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为何如此作死(238)
她循声看去,只见一个士兵正弯腰站在一块半人高的大石头前,脸几乎要贴到石壁上。
战前紧张压抑的氛围下,一点不寻常之处就能轻易地勾动人莫大的情绪,不少人兴冲冲地凑了过去,就连许妙仪也忍不住跟了上去,想一探究竟。
当许妙仪拨开人群,看清石头上的字时,仿佛有一道天雷劈中了她的灵魂。
崎岖的石壁上,那一个个因风化而模糊不清的字,正是她熟悉的金文,而文字的内容,她更是再熟悉不过——
“周将许媛北征必胜,不信者自阅青史。”
这是周平王二十一年五月,她于出征西北的途中,突发奇想刻下的。
她清楚记得,她是在某座高山的半山腰刻下这句话的,没想到千年过去,昔日高山已经变成了一方矮矮的石头。
这样的重逢让人不能不感慨万千,许妙仪登时热泪盈眶。
周遭的士兵们哪能认识金文,七嘴八舌地议论了好一阵也没讨论出个什么所以然,皆觉无趣,便纷纷散开了,石头旁边只剩下了许妙仪一人。
许妙仪缓缓蹲下身子,伸手感受着那久远的刻字,又哭又笑。
那年她三十一岁。三十一岁之前,她从无败绩,并且每一场仗都赢得相当漂亮,所有人都称赞她是女将星。那年,是她最意气风发、恃才傲物的时候。
而三十一岁之后,她的气运便急转直下。她在一次失败中被异族俘虏,受尽屈辱与折磨,诚然她后来成功逃脱,并重新带兵踏平了异族领地,但她也落下了无法治愈的病根,从此实力大减,不再战无不胜。
更糟糕的是,她深爱的亲人朋友也陆续凋零,如风中残叶。
失意消磨了她的锐气,打击了她的意志,哪怕后来她重新拥有了年轻的身体,她也再找不回那年意气风发的自己了,她面对战争不再有十足的把握,也不会在路边的石头上刻下必胜之言,供来来往往的行人验证。
泪水朦胧间,她恍惚看见了曾经的自己。
曾经的她比如今的她高挑许多,身量也更壮实,她的铠甲在日光下熠熠生辉,身后披风随着苍劲的凉风猎猎翻飞。
因为常年在外打仗,她肤色黝黑、皮肤粗糙,呈现出一种野性。她仰头望天,微挑的凤眸中跳跃着熊熊火焰。看着这双眼睛,你甚至会不由自主地认真思索,她究竟是要射下太阳,还是要射下月亮?
辽阔的青天、巍峨的群山在此刻全成了背景,她才是天地间最耀眼夺目的存在。
倏地,许媛扭头朝许妙仪看来。许媛的眼神太过自信,也太过炽热,许妙仪自惭形秽 ,慌乱地错开目光。
下一刻,许妙仪便看见一只拳头伸到了自己面前。她愣愣地抬头看去,只见许媛正朝她微笑。
一切尽在不言中。
许妙仪的手颤抖着收拢成拳,去碰许媛的拳头。
许妙仪很清楚,面前的许媛只是她的幻象,然而在那一刻,忽然有一阵长风涌起,强劲的风力冲击着许妙仪的拳头,仿佛真有一只无形的手与她碰拳。
千年前的她,和千年后的她,在此刻重逢。
许妙仪心中忽而生出万丈豪情,她一把抽出匕首,在两千年前的那行字下面,又刻下了一行字:
“试看他年麟阁上,丹青先画美人图。”(注)
*
正所谓“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自从许妙仪离开后,萧韫便整日整日地寝食难安,还经常做许妙仪身陨战场的噩梦。他的气色肉眼可见地变差了,眼下常驻两片乌青。
某次上完朝后,有同僚忧心忡忡地问萧韫是否有疾病缠身,还问他需不需要自己为他推荐几个名医。
一旁的季明渊笑嘻嘻道:“你这就不知道了,我们萧二得的是心病,无药可医。”
萧韫难得的没有驳斥他,毕竟他说的是真话。
萧韫每日翘首盼望着前线的消息,几乎望穿秋水。他切身地体会到了,什么叫“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终于,在九月初五这天,他收到了第一条捷报:西征的第一战大获全胜。
与此同时来到萧韫府上的,还有来自军中某友人的信件。
按萧韫的要求,信件中特意讲述了许妙仪的情况:起初,军中的不少将领,乃至士兵都对许妙仪有意见,觉得她才不配位。直到战争正式打响,许妙仪大放异彩,不服气的议论声迅速销声匿迹,太子也愈发赞赏许妙仪。
看到此处,萧韫如释重负般地长舒一口气。
很快,又有两封信件送到了。两封信上分别写着:萧韫亲启,郑嫣亲启——字体端正敦厚,正是许妙仪的字迹。
萧韫分别捻住两封信测量厚薄,发现自己这封比较厚实,便忍不住扬起唇角。他让人把写有“郑嫣亲启”的信拿给郑嫣,接着拆开许妙仪给他的信件。
“韫郎,见字如晤。我已临近凉州,路上一切都好,不知你怎样了?你定要照顾好自己,别让我身在前线还为你操心……”
就像是缺衣少食的孩子舍不得吃肉,萧韫故意看得很慢。虽然许妙仪洋洋洒洒地说了许多,但也不过千余个字,他却硬生生地读了小半个时辰。
放下信件的时候,他心中无比满足。
但很快,他又陷入了新一轮的焦虑与不安。
此战大获全胜,那下一战呢?现在许妙仪安然无恙,那下一次呢?
未来是个不定数,没有人能够预判命运的走向。
但事实证明,萧韫多虑了。
太子征讨庆王之战十分顺利。
太子早知会与庆王有一战,于是早早地就暗中让人训练了一支陌刀队,专用来对付被庆王当做底牌的凉州骑兵。又有许妙仪等用兵如神的大将坐阵,太子军队一路连胜,逼庆王不得不放弃了凉州附近好几座重要的关卡、城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