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八零之把反派儿子养成乖宝宝/离婚再嫁,我成了糙汉老公心尖宠(21)+番外

作者: 燕三月 阅读记录

半夏现在还记得在火车上那位大姐的话,南买北卖的生意她现在虽然做不了,但是城里乡下两边倒腾的生意倒是能做。

林姑姑一听说她还要挑着担子像个货郎一样的去乡下卖东西,便忍不住心疼:“你一个女同志,哪里能吃得下这样的苦。”

张淑芬也舍不得闺女受这罪,有个赚钱的营生是好,那也得看什么营生才行啊。

他们这儿离镇上远的村子,有的在山上,有的在山里,这上山下山的,姑娘家家的哪能受得了,这不是找了个最难的活在干吗!

其实半夏也想了很多,开店她没本钱,像别人那样卖好看的衣服她没地儿进货,姑姑虽然在制衣厂,但他们厂里的衣服本来就在本地销售,也不咋好看,销量肯定不咋地。

再说了,她这小打小闹的,就拿几件衣服,人家制衣厂估摸着也懒得搭理她。

大点的生意,只能等她的本钱够了再看。

“我呀!”就在这时,麦冬从门外跑了进来,也不知他在外面听了多少。

“我和姐姐一起,我给姐姐当劳力。”

别看麦冬才十六岁,却已经长成该一米七六的大高个,家里就他一个儿子,什么好吃的都舍得喂他,从没亏着过他的嘴,壮得跟个小牛犊似的。

林姑姑眼睛一亮,笑道:“还真别说,有麦冬在,半夏这生意真能成!”

张淑芬便道:“你到时候可别哭,让你姐生意做不下去。”

麦冬不干了,这不是小看人吗?

“我才不会呢!我一定帮姐把生意做起来!”

半夏笑意盈盈的:“那我就先谢谢你了,等姐挣了钱也给你发工钱。”

麦冬马上道:“我不要工钱。”

半夏笑道:“那不行,不要工钱的我可不敢用。”

“为啥不敢用?姐你有钱了给我买点肉吃就行。”

“工钱得给,肉也得买……”

林姑姑和张淑芬两人笑看着两姐弟之间的谈话,时不时的插上一两句,半夏离婚带来阴影像是已经在这个家里消失殆尽。

院子里的山楂树下,林长生抱着小石头指着树上的小鸟给他看,小石头张着小手一拱一拱的往上冲着小身体,想要抓住在他头顶上叽叽喳喳、跳来跳去的小鸟,让小鸟下来和他一起玩儿。

突然,小鸟一下子飞走了,小石头张着小嘴震惊的看向自己的姥爷,嘴里‘哦、哦’了两声,像是在问姥爷,小鸟怎么飞走了?

它怎么不陪小石头玩儿?

第17章 去县城进货

说干就干,下午林姑姑回城时,半夏和麦冬也跟着一起去了, 先去踩踩点。

在镇上等车时,半夏才想起,之前欠卫生院年轻医生的钱还没有给。

明明还跟着说好第二天就给人家的,这都多少天,也不知人家会不会认为她故意逃医药费的。

半夏和林姑姑、麦冬说了一声,一路小跑着去了卫生院。

到了医院后,她挨个诊室和病房都看了一眼,没见着人。

“哎,同志,麻烦问一下,卫生院的那个特别年轻的医生哪去了?”

就是这么的巧,半夏这次问的还是之前的那个护士,没办法,整个卫生院就她这一个护士。

护士今天不忙,语气也好了不少,她也认出了半夏,便道:“你说的是江医生吧?他去市里学习去了,要下个月才能回来。”

难怪找不见他,原来他姓江。

看来这葡萄糖的钱,一时半会儿的还真还不回去。

半夏只得等人家学习完回来了再还。

到了县城,林姑姑带着他们去了城里有批发业务的大型副食品商店,说是大型,其实也大不了多少,但人家东西多,油盐酱醋、糖果、饼干、小食、茶叶、烟酒罐头等应有尽有,一堆一堆的摆在那儿,县下面的供销社和副食品店都是这里供的货。

现在虽说已经是八五年,但有的物质依然紧俏,像是粮、油、糖这些都是要票的,如果没票也有不要票和要票两种价格,有票当然就便宜一些,其他的几乎都是敞开供应。

半夏本来赚的就是这一点差价,当然那种实惠要那种,还得结合乡下实在需要的东西去买。

像是什么罐头、茶叶、烟酒这些东西进回去,肯定是要砸手里的。

所以,半夏转了一圈后,决定入手一些盐、酱油、醋、饼干、冰糖和白糖,而这些都是散装的,像是酱油、醋这些,都是上百斤一个大塑料罐子装着,半夏小打小闹的肯定是要不了这么多的,还需得买塑料瓶子去装。

“这些赚不了什么钱哟。”林姑姑道。

一斤盐在镇上的供销社买也就两毛钱五一斤,在批发商店里进货,要五十斤起订,也不要票,1毛五一斤,每斤也就赚个一毛钱。

半夏却很满足:“积少成多嘛,总好过一点进账都没有。”

五十斤盐卖完可以赚个五块钱,在她看来已经很不错了,再加上其他的东西,要是销量能好,一个月下来不比姑姑在厂里上班的收入差。

半夏花钱买了两个二十斤装的塑料大壶,可以手提的那种,酱油和醋一样先进了二十斤,酱、醋的价格一样,每斤进价两毛五分,半夏的价要和供销社卖的一样,三毛六一斤,一斤能赚个一毛一钱。

利润高一些的也就是饼干和糖了,这些是要票的,但也有不要票的价。

像是白砂糖和冰糖,要票的七毛八一斤,不要票的八毛三,每斤要贵上五分钱,可千万别小看这五分钱,能买上半两一根的大油条了。

半夏也不要票卖,可以卖上一块一斤。