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世子为何如此作死(183)

作者: 无处怜芳草 阅读记录

“是啊,”简青川温声附和,“而且我们是朋友,同甘共苦是应该的。”

郑嫣回抱住许妙仪,哇哇大哭,好一阵才停下。

……

许妙仪记挂着案情,陪了郑嫣一阵后便去书房等萧韫。

不曾想,这一等,就等到了月上中天之时。

满身疲惫的萧韫见了许妙仪,诧异得瞬间清醒了过来:“你……?”

许妙仪打了个哈欠,道:“我想问问案情进展——张阳吐出些什么

了吗?”

萧韫摇摇头,道:“你离开后,我马不停蹄地去审问张阳。他和前面的俘虏一样,嘴硬得很……”

于是他使出杀手锏,慢悠悠地说出了张阳的家庭情况、家庭地址以及家中的详细布局。言下之意就是,你家人在我手上。

他听说张阳与妻女感情极好,甚至每晚都亲自给他妻子洗脚,所以他相信,张阳一定会招。

但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张阳听罢竟是嗤笑一声,满脸不屑,眸中没有半分担忧。

是他演技太好了吗?萧韫想不通。

许妙仪听了也觉匪夷所思。

更深露重,两人一直没能讨论出什么结果,许妙仪便告辞了。

萧韫望着许妙仪离去的背影,忽然问李梧:“你有没有觉得,这养虫人出现得太巧妙了?来了瞌睡就有人递枕头,世上当真有这样的好事?”

李梧一怔,道:“郎君是怀疑背后有人推波助澜?”

萧韫沉重地点了点头,触类旁通:“之前在青州,我们从赵家和蓝家搜到了一些他们和神秘权贵往来的证据,我之前一直以为那人是庆王,可怎么查也无法坐实。如今想来,或许真的不是庆王所为。”

究竟是谁在坐山观虎斗,欲收渔翁之利呢?

萧韫一时想不明白,转而开始翻阅记录俘虏言论的册子。

如他所料,俘虏们大多只是奉命办事,不知事情全貌,这些册子记录的大部分都是他们的家庭情况……

倏地,萧韫的目光顿在某处——

上面记载,某个俘虏迷迷糊糊地提到,尚书之死的前一天,他被分派了一个奇怪的任务。上头要求他和另一个人在某酒楼后接应一具尸体,并剥掉尸体的面皮……

为何要特意剥掉面皮?

萧韫本以为能够拨云见日,谁知迷雾是一重接着一重……

与此同时,郑嫣和许妙仪躺在一张床上漫谈,姐妹俩小别胜新婚,有无数的话要说。

说着说着,话题莫名又回到大理寺狱去了。郑嫣委屈巴巴地控诉:“姐姐你知不知道那牢里面有多无聊?那《千面郎君与玉面修罗》我看了不知多少遍!都快背下来了!”

一提到《千面郎君与玉面修罗》,许妙仪便不由自主地回忆起简青川那天的话语……

倏地,她福至心灵,猛地坐起身来:“我知道了!”

第84章 偶遇好巧啊!

郑嫣吓了一跳:“什么?姐姐你知道什么了?”

许妙仪没有回答,匆匆忙忙地披上衣服,趿着鞋就跑了出去。

许妙仪自觉找到了破案关键,激动不已,迫不及待地想将这个消息告知给萧韫。

料峭晚风拂面,吹得许妙仪一身沸腾的热血渐渐冷却,她这才想起来,此时夜已经深了,萧韫说不定已经睡着了。

但……来都来了,大不了将消息转交给他房外值班的侍卫。

思及此处,许妙仪迈开步子继续前行。

然而出乎意料的是,萧韫的院子竟还亮着灯。

许妙仪抿了抿唇,将来意告知值班侍卫。片刻后,她被领进萧韫的房间。

此时萧韫正坐在书案后,面前摆着一堆文书稿纸。在这万籁俱寂的时分,他却仍然是白日里锦衣玉冠的端正模样。他的面容在暖黄的烛灯的映照下显得分外柔和,看向许妙仪的眼神于疲倦中透着惊异:“你怎么这时候来了?”

许妙仪挪开目光,公事公办地说:“我是想来告诉你,那张阳之所以性情大改,很可能是因为,他并非真正的张阳,是有人用易容术假扮的。”

萧韫醍醐灌顶,茅塞顿开。他将此前困惑不解的俘虏之言告诉许妙仪,道:“如此看来,他们杀的很可能就是真正的张阳。”

“很有道理。”许妙仪赞同。

萧韫道:“我明日便带那俘虏去认人。”

许妙仪点点头,又犹豫着问:“你每日都要处理公务到这个时候吗?”

“差不多吧。”萧韫揉了揉太阳穴,“每日都会有新的案件,我得看看相关的案情记录,确保不会有冤假错案。”

许妙仪眸光微动,但没说什么。

“而且,”萧韫又补充道,“还有……先母遗愿需要完成。”

他的母亲生前立志为杰出女子立传,可惜才收集好资料便被疾病夺去了生命。临终前,她将未竟的事业托付给了他。

要知道,编写一部典籍并非易事,需要花费大量心血。太史公写《史记》花了十四年,班固写《汉书》花了将近二十年。

许妙仪知道萧韫在说什么,一时心下感慨万千。

她认为这是一份空前伟大的事业,很想为其出力,可惜她并不精通文墨,除了帮忙翻译古文字,她好像做不了什么。思来想去,她只能对萧韫送上诚挚的祝福:“我祝你早日得偿所愿。”

得偿所愿?

萧韫苦涩地笑了一下,心道他最大的愿望似乎永远无法实现了。虽然这么想着,但他嘴上只是礼貌地道谢。

许妙仪岔开话题:“明日有用得着我的地方吗?”

“不过是审审那个假张阳,我应付得来。”萧韫道,“你先好好养养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