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竹编娘子种田日常(271)

作者: 炽柳 阅读记录

昏头昏脑的陈四郎,这才认出是姜姀、小果他们,抱手还礼:“我家那

情形你也晓得,我娘半边身子瘫了连起身吃坐都难,二哥为此急火攻心嘴歪眼斜亦是不好,家里哪还有人有心情准备节日的玩意儿。我在家待着也是挨骂,正好要替童子们准备课本,一早便出来了。”

他自嘲地笑了下,又问:“姜娘子今日来有何要事。让我猜猜,莫不是小果他们,想来我的学塾里念书?”

“正是。”姜姀温温一笑,给孩子们的名字,以及此前的学习进度一一介绍了。这些都是进门前宋老爷子交代的,还受了老爷子的叮嘱,道“莫要提及任何有关京城的事宜,免得这夫子失之偏颇”。

陈四郎扶了扶酸疼的胳膊,看来今日是休息不成,又得给孩子们抄《千字文》了。

不过这三个孩子在识字上都有些许基础,教起来应该不会太难。等明日开课,应该就能轻松一些了。陈四郎在心中安慰了自己好一通,又同他们道:“我办这学塾的目的,姜娘子应该也知道。这学费上……”

姜姀道:“理解,理解。多少银钱,你尽管说就是。”

“每人每月一百文钱,笔墨纸算耗品,得自带。”

姜姀此前以为念书挺费钱,没想到每月才需一百文,一年也只要一贯多钱。在义务教育还没普及的朝代,这个教育开销已经相当便宜了。当然,也可能不是教育方面的开销低,而是陈四郎开口要得少了。

见姜姀眼中划过疑惑神色,陈四郎道:“我留在村里,除了贴补家里,还想能多点儿时间,照看我娘。我娘先前是错,她处处刁难、责打你,为了贪小便宜,竟和流民去争抢一只出走的鸡。之后遭了推搡,摔瘸了半副身体,脑子也摔糊涂,吃了大亏。但她再错,再不讲理,也是生我养我的娘亲。她在德行上有亏,确有问题,我作为儿子,却不能不讲孝悌。”

“至于我二哥……不提也罢。我只觉得自己,不能再当无事人一般,远走他乡逃避下去。所以我只收每个童子每月一百文钱,也是为了求老天爷,能不能看我诚心诚意的份上,让我娘和二哥稍微好受些。”

姜姀点头道:“既然如此,那我便先交一月学费,明日起,便将三个孩子托付于你了。到时还得劳烦你这个夫子,多多指教才是。”

两相客气过后,姜姀和宋老爷子,便带三个孩子离开了。

外头打算一齐去县城的兰英婶,见他们出来,笑起来:“可都说好了?”

“说好了,每日巳时开始念书,午时短休两刻钟,申时落课。七日里只用念五日书,该休沐的日子都能休沐,不会把孩子们累坏去。正好今日去县城买点儿学习用具,明日一早就能把孩子们送下来念书了。”

兰英婶笑着说好:“哟,那午食可怎么办呐?不如我去给他们送饭罢。农家的孩子一日两餐就行,这仨娃娃这阵子一日三餐吃惯了,到日中怕是要饿嘞。”

姜姀想了想:“到时早起,便将午食做好了给孩子们揣着。与哥儿这个做哥哥的,就多拎一个食盒下去。午食就在学塾吃就好了。”

小果仰起脸:“娘,那其他的童子,见我们吃饭,怕是要给馋坏了。”

“那我和你秀婉姨姨,便多做点儿饭菜让你们带去,这样就能和其他童子分着吃了。”

小果拍手叫好。她在山里除了与哥儿和霜霜,许久没交新朋友。还没碰上面,就期待起明日和其他小娃一齐念书,分享美食的时光了。

今日二月二,家家户户过春耕节,祈求风调雨顺,田地丰产。条件稍好些的农家人,便会在这一日做龙鳞饼或龙须面吃。

姜姀他们一早就吃过龙须面,只不过这龙的须子长得略粗了些。因是纯手工制作,她拉不出棉线那样细长的面条。当然,也不排除是她水平不够。毕竟李秀婉拉的,就比她拉得好得多。

待吃过龙须面,沈猎户、宋衍和李贵生就进山去了。

近日天暖,经过一个冬日的休养生息,那些冬眠的动物正饥肠辘辘,四下里出来觅食。他们便要趁此机会打点儿猎物。

这个时节的猎物金贵,下头肉贩子给出的价钱,能比夏日里多上一番。因此若今日能撞上大运,家里便又能多囤许多粮食了。

姜姀此前特意辟出一块地方当作自家库房。起先还空荡荡的,后来那库房里装米装面的袋子就越叠越多。囤到这会儿,百来斤该有。

虽说再过个把月,就要迎来回南天了。但她有自己独辟的隔湿法子,必不会叫这些粮食返湿生虫。

只要一切顺利,“大仓满小仓流”的情景指日可待。

第118章 惊喜铺子

一行人到县城时,天还大亮,距离和钱掌柜约定好的时间还有一个多时辰,便绕着长联铺子四下里溜达了溜达。

今日春耕节,各家各户都休沐。按这一带的习俗,除了吃“龙制品”,还有不少人会趁空闲去郊外登高踏青。

长联边上那家专卖面食的单间食肆,今日就闭店歇业。姜姀觉着这店家还挺人道的,该休沐的日子,便放自家伙计踏青休息去了。再仔细一看,才看见门柱边粘着一张红纸,上面写着四个墨黑大字——旺铺招租。

竟倒闭了。姜姀好一阵唏嘘。

她头回来县城时,这铺子才挂了红绸花篮,客人们纷纷抱手,道贺“开张大吉”。后来每回来看,都门庭若市,食客如云。

怎就突然倒闭了呢……

揣着一肚子狐疑,姜姀想着一会儿去和钱掌柜谈生意时顺道问问。毕竟她觉着这家食肆的葱肉大馒头十分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