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编娘子种田日常(270)
见他们浩浩荡荡地都来了,“哎哟”一声,赶紧把手上的门板搁到门后去,招手道:“都进来吧。”
姜姀他们挨个进去了,将东西卸在后堂。
此前的货品都已经清点完,如今这会儿店里的小厮也已落班,钱掌柜便自己动手数了数,又看了看:“这食盒和花器做得绝妙啊。姜娘子的手艺,我是极放心的。”
当场便爽快地给了余下的六贯二百五十文钱,算是结好了尾款。
没遇上不讲道理的甲方,就不枉费这阵子的辛苦,姜姀对钱掌柜的人品倒是放心。
但想起先前契书里写的日后合作事宜……她眼风一扫,却觉得钱掌柜不像还有话要说的样子,心下忽地忐忑起来。
第117章 三人心愿
临要走时,姜姀终于忍不住开口:“掌柜的,咱们接下来的合作……”
钱掌柜一拍手:“你不提这事儿,我都差点忘了。嗳,要的要的,不过具体的合作法子,要等明日春耕节后再定。”
估摸着钱掌柜想看节日销量,姜姀笑着应下。更觉做生意需得主动出击,便与钱掌柜商议:“不若明日我们昏时再来,等您做完这日的生意,咱们再议。”
钱掌柜怎样都说好,眼神一个劲地往外飘,抱了抱手,算是送客。
姜姀便也晓得他今日心在外头,不好继续厚着脸皮赖在他的铺子里,赶忙担上空挑筐走。
这长期合作的事,既已约定好,明日再来一趟就是。她心中隐有期待。只要这笔生意能谈成,李秀婉的小食摊,应该就有眉目了。
至于她自个儿……她回想起大年三十那日。
年三十,祈新年。
三家人吃完年夜饭后始终聚在一处,除了守岁,还各自许了个心愿。
李秀婉的心愿是,能早日攒够银钱,等安稳后,到县城里摆个小食摊,卖她拿手的烤饼。姜姀自己,则想开一间属于自己的竹编铺子。这样日后到集上,就不用总跟人抢摊位了。
而兰英婶,姜姀记得当时她沉默了很久。她似乎没有什么心愿,因着她对自个儿的生活已经十分满足。
姜姀和李秀婉笑着催着她细想想,毕竟一年到头,能许下新年愿望的机会只这一个,错过了实在可惜。
兰英婶便缓缓道:“那我希望娇娇能好起来。”
嬉笑催促的两个,便都不吱声了。
李秀婉抓了一把兰英婶的手,又看了眼娇娇,回过头来冲兰英婶讪讪地笑。姜姀便捉住了她的另一只手,暖暖一握后,道:“要我说,咱们仨的心愿,来年都会实现的。到时谁的心愿成了,就得请其他人吃酒,一个都不准跑。”
李秀婉这才笑开,泪眼婆娑地和兰英婶抱在了一处。
想来她们三人里头,头一个实现心愿的是李秀婉咯。姜姀收回思绪,此刻并没有声张,只眉眼弯弯,将身侧的几人看了看。
兰英婶左手牵小果,右手牵娇娇,瞧着颇喜上眉梢。李秀婉亦是,笑眯眯地领着与哥儿和霜霜,嘴都快笑歪去。
与她二人呈现鲜明对比的宋衍、沈猎户还有李贵生,像霜打的茄子似的了无生气。她便小声同宋衍道:“累了吧,待回去我给你揉揉。”
宋衍一听,抖擞了精神:“不成,难不成你这阵子不累么。你且好好歇着,这点倦累,睡一觉就过去了。要再不行……你摸摸我的头吧,摸摸就好了。”
姜姀左右见着无人留意,伸手过去,搡了一把他的后脑,又飞快地将手收回来,权当无事发生。
却见除了宋衍一个劲儿地憨笑,李秀婉和兰英婶也跟着捂嘴笑起来。
她有些难为情,偏过头去。
宋老爷子倒是几个男人当中,唯一一个还泛活着点人气的。此刻正伸长了脖子环顾四下,似是在寻找什么。
姜姀的目光被他吸引:“您找什么呢?”
宋老爷子收回视线:“我在看县城里,有没有适合孩子们念书的学塾。”
这阵子姜姀日日从天亮忙到天黑,只知道宋老爷子每日都带三个孩子学习写字。没想到学得这么快,这就得下山找学塾念书了。
不过这会子怕是找不到了。他们行走的这一带,是做买卖摆小摊的主街,不像是适合童子们念书学习的地方。再说就算有学塾,这个时辰,怕也已经关门了。
姜姀想到什么:“何须到县城里找学塾,咱们山下的村子里就有现成的,每日来去不是更便利些。那学塾的夫子也不差,过往在京城里讲学授课,带过的童子不少,饶有授学经验哩。”
宋老爷子弯起嘴角:“想不到村子里卧虎藏龙。那好,那我明日便先带孩子们,去村子里的学塾一趟吧。”
白淀村里,陈四郎的学塾已经开了有小半月了。条件也简陋,就在自家叔父闲置下来的半间草屋里,放了几张木桌椅。
笔墨纸砚都是他从京城背回来的。那些讲学用的书籍原本只一卷,其他的都靠他手抄誊写。学塾中现有五个童子,光是《千字文》,他就得誊抄五份。
他原本打算让童子自个儿抄的,可大多来他这儿的童子,连囫囵字都写不出两个。尝试过后,更是发现童子们写的实在鬼画符。想想算了,还是自个儿来吧。
这几日为了给孩子们抄《千字文》,他不舍昼夜,抄得胳膊都酸了。待姜姀和宋老爷子来时,他刚抱着誊写完的最后一卷,长舒了一口气。
结果一眼看到三个面上稚气未消的娃娃,吓得眼睛都愣直了。
姜姀热情地同他招呼,欺身福了福:“四郎,近来可好?今日都过春耕节,你怎的一个人在学塾里忙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