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为何如此作死(233)
萧韫很快心领神会:“你是说,虚张声势?”
许妙仪点点头,道:“庆王都搞偷袭了,却还是没能拿下太子,可见庆王军队实力不如太子。若再有一千名精锐骑兵来驰援太子,庆王的胜算岂非更低?”
“我赌庆王不会死战到底。听说庆王的亲舅舅任凉州刺史,手握一支精锐骑兵,是庆王的底牌。既然有退路,庆王就不会破釜沉舟。”
萧韫深以为然,道:“以我对庆王的了解,他确实不是一个会破釜沉舟的人。”
顿了顿,他又道:“城里大概还有一些庆王的人,而筹集马匹难免会弄出声势,庆王的人知晓后必会横加阻挠,所以我们得先把他们解决了。”
许妙仪想了想,问李梧:“庆王府那边有动静吗?庆王的亲眷是否还在城内?”
李梧道:“没有异动,庆王亲眷应当还没有出城。”
“看来这个庆王倒是挺自信的。”许妙仪笑道,“只要我们带人去围攻庆王府,庆王余党便会不请自来。”
“没错。”
许妙仪站起身:“这样,我带人去庆王府吸引注意力,你趁机去筹集战马去支援太子,这样效率会更高。”
去庆王府无疑更加危险,萧韫下意识地说:“还是我去庆王府吧。”
许妙仪失笑:“你伤势未愈,还是不要打架为好。再者,我们筹马的主要目标应该是高门大户,走一趟就能收获几十匹,事半功倍。既然如此,此事自然应该由你出面,毕竟长安谁人不识萧二郎?”
萧韫无力反驳,低低叹了口气。
“放心,我绝不会有事的。”许妙仪又柔声宽慰道,“你难道还不相信我吗?”
萧韫抿了抿唇,不置可否,转而吩咐李梧:“你先派几个人去城门外蹲守,防止庆王的探子通风报信。”
“是!”李梧领命退下。
萧韫又对许妙仪道:“我赠你一杆长枪吧。”
许妙仪面露喜色:“好啊!”
枪乃百兵之王,也是她前世最趁手的武器,若有枪在手,她的战力便能更上一层楼。
萧韫带许妙仪来到家中祠堂,将供奉在上的一杆约莫八尺长的红缨枪取下。
许妙仪诧异地瞪大眼:“这、这是……?”
“这是我兄长生前用的。”萧韫解释道,“此枪乃上好的精铁铸造,是天下难寻的好枪,虽多年未启用,但我日日精心呵护,应是威力不减。”
许妙仪定睛一看,只见枪头泛着幽幽冷光,杀气逼人,枪锋锐利,有削铁如泥之势。她见过的兵器数不胜数,却也少见如此好的长枪。
然而她忽然想起,萧韫很是敬重他的兄长,不由得心生犹豫:“若是随我上了战场,少不得有损坏,届时你可就没办法睹物思人了。”
萧韫摇头:“没关系,折损于战场本就是它的宿命。若兄长知道,它陪着另一个优秀将领灭贼平叛,必定十分欣慰。”说着,他递给长枪递给许妙仪,“你试试趁不趁手?”
“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啦。”许妙仪笑着接过。
枪身偏重,但在许妙仪承受范围之内。她试用了几招,赞不绝口:“不错,真是一杆好枪!”
萧韫切切叮嘱:“万事当心,若实在不敌,就发射鸣镝,我会前去相助。”
“好,放心吧。”
萧韫将太子的令牌交给许妙仪,许妙仪立即策马赶往金吾卫署,以令牌召集可用之人,共得士兵二百八十名。
许妙仪料想庆王留在城中的余党不会超过三百,便找出了长安城的地图,开始战略部署。
她将这群士兵分为了四队:一百八十人随她正面进军,六十人绕行到战场后方偷袭,另四十个擅长箭术的士兵分为两队,分别绕行到战场两翼,自高墙之上放箭……
部署完毕,天色已然彻底黑透。众人略作整顿,便按照许妙仪的吩咐分头行动。
许妙仪带着一百八十人,浩浩荡荡地前往庆王府。
距离庆王府大门十丈远的时候,许妙仪感知到了敌人的存在,勒令众人停下脚步,做好战斗准备。
不出所料,她话音刚落,就有一大群黑衣侍卫从前方路口窜了出来,约莫有一百余人。他们二话不说,如狼似虎般地扑了上来。
许妙仪热血沸腾,身先士卒迎接战斗。她许久没有拿过长枪了,但此时用起来还是得心应手,她的枪法变化多端、迅猛凌厉,杀得对方节节败退。
将士们跟着这样一位勇猛的将领,士气高昂。
双方交战没多久,六十名金吾卫士兵从后方偷袭而来,庆王府兵猝不及防,乱了阵脚。
紧接着,一侧墙头窜出数名弓箭手,一场箭雨自上而下迅猛袭来,对方始料未及,瞬间损伤过半。
许妙仪一方士气大振,一路势如破竹。
但好景不长,又一波庆王余党赶来支援,约莫有百余人。
见计谋得逞,许妙仪勾唇一笑,手上长枪舞得愈发起劲。
……
与此同时,萧韫及其下属正分头行动,紧锣密鼓地筹集马匹。
萧韫首先登门拜访了临近的季家,季家拥戴太子,自然不能眼睁睁看太子兵败,忙不迭将家中马匹交给萧韫。
季家家主口头上说着是“尽数在此”,但萧韫知道他们还留有一部分,以备不时之需。人之常情,萧韫也没多说什么,让人将马群带往城外集合地点,自己则马不停蹄地赶往下一个目标地。
萧韫的下属们则去往集市和百姓家中,以金钱收购马匹。
一个时辰后,一千匹马在长安城门外汇聚,浩浩荡荡的一片,颇为壮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