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为何如此作死(244)
“为什么姓许?”许妙仪很好奇。
柳萱略显羞赧地说:“因为是许娘子予我新生,而且,我也向往成为许娘子这般强大的人。”
许妙仪失笑:“其实你自己也很勇敢啊,试问天下有多少人敢像你一样置之死地而后生呢?假死的计策是你自己想的,我们只不过是帮了你一把。”
柳萱眸光微动。她抿唇思索片刻,最终还是决定姓柳,叫柳昭。
“昭字好啊!”许妙仪笑道,“昭是明亮的意思,寓意着你的未来光明灿烂。”
柳昭莞尔一笑。
两个女子伪造了一套完整的身世,接下来的事情就交给萧韫了。
萧韫办事效率很高,两天就给柳昭上了户,并为她拿到了新的过身。
正月初八,萧韫派了几个靠谱的人护送柳昭离开长安。
许妙仪和郑嫣站在灞陵桥上,目送柳昭的马车
朝太阳的方向远去,车后落着一道长长的阴影。
离别常常是悲伤的,许妙仪此时却觉得无比欣慰。
柳昭终于离开了这座令她痛苦的皇城,奔向崭新的生活。
……
新年的第九天,宫中传出了皇帝驾崩的消息。
皇帝并未留下任何遗诏,太子毫无疑问地继位成为了新帝。
曾经拥护太子的官员们一跃成了从龙功臣,地位水涨船高,其中最明显的莫过于萧韫——新帝直接提拔萧韫做了正四品尚书省左丞,管理吏部、户部、礼部十二司。
众所周知,新帝的生母,也就是先皇后,是平阳侯的妹妹,所以新帝算是萧韫的表兄。他们从小相伴长大,情谊深厚,彼此信任。众人私下里纷纷猜测,不出五年,萧韫就要问鼎宰相之位了。
而当事人萧韫却并不怎么高兴。
毕竟谁能知晓未来如何?世事易变,人心难测,更别提是一国之君。古往今来,君臣反目的戏码太多太多。
如果真走到那一天,又该怎么办呢?
……
正月十七,新帝举行登基大典。
仪式之后,新帝特地把萧韫留了下来。
新帝身着华丽的十二章衮服,头戴十二旒冠冕,威严至极。
萧韫低眉垂首,恭敬道:“不知陛下唤臣前来所为何事?”
新帝给一旁的侍从递了个眼色,侍从将一样东西呈到萧韫面前。
萧韫抬眼,瞧见了一块丹书铁券,不禁愣住了:“这……”
新帝郑重地说:“朕知道你在担心什么,所以朕答应你,朕的剑锋永不向你。”
萧韫眸光微动,随后撩袍准备下跪。
新帝扶住萧韫,笑道:“先别急着跪,朕还有一样东西给你。”
他话音刚落,侍从便又奉上一把戒尺。
“这把戒尺是已经致仕的夏老太傅留下的,当年你我都曾挨过他的板子,你应当还记得吧?”新帝道,“若朕日后犯浑,还望你点醒。”
萧韫接过戒尺,笑道:“那臣可就不客气了。”
新帝笑了笑,攀着萧韫的肩膀,扭头望向澄澈的天空,目光悠远:“你可还记得,九年前,我们一起逃了夫子的课,溜出皇城去玩,在大街上看见一个瘦骨嶙峋的小女孩卖身葬父。”
萧韫点点头:“记得,当时我们一起变卖了玉佩换钱给她。”
新帝道:“从那时起,我就发誓,定要让这世间再无此等惨象。”
那也是萧韫第一次意识到,新朝建立不等于盛世到来。要想海晏河清,他们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
“你我君臣携手,共造盛世,如何?”新帝问。
曾经的少年已经长大成人,在阴谋场里滚过数遭,济世的初心却从未消磨。
萧韫郑重其事地说:“臣萧韫,定不辱命。”
……
皇帝驾崩后,举国上下需守国丧三月,期间不能办喜事。郑嫣和萧无忧本准备在正月里办婚礼,如今不得不搁置了。
国丧的这三个月里,每个人都忙得不可开交。
郑嫣开了间医馆。虽然她现在背靠许妙仪,吃喝不愁,但哪个医学生的初衷不是悬壶济世呢?
在不扰乱市场秩序的前提下,郑嫣把问诊以及药材的价格压到了最低,是以医馆门前每日大排长龙。除此之外,她还招收了好几个门徒,倾囊相授。
萧无忧在医馆里当起了小伙计,帮郑嫣打杂,大侠遨游四海的心终究是为爱留住了。
萧韫既要管理三部事务,又要忙着律法改制,还要继承先母遗志编写女传,每日焦头烂额。
许妙仪身为禁军指挥使,既要训练禁军,又要亲自巡逻,也不是个轻松的活。
三月的时候,柳昭给京城来了封信,讲述自己的近况——
她在一个中原的小县城开起了食肆,生意还算不错。她说等以后成为了富商,一定会用万贯财富来报答许妙仪和郑嫣。
她还特地提到,曾经她以为只有和心上人重修旧好才叫幸福,可她现在没有与心上人重逢却也觉得很幸福,并且她已经很少想起他了。或许人生就是会有不可避免的缺憾,小满胜万全。
许妙仪很欣慰。大家都在好好生活,都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并为此而努力。他们的日子虽然忙碌,但也充实、幸福。
忙碌之余,两对有情人也分别在为婚礼做准备。郑嫣和萧无忧自然是万事大吉、只欠东风,许妙仪和萧韫这边就没那么简单了。
虽然他们有新帝的赐婚旨意,但两人商量的结果是萧韫入赘给许妙仪,平阳侯为人封建古板,恐怕不会轻易同意。
经过多番考量,萧韫于某一天独自去找了平阳侯。他还没开口,平阳侯便道:“我知道你想说什么,你想和许妙仪成亲,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