给人家两片枇杷叶呢?枇杷叶子一卷,便是现成的小漏斗。再往漏斗里面加水,就不会洒得到处都是了。”

李秀婉笑道:“这个主意好。”

她老早见过那棵枇杷树了,就在距离他

们住着的地方不远。往常出去摘野菜时,常常会经过那棵树下。也知道那棵枇杷的叶子,好比成精了一般生得硕大无比。

要能捡上一些,给买竹花瓶的客人做搭头,他们肯定高兴。

今儿个的李秀婉脚下呼呼生风。不一会儿工夫,就捡了几片枇杷叶回来,都递到了姜姀手里。

姜姀将叶子一折,插到了瓶口上。果不其然,水瓢里的水都顺着叶片流进了花瓶里。哗啦啦的水声淌得她心头上都在响,简直比铜板撞铜板的响声,听着还要悦耳。

随后李秀婉便将孩子们采来的花都插上了。一半嫩黄,一半娇粉,都在竹花瓶里绽开。与竹色相称,瞧着格外明亮。

“真好看。”李秀婉左看右看,又抱了花瓶到阳光底下细琢磨。

阳光透过竹丝间极微小的孔隙,洒出一片斑驳的侧影。风一吹,捎带来阵阵花香和浅淡的竹香。她要是县城里买花瓶的客人,大约会恨不得将自家的每个角落都摆满,再将当季的鲜花和过往时节的干花统统插上。

实在是太好看,太瞩目,太惹人喜爱了。

等她面色红润地回屋来,姜姀已经在屋里坐下,向兰英婶传授起这竹花瓶的做法了。

李秀婉不想打扰她们,也不想偷听,便拖着凳子坐到屋外,离她们老远。

可今日姜姀的说话声格外响亮,无论她往哪个角落钻,那些话语都一点儿不漏地,落进了她的耳朵里。

她便从竹篾的准备,听到了最后的封竹筒收口。每个字都能听懂,但合起来却怎么也听不明白。

后来里头的声音歇了,兰英婶走到她身侧来,还笑眯眯地搭了她的手:“秀婉呐,帮我们一个忙可好?”

李秀婉稀里糊涂地被拖进了做竹编的三人流水线里。她是给竹篾过剑门的那个。

因着觉得“剑门刀”这个名称煞是好听,还一边抽竹丝,一边问起剑门刀这个名儿的由来。

姜姀耐心地同她说了。还将她们现有的每把刀,每一个做竹编的步骤,都再行解释了一遍。光看她笑得憨拘可爱,就知道她怕是从头到尾都没听明白。

先前教的兰英婶,起码做过两年竹编,对那些专业名词不陌生。虽然手生了些,但手把手教一教,很快就能学会。

李秀婉就不同了。在今日之前,她对竹编的了解比宋衍都少。好歹宋衍是耳濡目染之后,才开始接触他们的竹编流水线的。如此这般,上手都云里雾里,多久过去了还依旧停留在过剑门这步没法儿精进。

要她说,学做竹编,没个两年的苦工磋磨还真不行。

因此李秀婉蒙头蒙脑的反应,在她看来太正常不过。虽每回抽竹丝都抽得极为谨慎又缓慢,但在姜姀眼中,有人能帮着过剑门就已经很不错了。

好歹她心细,心思也沉得住。这可是给她们省去了一个相当枯燥的环节呢。

一下午,三人皆是吭哧吭哧地干着。直到傍晚,才做出来整两个成品。

除了起步手慢,还因为竹编花瓶不仅要编,还得要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