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娘子种田日常(256)
虽然这事儿按规并不允许,但实际会有不少贩子趁机到人家店里做叫卖的事儿。只要别喊得太过吵到了客人,不挨人投诉把官兵惹来,基本上没甚大事。
这般想着,她便也起身了。
两侧摊子上坐着的兰英婶和李秀婉,也都随她站了起来,将余下的花瓶,都装到沈猎户担的那对挑筐里。
正要走,身后传来喊声:“小娘子。”
姜姀没反应过来是在喊她。倒是李秀婉回了头,见身后铺子里,一名头戴方巾身着黑褐色夹袄的中年男子,扶着腰杆匆忙追了出来,又喊道:“卖竹编的小娘子,等等,且慢。”
一行人这才齐齐地回过头去。
第110章 长联供货
那人因大腹便便,身宽体胖,即便就这么几步路,也追得气喘吁吁。跑到众人跟前,双手扶膝,狠喘了几口气:“嗳,等等,再等等。”
姜姀不晓得他有什么事,但见他从那个名为“长联”的实用品铺子里跑出来,直觉不会是什么坏事。
那铺子她头一回进县城的时候也逛过,里头卖的各式脂粉、饰品叫人耳目一新。连水墨竹灯和鱼篓包的灵感,都是从那处得来的。
因此她对这个铺子多有好感。
又喘了好一会儿,眼前人终于缓过劲来。说起正事,倒是开门见山,一点儿都不墨迹:“小娘子可否将剩下来的竹花瓶都卖我?”
姜姀本还有些纳闷的脸上,登时浮起笑意:“我这儿还剩了十个,三十文一个,一共三百文钱,客人是想都买去?”
“嗳,是。都留给我吧。”他话里顿了顿,“不过只这些还不够。我可否管娘子,再定一些其他的竹编用品,凑成一整套?”
姜姀一听就来了劲。这是大生意上门了。
她丝毫不敢怠慢,端正了神色:“您还想要什么?”
那人掰着指头细数起来:“花器、果盘、灯笼、提篮、竹扇……或者其他娘子能想到的,更有心意的货品,我照单全收。”
他喋喋地说了许多,姜姀这才知道,来人竟是那实用品铺子“长联”的掌柜,姓钱。先前大集那会儿,还有今日,都是来铺子视察的。倒是凑巧,每回都能碰上他们一行人卖货。
最初是大集沿街叫卖那会儿,在旁听姜姀说了两遍丈母娘和女婿的奇事。后来听得饶有兴致,便随那些看货的客人,往他们跟前挤了挤。
那会儿他就已经觉得,姜姀他们卖的竹编十分不错了。
起码在款式上挑不出毛病来,既取了这阵子县城里时兴的元素,又做出了自家琢磨的心意,一看就是在这竹编手工艺品上下过苦功的。
而且能在叫卖方式上压人一筹,以带了韵律的奇闻故事来吸引客人的眼球,倒比那种寻常王婆卖瓜式的吆喝,听起来有趣得多。
再就是今日了。
今日元宵节。怕夜里出来看灯逛夜市的小娘子太多,店里的小厮们要招待不过来,钱掌柜便一早过来开了铺子。
本是为了帮忙的,奈何白日里生意冷清,他便闲下来,搬了张槐木靠椅在门前坐着。
刚打了两个瞌睡,就听见了前头一阵吵闹,还熙熙攘攘的,聚集了不少人。
走近些看看,竟有缘分,还是先前见过的竹编小娘子。这回卖的花样也变了,一个个像大肚弥勒似的竹花瓶,瞧着倒比先前主卖的鱼篓包更讨喜了。
那时碍于摊子上人多,他没进去凑这个热闹。后来店里又来了两拨熟客,招待完以后,就见着他们已经收好摊子往外走了。
这不,赶紧招呼了追上去。
庆幸的是,他一眼瞅见那壮高个担着的挑筐里,还有没卖完的竹花瓶,便想都收罗来,放到自家店里也陈着。
但只卖花瓶又显得有些单调。像他这种大杂烩式的实用品铺子,要的就是花样多、款式新。只卖一种竹花瓶算什么,自然得配上其他的摆件才好。
因此便说了这许多。
不过还真是凑巧。钱掌柜说的这些,恰巧是姜姀上辈子常做的物件,要么就是这辈子尝新做过的。做起来不难,且教起来也没什么难度,只她两人做也完全可行。
只是又听钱掌柜道:“不过这个数量上,要做的话,每种至少要备上五十个。还得赶在二月二之前做完,娘子可会觉得吃力?”
这
个数量……姜姀心上暗叫不妙。就给半个多月的时间,每样至少五十个,品类还未定,吃力是肯定的,而且吃的是天大的力。
但这事儿她不能明说。哪有谁家生意还没谈成,就给甲方暴露自个儿弱项的。缺人手后面还能找,要叫大单子跑了,那才叫后悔莫及呢。
便道:“无妨,多少都能做,只是我也实话实说,您给我们做的这单子实在不算小。要给您做这些,我们这阵子便没法儿再出来摆摊卖货了。这半个多月的时间里,收成上就没个准。您经营着这么大一间实用品铺子,人品上我自是信得过的。但双方做买卖,光靠人品显然不大够,还需要添些其他的保障。”
姜姀没说得太直白,但钱掌柜这个做了大半辈子营生的,哪里不懂得她的言外之意,笑道:“那必然不会叫娘子吃了亏去。按我朝律法,定制货品,都是要付定金立契书的。我自个儿就经营着铺子,自然会将这些规矩做足。几位不妨到我铺子的后堂坐坐,我在那儿设了间茶室,咱们坐下好好聊聊。”
姜姀应下了。一行人有大有小,都跟进去了也无用。
李秀婉便带着孩子们,先到一旁的汇丰食肆吃午食去了,沈猎户夫妇则随她进了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