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竹编娘子种田日常(262)

作者: 炽柳 阅读记录

之后便听说了那农户的事儿。他也跟着乐:“那还等什么,抓紧出发吧。只怕老爷子都要等不及了。”

吃过干粮备了水,两个人换了匹马,又风尘仆仆地上路了。

四日过去,风餐露宿,宋衍在京城的换马站归还了最后一匹马,换上一头毛色灰白,长得极不显眼的毛驴,先去了将军府踩点。

好消息是,将军府的墙头矮极了。京城位于天子脚下,各家官员家的围墙,依据官职高低,受到天子管制。

当初老将军实权被免后,将军府的围墙被大内来人硬是削去了一大截,那会儿还担心会遭贼呢。现在想来,老天有眼,原是为了今日做准备。

宋衍个子高,骑在毛驴上,略垫垫脚,就把将军府的围墙里头看了个精光。

彼时正值午夜,将军府四下的灯火都已经熄了,唯独老将军所在的南缨苑还隐约亮着灯。南方不比北方,到了冬季里,许多常青树还长得郁郁葱葱,因此从外围看去,看得不算太真切。

但不知是否是他的错觉。那灯火隔着树影,瞧着格外摇曳,似乎有人刻意在屋里挑拨了灯芯,在同外头招呼似的。难不成他阿爷未卜先知,竟知道他和李贵生偷偷潜来了?

不远处打更的声音传来。宋衍不敢过多停留,赶紧低下身子,骑着毛驴离开。

冬季夜冷,他和李贵生骑着驴子,穿过繁华的夜市,在一片热气蒸腾中,饥肠辘辘。却因为身无分文,住不起旅店,只能找了处桥洞躲着,揭开幕篱,恶狠狠地啃了两口已经风干到硌牙的糜饼。

桥洞实在是太冷了。四下通透,两面环风,他抱着胳膊,身子僵得难受。这会儿想起山里草屋摆着的五尺大床,虽然硬了些,但好歹底下的褥子铺得平坦,上面盖着的被子也常晒常新,充斥着一股日光的香气和山间独有的谷草味。还有那枕头,也是软和得紧。

越想就越是饥寒交迫,干脆起来不睡了,凭着几年前的记忆,摸到了那农户的家里去。

农家人早就睡了,听见有人敲门,起初还以为遭贼了呢。

当家的李大揉着发酸的眼睛掌灯出来,看见两人两驴,抱着手站在院门外瑟瑟发抖,愣了愣,而后才看见更清瘦些的那位郎君,将遮脸的幕篱撩了起来。

他一眼就认出来了。这是救了他家虎子的恩人呐,赶紧帮忙牵过驴子,请人进了屋。

那事之后不久,李大就知道了老爷子曾是驰骋疆场的大将军,得知他解甲归田之后再没法子保家护国之后,还惋惜了好一阵呢。

所以料定他们深夜到访必有要事。况且他许久没见着老爷子在水边遛鸟,老早察觉到老爷子那头是不是出了什么事,还偷偷去将军府探了两回墙头,都没看出什么异样。

等宋衍一说起,李大就知道了。果真老爷子遭了难,被大郎君软禁在家。

而他面前的这位宋家二郎君,竟也是从大郎君手里死里逃生的。可憎,这大郎君也忒坏了,哪能残害自家血亲呐。

当场就拍了板,这忙他必须得帮。既是自家娃儿的救命恩人,就算豁出一条性命,也得保老爷子无虞。

就按照宋衍说的,先好好歇息一晚,明日子时,一齐去将军府营救老将军。

分工也定好了。

李大明日一早去车马行租一辆马车来,先把李贵生这个路熟的,放到西苑后门点火,再把宋衍送到距离南缨苑最近的东侧门。到时两人一起,把看门的两个门人打晕了,再由宋衍翻墙进去救人,顺人钱财。一旦宋衍和老将军都出来了,立马扬鞭走人。

都讨论好后,李大给宋衍他们安排了两张地铺,并排铺在堂屋。

这几日风餐露宿,吃睡都缺。农家人的泥巴地睡着可比换马站臭烘烘的大通铺舒服多了。宋衍刚一躺下,就想起在大罗山,拥着暖乎乎的芒草花被褥睡觉的时候。心上比那被褥还要软暖,一夜过去,睡了个精神头奇足。

一早李大帮着把两头驴子还回去,顺道租了辆马车出来。指明要了最快的马,最质朴的车子。

到子时,三人都用黑衣黑裤乔装好了。按约定,先把李贵生送去西苑。

宋衍在马车上反复确认营救的细节,正叮嘱他无论如何千万要自个儿当心时,意外发生了。

此刻的马车距离将军府还有一条街,街对面传来了一群人的惊呼。

“走水了——”

“快来人呐——”

街对面轰然掀起炽烈的火光,漫天焦灰簌簌飘落。驾车的李大顿觉不对劲:“郎君,有情况,怕是府上出事了。”

宋衍踩着马椽子探出头来,一眼就瞧出,火光来源于将军府的西苑,正是他们商量好要去放火的地方:“见鬼,怎么不点自着了呢。”

李贵生小声嘟囔:“难不成是最近天干物燥,哪个仆从不小心打落了火烛?郎君,如此这般,是不是不需要咱们再添一把火了?”

宋衍又钻回车里,同李大道:“不用去西苑了,直接往我阿爷那处去去。老天爷都在帮咱呢,正好多一个人多一份力。贵生,你去账房,那边你熟。我去找阿爷,咱们还是按计划,在东侧门碰头。”

马车飞驰向前。因着西边大火,不少凑热闹的街邻,把那边围了个水泄不通。反倒老爷子所在的南缨苑冷冷清清,连门外头的看守都不见了影。

都省得费力揍人了。

宋衍心中大喜,踩着马车椽子,翻到了墙头上去。月黑风高,黑灰簌簌,他抹了把脸,冷不丁瞧见将要跳落的香樟树边,挂着一个黑洞洞且壮硕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