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竹编娘子种田日常(53)

作者: 炽柳 阅读记录

“您先前也是这么说的,”姜姀笑道,“后来不也喊得挺好的吗?”

小果在旁自告奋勇道:“阿公莫慌。先前那次我娘吆喝的时候我听见了。你要是觉得喊不出口,那就我来。”

说定以后,几人把路上要喝的水也装好,前后脚下了山。

姜姀揣着兰英婶塞的两块野姜,顺道借了篾刀和锯条下去。

今日不做竹编卖,先做些自家用的试试水。

她把昨夜养在溪里的鱼收起来,在溪边就地杀了洗净,用麻袋垫着摊在院子里头晒,又重新把鱼篓放下去。

要这几日都能有这样的好收成,很快就能凑出一袋子鱼干。

只是接下来一日日要晒的鱼干多起来,就不能像这样草草铺着晒,还需要做个竹筛子出来。这也是她今日把工具借下来的原因。

前阵子卖出去的竹簸箕体厚又偏小,只适合晒些譬如干菜豆子一类体小水分不高的东西。

而像鱼、肉之类的鲜食,晒的时候更考验竹编制品的透气性。

编得太疏盛不住又容易坏,太密又不下水,容易让晒不到太阳的那一面发馊。

因此还是很有必要做个专门的容器出来。要能做得好,就找兰英婶一道量产。太不像样就算了,自个儿将就用用,也无所谓好与坏。

她带着柴刀进竹林,砍下几根竹子拖回来,在院子里席地而坐,开启了今日的忙碌。

半个时辰过去,沈猎户二人已经来到村里。

今日村道上的行人比那日多出许多。

他面上臊得很。都说万事开头难。尽管他先前已经开过一次头,不过几日过去,心里那股别扭劲上来,又把自己这张老嘴打回了原形。

没等他多犹豫,身旁的小果已经吆喝开来:“又香又嫩的枇杷酱油鸡,神仙吃了都叫好——”

一路喊过去,引来不少人驻足。

“小毛孩子这样厉害,能说会道的,阿叔你可有福嘞。”有脸生的以为小果是沈猎户的孙女,夸得那叫一个赞不绝口。

头一回碰上由小孩子负责叫卖的摊子,那人被吸引过来,也实在好奇卖的这鸡究竟是个什么味:“丫头,你这枇杷酱油鸡怎么卖?”

“叔叔好,十文钱一块。”

“有多大块?”

沈猎户随手拿出一块递给他掂掂重量。

“是挺沉的。只要十文钱就能吃这么好些肉吗?”

小果特意同他强调:“而且这不是家养的鸡,是野鸡。野鸡天天在山里跑,肉吃着可比家里圈出来的香多了。”

那人将信将疑:“我能尝一口吗?”

得亏姜姀早有准备,沈猎户拿出用枇杷叶单独包着的鸡块:“您尝尝。”

男人伸手拿去一小块:“确实好吃,好吃极了。”

他当即从怀里摸出十个铜板:“给我来一块,要肉多大块的。”

“咱们这都是搭好的。虽然每份鸡肉的部位可能不大一样,但肉量都匀,肯定不会让您吃亏的。”沈猎户收了铜板把东西递给他。

那人拿着一包酱油鸡,前脚刚走,后脚又折返回来:“要不给我再来一块。我给家里大哥也带去尝尝。他这人嘴最刁了,我就不信你家这鸡收服不了他。”

见他去而复返,周围扎堆的人愈来愈多。都来凑枇杷酱油鸡的热闹,有些不打算买的也纷纷来试吃,能尝个肉腥味也是好的。

……

姜姀做的竹筛子刚具雏形,就听见山道上叽叽喳喳的说话声。

抬头看天,这会儿刚过午后。上山下山还要一个时辰哩,这两人这么快就把酱油鸡卖完了?

难以置信地转过身,她见着沈猎户几步一喘气走得相当吃力。一看背篓里的东西都冒尖了,也不知道买回些啥,沉成这样。

她放下手里的活计起身帮忙,挨着小果冒冒失失的一顿撞:“娘,阿公给咱买了好多东西。”

沈猎户笑笑没说话,把背篓从肩上卸下来。

姜姀在里头翻了翻。几个麻袋擂成一摞。单独放着的还有一口木桶,里面塞两大三小足一套的陶碗,外加三个卖相一般的陶盘,以及一块卖剩下的酱油鸡。

再看麻袋里装的,有白米、糙米、鸡蛋、板油和五花肉,每样看着分量都不少,外加一棵腕关节粗壮的白萝卜和细长带弯钩的紫茄子。

“娘,还有呢。”

小果从背后变出个长条形的皮袋子。一打开,里头是热气腾腾的雪白乳汁,闻着还有股羊膻味。

以为就到此为止了,谁知她在衣裳前襟的口袋里一顿摸索,又摸出三块糯米纸包着的饴糖来:“娘,没了,就这些了。卖羊乳的公公说,等咱们下回下山再把羊皮袋子给他送去,放寿阿公的铺子那儿就成。”

沈猎户在旁补充道:“筷子我就没给你买了,竹筷这东西自己做也方便。你惯会用竹子做物件,没必要费这个钱。”

姜姀被他俩整懵,好半晌说不出话来。

“……这些一共花了多少?”

“一百八十文。”

“多少?!”

沈猎户瞧她脸色不对,声音轻下去,重复一遍道:“一百八十文。”

“您这是做什么呀。”姜姀蹙了下眉,“不是说好的回来再分账吗?您怎么擅作主张给我买了这好些东西。”

见她娘亲面色不佳,像是要发火的样子,小果忙拽她一把道:“娘,是我同沈阿公说家里缺这个又缺那个。本来还想再多买点,但是钱实在不够……”

姜姀这才知道一切的始作俑者:“你想要帮衬家里的心娘理解,可总不能慷别人之慨,让你沈阿公把自家的钱贴给咱呐。小果,这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